dnf70装备,独立和属强哪个强化价值更高
dnf70装备,独立和属强哪个强化价值更高?
红眼武器的附魔只有两种选择,属强或者独立。一般来说,固伤职业武器附魔的提升顺序为属强、独立、力智。这里面力智不推荐,武器附魔这种属性性价比最差!
属强与独立如何选择,如果你不清楚的话不妨看看大佬玩家的选择!
国服第一红眼旭旭宝宝选择的是冰属强加12。这个可以理解毕竟当前版本三大团本冰属性收益最高,而属强最好的宝珠就是12属强宝珠!
属强选择哪个其实跟版本有关,曾经火爆一时的火战士,武器附魔肯定是火属强最好。如果下个版本光属强崛起,估计大批玩家会更换为光属强。
属强当前版本收益比独立高,吃奶率也高,而且价格也不贵,也就是一千多万金币,几乎所有玩家都能承受的起!
当然,部分玩家也可以选择独立,两者差距并没有那么大,手头拮据的玩家选择独立未尝不可!
其实固伤职业武器附魔相当友好,要知道百分比职业还有昂贵的卡恩与魂虫王搅局呢!武器附魔不用考虑,直接选择属强就行!
100级鬼剑士武器提升率排名?
谢谢邀请!100级工作服
在DNF100级版本,95超界防具可以升级为“大自然之息板甲套”,属性强于超界,弱于100级深渊掉落防具;95普雷首饰,可以升级为100级精灵使的首饰套装,95普雷特殊装备,可以升级为标准化同步器套装,和防具一样,属性强于普雷,但是却弱于深渊掉落史诗。玩家们把这套升级获得的100级史诗,统称为“100级工作服”。
100级工作服,虽然弱于深渊掉落史诗,但是其强度依然够高,搭配国服特色,技能攻击力增加105%,三攻增加51%,最终伤害增加82%,力量智力增加64%,额外黄字111%,额外暴伤75%,白字伤害60%。
鬼剑士武器排名DNF100级鬼剑士武器提升率,按照“100级工作服”史诗强度,搭配国服特色,数据帝玩家计算出了鬼剑士武器的提升率排名:
(1)星之海双属白光剑,提升率129.4%;
(2)太极天地剑太刀,提升率124.3%;
(3)卡西姆大剑巨剑,提升率121.4%;
鬼剑士玩家的选择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普雷武器的提升率为83%,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我们可以如下选择:
(1)剑魂玩家,首选“星之海”,双属白伤害增加,强无敌!其次是选择卡西姆大剑,短CD,高三速也是不错的。
(2)狂战,阿修罗,鬼泣,剑影职业,首选太刀“太极天地剑”,70%技能攻击力,够强!同时,狂战职业还可以选择两把巨剑,也是很强力的。
结束语:100级史诗武器,都是深渊随机掉落,所以,并不是我们自己想选择哪一把,就能够拥有的!还需要爆肝深渊,运气足够好才能够获取!所以,10把武器,不管爆出哪一把,都应该好好珍惜!文章100%原创,图片来源于游戏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是玩家秀,关注DNF玩家秀,深渊闪光不停,打团金牌不断。
DNF战令升到70级有必要花49块钱买高级探险家资格证吗?
DNF战令模式开放至今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玩家可以完成某些任务升级来获得一些奖励,以至于让玩家不会每天这么无聊,该活动总共分为两种奖励模式,其中普通奖励比较差,都是一些蚊子腿,而高级奖励需要花费49元高级探险家资格证才能获得,同时奖励也非常丰富,那么对于已经把战令升级到70级的玩家有必要花49元买高级探险家资格证吗?
首先值不值得买得看获得奖励值不值49块钱,如果玩家原来初级探险那么在买了高级探险家资格证之后可以领取之前未获得的高级探险家奖励,也就是说70级购买高级探险可以获得70级之前的高级探险家奖励,甚至还能多升几级。
那么高级探险家在升到70之前有哪些奖励呢?总共有38个锻造炉,43个增幅器强化器,一个黄金调整箱,一个扭转书,1个黄金书,极品的道具甚至还有灵魂武器自选礼盒,绝版稀有装扮礼盒神秘袖珍罐,灿烂徽章自选礼盒*2等等,就49块钱获得这么多道具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如果你打算一直玩非常值得购买。
总而言战令升到70级花49元买高级战令还是非常划算了,这些道具的价格远远超过49元,光绝版装扮礼盒神秘袖珍罐就有4个,绝版稀有装扮礼盒神秘袖珍罐给就有一个,开到单件不亏,如果开到节日套装甚至是稀有套装更是血赚,大家认为呢?
魔兽世界70级版本?
70级最赚钱的就是法师职业了,前提装备越好带人效率越高,刷破碎。那1小时可是每人几百或是上千金币啊,基本换点卡的。
第二就是奸商,利用拍卖行的物价来回倒卖,这个是一本万利,前提你也要熟知拍卖行的价格波动,一倒一卖轻松来钱。
第三就是炼金、附魔、工程等等啦,只要级别高自然有人找你做东西,自备材料,赚个手续费等等。
第四就是双采集,啥也不用管,就是挖、采、割皮,到时候一卖,不过比较无聊,没有耐力的哥们还是不要做了!
请关注“炙水明末小九哥”给您带来好玩的各类咨询,点个赞!
国民党军队装备有哪些轻武器?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凭借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大肆侵略中国。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下,中国军民以劣势武器装备抗击日本侵略者。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同反法西斯盟国一到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战争历史向世人昭示,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战争的正义与否,民心的向背,才是决定抗日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一、中日步兵武器比较1、步枪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日军三八式步枪是侵华战争中日本陆军使用最普遍、中国军民最熟悉的步兵武器。三八式步枪于1905年即日本明治三十八年定型生产,因此依据天皇年号被命名为“三八式步枪”。该枪原形为日本“三十式步枪”,后为防止沙尘进入枪机内,导致操作不良,在枪机上设置了一个拱形防尘盖,故又被称为“三八大盖”。这种枪结构简单,采用改进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射击时后坐力小,易于控制,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很少出现枪栓断裂的情况;射击精度好,射程远,有效射程达460米;枪身长度为1280毫米,加上长度500毫米的单刃刺刀,非常有利于小个子的日本兵进行白刃格斗。但由于子弹口径小,仅6.5毫米,弹头飞行稳定,杀伤力反而不高,子弹“打进去多大眼,出来多大眼”。当时中国军民戏称:“用三八枪打中抗日战士,养几天伤又能继续抗日。”日军三八式步枪日军也意识到三八枪威力小,于1939年曾研制出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步枪,并以当年为日本神武天皇纪元二五九九年而命名。性能与德国98式毛瑟枪相当,却囿于优先发展海空装备的军工指导思想,仅装备少量。同时,日本陆军上层认为,射击准确性高可弥补杀伤力不足的缺点,特别是中国军队战场救治水平差,也是限制九九式步枪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日军步枪、骑枪系列中国军队的七九式步枪中国从清末起,由汉阳兵工厂仿造德国7.92毫米口径步枪即毛瑟枪,研制出其改进型——“汉阳造”。1935年南京政府根据德国顾问建议,以德式Kar98毛瑟步枪为标准统一全军,除在国外购买少量,在国内仿造并批量生产,并命名为“中正式”步枪。因口径与“汉阳造”相同,被通称为七九式步枪。此种枪在二战中也是德军的主要装备。这种枪在主要优点是威力大。据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反映:七九式步枪的伤口进去的眼小,出来的眼大,能带出一块肉,杀伤力比“三八大盖”大得多。缺点是射程不如“三八大盖”,有效射击距离只有150米,但由于中国与日军一样,把拼刺刀作为一种常用的战术,因此刺刀长度都在500毫米以上。尤其是“中正式”因枪短,刺刀长达575毫米,但上刺刀后仍比日本三八式短10毫米左右,许多部队为弥补不足,往往配发大刀,以利于白刃战。只不过中国生产的新式“中正式”步枪数量有限,远远满足不了部队的装备和作战需求。中国军队仍有半数左右士兵配不上这种枪。中国仿造德国的七九式步枪山西军阀阎锡山上世纪20年代在太原兵工厂曾一度仿造过日本三八式步枪,由于部队使用后普遍反映杀伤力小而最终放弃生产。此外,由于枪少兵多,除中央军外,川军、滇军、西北军等不少地方军队根本配发不上足够的七九式步枪,大量使用的是清末生产的老式“汉阳造”。这种步枪是漏夹弹匣,很容易卡夹。还有就是清光绪年间江南制造厂仿德国毛瑟枪制造的“江南造”步枪。由于使用时间太长,保养不足,膛线磨没了,打出的子弹都是拐弯的,瞄准设施也因磨损严重而难以使用。还有部分从十几个国家购来的枪支,因品牌杂乱,维修保障困难,战时常出现件不配枪、弹不对膛的情况,还受到出售国能否及时供应子弹的制约。将中日两国军队使用最普遍的两种步枪性能进行综合比较,可以看出,“三八大盖”的射程和准确性优于七九式,七九式的杀伤力强于“三八大盖”,两者各有长短,难分高下。但由于中日两军步枪在标准化、系列化以及供应数量上的巨大差距,战场上的优势往往向日军方面倾斜。2、手枪日本军队使用的的“王八盒子”手枪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配备和使用最多的手枪,是南部十四年式8毫米半自动手枪。说起这个名称中国几乎没几个人知道,但提起它的别名“王八盒子”,在中国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1925年(大正天皇十四年),日本陆军为解决军队没有统一制式军用手枪的问题,在陆军大将南部麟次郎设计的南部陆式8毫米半自动手枪基础上,改进出一款通用手枪,以天皇年号定名为“十四年式手枪”,随后大量配发军队。因该手枪的枪套外形像乌龟壳,被中国军民形象地称为“王八盒子”。该手枪安全性能好,轻易不会发生“走火”事故;装弹数为8发,在60米的有效射程内射击精度高;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仅0.9公斤,便于携带使用。但因弹簧钢质量差、供弹时常出现问题,曾因此在国际上受到诟病。日军十四年式手枪——“王八盒子”中国军队装备的“二十响”驳壳枪中国的手枪主要依赖进口,各地方军阀进口的手枪型号一度杂乱。上个世纪30年代起,在中央政府主导下,大量进口德式毛瑟驳壳枪。此枪可装弹20发,在中国被俗称为“二十响”。德国生产此种手枪100多万支,多数被销到中国。该枪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自动手枪,使用7.65毫米手枪弹,相当于野战手枪。纳粹德国后来认为此型手枪用于野战威力不够,用于防身又太大太重,因此决定停产此型手枪。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中国军队的广泛使用。许多八路军武工队缴获佩戴这种手枪,深入敌后,广泛出击,打得日伪军闻风丧胆。德国造的毛瑟7·65毫米手枪将这两种手枪的整体性能进行对比,“二十响”手枪比“王八盒子”手枪略占优势。其实,还有一种手枪值得一提。敌后广大抗日军民管它叫“独一撅”。这是八路军、新四军一些部队使用的自造手枪。这种枪外形粗糙,既像“王八盒子”,又像木匠工具;射程不远,但携带方便,使用灵活,有一定射击精度。虽然比不上正规的手枪,但在游击战中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冲锋枪日军的“百式”冲锋枪受德国等军事强国的影响,日本在1935年仿照德国米P-34冲锋枪,开始进行试制,并于1940年定型。由于这一年也是日本皇纪二千六百年,该冲锋枪被命名为“百式”冲锋枪。该枪全长900毫米,重4.1公斤,弹夹可置放30发子弹,有效射程120米,最大射程600米,射速每分钟450发。“百式”冲锋枪分为前期型、后期型和折叠枪托型三种。采用自由枪击原理,使冲锋枪始终处于没有保险的开膛待机状态,因此走火的危险很大。枪身外附有散热孔,可安装刺刀,这在各国冲锋枪中极为罕见。由于受落后战术思想的影响,日本陆军坚持认为,宁可要射击精准、百发百中的步枪,也不制造百发一中、浪费宝贵子弹的冲锋枪,再加上对白刃战的迷信,使日本陆军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不适合装备冲锋枪。所以,日本始终没有将冲锋枪批量生产并列入部队装备。日军“百式”冲锋枪中国军队装备的德制MP18冲锋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军队曾从德国大量引进9毫米伯格曼MP18冲锋枪,中国军队曾俗称其为“花机关”。该枪重4.1公斤,长832毫米,配有专用的皮制六匣弹匣组;火力较强,弹匣容弹量32发,射速为每分钟500发,有效射程约70米左右。但因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体积、重量较大,可靠性差.实际作战效能并不出色,所以未能成为中国士兵的标准装备,只是配发给班长以上的士官。由于该冲锋枪有效射击距离较短,且分散配置,其射速较快的优点未能得到发挥。德国造9毫冲锋枪中国军队使用的美制汤姆森冲锋枪抗日战争后期,美国通过“驼峰”航线,向中国输送了大量M1A1及M3“喷油嘴”等型号的美制汤姆森冲锋枪,其中绝大多数用于装备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该枪口径为美军枪械统一标准的7.62 毫米,弹匣容量为15发或30发,采用导气式或回转闭锁式枪机;全长904 毫米,重约4.7公斤;射速为每分钟700 发,超过日军的三八式8倍多;有效射程约200米;虽然不算远,比手枪弹还是远得多。枪身较重,但与日军步兵武器在近战时火力密度上占明显优势,能有效压制日军火力点。特别是在缅北丛林战中,中国士兵与日本兵在密林中往往走到几十米距离才能发现对方。此时,手持冲锋枪的中国士兵,以相当于日军八倍的火力倾泻“弹雨”,使没有冲锋枪的日军饱尝了苦头。4、手榴弹日军九七式手榴弹作为一种重要的单兵近战武器,在侵华日军武器弹药中,手榴弹就有9种,包括:布尾式手榴弹、擦火式手榴弹、九一式手榴弹、九七式手榴弹、九八式手榴弹、九九式手榴弹、木柄式手榴弹、短柄手榴弹、手投燃烧弹等。其中九七式手榴弹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一种手榴弹,代表了当时日本手榴弹的最高发展水平。由于九七式手榴弹形状很像中国北方的香瓜,被中国军队戏称为“香瓜手雷”。日军九七式手榴弹日军九一式手榴弹九七式手榴弹是在九一式手榴弹基础上改进而成的,1937年开始批量生产。因这一年也是日本皇纪二五九七年,故定名“九七式”。该手榴弹重445克,大小恰好适合一般人手握,便于投掷,杀伤半径7—9米。外形与九一式手榴弹几乎一样,两者结构和使用步骤也基本相同,只是在某些细节之处有所改动。弹体底部没有螺孔,不能连接发射药筒,不能用掷弹筒发射。九七式仍采用日本与各国不同的传统敲击式引信,只是将引信的延期时间固定为4—5秒,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手榴弹无法控制爆炸时间的缺点。除手投外,也可像九一式手榴弹那样枪挂掷弹筒抛掷。该手榴弹的引信由发火组件和延期药管两大部件组成,平时击针和延期信管由保险销隔离,使用时拔掉保险销,将弹体在硬物上用力撞击一下,使击针击发火帽点燃延期信管,然后投出。由于该手榴弹安全性不高,延期时间较短,存在易于早炸的缺点。中国军队的M24式手榴弹手榴弹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使用最多的杀敌武器之一。据统计,有40万左右日军官兵是被手榴弹杀伤,占侵华日军伤亡人数近三分之一。这一时期中国各地制造的手榴弹种类很多,但大多是仿造德制M24式手榴弹的。M24手榴弹是德国对一战时期的利器M18式长柄手榴弹的改进型。因1924年定型,故命名为M24式长柄手榴弹。M24在M18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改造:首先,改进了手榴弹的爆炸时间。M18式的爆炸时间过长,将拉动弹弦到爆炸由6—7秒的时间,缩短到4到5秒,即投掷到目标地域后一秒钟内爆炸,使敌人很难作出反应,并难以反掷回去。其次,以薄钢板取代整体铸造,大大减轻了手榴弹重量,增加了投掷距离。其三,采用爆炸力更强的TNT炸药,大大加大了手榴弹的威力。其四,M24手榴弹的最大优势是,投掷距离远,而且十分准确。M24采用木柄设计,借助杠杆原理,受过基本训练的士兵可将其投掷得又远又准,一般可达50米甚至更远的距离,这是世界上其他手榴弹无法达到的。由于长柄的关系,M24投掷极为准确。实战中,中国士兵往往可把手榴弹准确地掷入日军据守的工事、房屋、狭窄的散兵坑内,予敌以严重杀伤。 其五,M24还可将七枚手榴弹集束使用,去掉周围六枚的木柄以减轻重量,只保留一枚的木柄作为引爆器。这种集束手榴弹的威力很大,可轻松摧毁日军较坚固的工事碉堡,也可用来破坏敌人的雷区,扫清步兵前进的障碍。在压制炮火质量和数量远不及日军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在强调夜战近战的同时,大量生产手榴弹。抗战八年间,共使用手榴弹3000万枚左右,给侵华日军造成了严重杀伤。5、轻机枪日军“歪把子”轻机枪侵华日军使用最多的轻机枪,是1922年正式列装的十一式轻机枪。这一年为日本大正十一年,故该机枪名为“十一式”。因设计时为便于贴腮瞄准,枪托向右弯曲,被中国军民俗称为“歪把子”机枪。“歪把子”轻机枪使用与三八枪相同的6.5毫米口径的步枪弹,子弹供应和使用方便;该枪配备可装5发子弹的弹夹,以及可容纳6个5发弹夹水平置放的供弹弹斗,弹容量为30发,超过中国军队普遍使用的捷克ZB26轻机枪的弹容量;射程较远,达600米;射速快,可达每分钟500发,大大超过只能点射而不能连发的中国军队使用的捷克轻机枪,有利于压制对方火力;弹道运行稳定,射击精度较高。但由于65毫米枪弹口径偏小,杀伤力不大;虽然理论上向弹斗中不断装填弹夹就可持续射击,但由于弹药装填繁琐,供弹不畅,往往使射速受到影响;实战中还存在因枪管过热不能及时更换、结构复杂容易出现故障等问题。尽管日军于1939年研制出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轻机枪,却因日本生产能力不足未能大量装备。日军“歪把子”轻机枪中国军队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使用最广泛的就是捷克式ZB-26轻机枪。该机枪由捷克枪械设计师哈力克1923年设计,1926年正式批量生产列装,定名为ZB-26型轻机枪,曾大量出口中国。捷克式ZB-26轻机枪在世界枪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利用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推动枪机进行半自动或自动击发;该枪口径为7.9毫米,有效射程为900米,实际射速为每分钟240发;弹匣内装弹数为20发,采取自动装弹的方式;由于捷克式弹道极佳,被誉为二战中射击最为精准的轻机枪,基本可做到瞄准哪儿就打到哪儿;采用7.9毫米子弹,中弹者非死既是重伤,杀伤力大大超过日制机枪;具有优良的持续射击性能,对枪管采取气冷的冷却方式,还可通过迅速更换发热的枪管,确保持续不停的射击能力,射击一二个小时也很难出现卡壳和炸膛等现象,而且射击精度无大的变化;枪身重仅9公斤,便于携带随步兵前进,及时提供火力支援并躲避日军的炮击;结构简单,便于仿造和维修,从20世纪30年代起,捷克式在中国的仿造和购买数超过12万挺,其中八年抗战期间,中国的兵工厂就生产了4万多挺;捷克式机枪非常坚固,即使在激烈的战争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也很难损坏;射击要领便于掌握,即使没有受过任何机枪射击训练的士兵,只需简单接受几个小时的训练,就可使用该枪作战。在实战中,一个机枪手中弹牺牲,另一个老兵接过机枪就可以继续射击。相反,日军的歪把子机枪,由于怪异的漏斗式供弹方式,没受过长时间训练的士兵,根本无法做连发射击。一旦日军机枪手中弹毙命,往往无人能够接替他射击,造成步兵班的火力大为减弱。捷克式ZB-26轻机枪捷克式机枪的缺陷是装弹量过小,二十发的装弹量意味着七八次点射就会射光弹夹,更换时必然造成火力中断;采用上方装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射手的视线及射击准确性。6、重机枪日军九二式重机枪它是侵华日军在战争中大量使用的兵器之一。九二式重机枪是日本陆军于1932年暨日本皇纪二五九二年,在解决日军制式装备大正三年式重机枪弹头口径小,杀伤力不足,射击距离较短等弱点的基础上,研制出的一款较先进的重机枪。该枪首次采用7.7毫米子弹,使杀伤力大大加强;采用了光学瞄准镜,使命中率明显提高;枪口使用了消焰器,有利于隐蔽目标,提高了机枪组的战场生存能力;枪管冷却方式为气冷式导气方式,虽然使枪身重量加大,但比以往水冷式机枪减少了水箱保障的繁琐,提高了机枪的可维护性。缺点是:枪身较重,达55公斤,不便于机动;靠金属弹板供弹,操作不便且易卡壳;发射速度比同时期其他国家的机枪慢,理论射速每分钟450发,实际射速每分钟仅200发;战时更换发热的枪管困难。日军九二式重机枪中国军队装备的马克沁重机枪中国军队普遍使用的是大名鼎鼎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1934年,中国通过与德国签订《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取得了德国08式水冷马克沁重机枪的设计图纸及仿制权,次年在金陵兵工厂批量生产,并以这年的民国纪年,将重机枪命名为民国二十四年式,成为当时中国军队的制式装备。二十四式马克沁重机枪枪管散热方式为水冷式,可发射7.92毫米各种子弹,由100发或250发帆布弹链供弹。理论射速为每分钟600发,有效射程为1 0 0 0米,全枪不加水时重49公斤。将马克沁重机枪与九二式重机枪的作战性能进行比较:首先,从杀伤威力看,这两种枪分别使用7.92毫米步枪弹和7.7毫米步枪弹,在尺寸上都属于中口径,是同级别的大威力步枪弹,两者在射程和弹头对目标物的侵彻破环能力上基本相当。其次,从射速及火力持续性看,在理论数据上,马克沁重机枪射速为每分钟600发,九二式射速为每分钟450发,马克沁重机枪的射速高于九二式。在实战中,马克沁使用100发弹链供弹,九二式使用30发弹板供弹,九二式供弹的使用速度更是远逊于马克沁重机枪。其三,从枪管散热方式上看,马克沁采用水冷式,在射击的同时可由水来吸收枪管热量,而九二式的气冷式在机枪枪管过热时只能频繁更换枪管,无法避免因更换枪管而造成射击间断。其四,从机动性上看,九二式为增加射击的稳定性和提高射击精度,只能选择了较低的射速和较高的自重,致使其自重超过马克沁6公斤多,在携带并实施机动方面再逊一筹。其五,从射击精度上看,九二式的要高于马克沁重机枪,并且还可加装光学瞄具。7、掷弹筒日军八九式掷弹筒提起日军的八九式掷弹筒,人们会感到生疏,但是说起小日本的“手炮”,中国抗日军民可是远近皆知,记忆颇深。因为八九式掷弹筒体积小,长短跟人的小臂差不多。它是50米到500米距离上火力杀伤的利器。日军在实战中发现,50米以内是手榴弹的有效杀伤区域;500米以上是火炮的有效杀伤区域,而在二者之间却是一个压制火力的空白区域。为了解决50米到500米的距离上压制火力薄弱的问题,日本于1929年即日本皇纪二五八九年研制出八九式掷弹筒,并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等优点,被美、苏等国称为“日本陆军极具创意的一种步兵支援武器”。八九式掷弹筒射角大,弹道弯曲,可杀伤躲藏在工事和隐蔽物后的目标;体积小,发射筒长254毫米,重仅4公斤,便于携带,可随一线步兵行动,并随时提供曲射火炮支援;操作方便,虽然也像迫击炮那样将弹体从炮口放入,但并非通过自由落体击发,而是在炮弹落入炮管底部后,手工操作发射装置,将榴弹推出炮管。这种击发方式的好处在于易于操作,可发射手榴弹、燃烧弹等多种弹体;爆炸半径约10米,对50米到500米距离上的集群目标杀伤力较大。如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攻打涞源作战中,就因遭到日军密集掷弹筒的严重杀伤,被迫放弃攻城。但八九式掷弹筒也存在严重缺陷,它射速较慢,远远比不上轻型迫击炮;由于没有瞄准具,只能由炮手用手固定进行概略瞄准,射击时靠的是射手的感觉和经验,这就使命中率存在着很大的运气成分,而且掷弹筒发射的榴弹,不像迫击炮弹那样有控制方向和弹着点的尾翼,从而导致射击精度不高。日军掷弹筒中国军队仿制的掷弹筒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曾大量仿制装备掷弹筒,仅国民党军队就仿造了4万个以上。不过,掷弹筒射击的训练不容易,炮弹是否能击中目标,主要看炮手的个人素质或经验。鉴于中国军队一线连队士兵伤亡较大,一场战役下来,老兵或是伤亡,或是因功提升为军官,这种流水式的新老交替,往往造成一线连队可操作掷弹筒的战斗骨干大面积空缺,从而使中国军队掷弹筒的威力也大打折扣。基于广大兵员缺乏掷弹筒的基本训练,中国军队最终放弃发展掷弹筒,转而发展射击距离较近的轻型迫击炮。由于日军装备大量掷弹筒,中国军队一线步兵又缺乏相对应的近距离火力支援,常常在50—500米的区域内遭到日军掷弹筒严重压制。即使中国军队此后开发了六O式超轻型迫击炮,仍难以压制日军众多掷弹筒在超近距离上发扬火力。-
上一篇
cf枪械皮肤,cf武器升级 -
下一篇
cf利爪之锋,仙剑奇侠传4有什么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