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西亚家族印章,安徽有哪些美食是必须要学的
格拉西亚家族印章,安徽有哪些美食是必须要学的?
安徽风味菜源于长江下游、淮河流域,徽商自古闻名,故徽菜也随着徽商的足迹流传各地,同时也融来各地的饮食文化,使徽菜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安徽菜主要由徽州菜(又称皖南菜)、沿江菜和沿淮菜三大地方风味菜组成,而以徽州菜最具代表性。故有“吃徽菜,要能等”之说。
合肥曹操鸡
“曹操鸡”是始创于三国时期的安徽合肥传统名菜。此菜系经宰杀整型、涂蜜油炸后,再经配料卤煮入味,直焖至酥烂,肉骨脱离。出锅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观。吃时抖腿掉肉,骨酥肉烂,滋味特美,且食后余香满口。因而,以其独具一格风味,受到来合肥旅游的中外食客好评,有人曾留言赞美:“名不虚传,堪称一绝。”
相传三国时期,合肥因地处吴头楚尾,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从都城洛阳率领83万大军南下征伐孙吴(即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行至庐州(安徽合肥)时,曾在教弩台前日夜操练人马。曹操因军政事务繁忙,操劳过度,头痛病发作,卧床不起。
行军膳房厨师尊照医嘱,选用当地仔鸡配以中药、好酒,精心烹制成药膳鸡。曹操食后感到味道精美,十分喜爱,随之病渐愈,身体很快康复,此后每进餐必常食此鸡。由此,后人传于世,“曹操鸡”声名不胫而走。于是这道菜便在合肥流传至今。
肥王鱼豆腐的由来
在淮水之滨,有一深不见底的黑龙潭。该潭所产名贵肥王鱼,成菜具有鲜、嫩、滑、爽四大特点。清蒸、白煮、红烧、片炒无不美妙。尤其是清蒸做汤。肉质似豆腐般的细嫩,汁如鸡汤般的鲜美,为筵席上之珍品。
准南王刘安,一日出巡到黑龙潭,适逢当地佟财主纳妾,把他请到家中,盛宴款待。席上满桌鸡、鸭、肉、蛋,可刘安偏爱吃鲜嫩清香的八公山豆腐,财主一时为难,正在此时,有人报献豆腐,刘安命人端上,一尝,连声叫好:“美味!美味!”吩咐赏银,渔翁不要,诉说了他女儿被佟财主霸占的冤情。刘安令佟放出该女,见她已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刘安一怒之下,喝令左右把财主投入黑龙潭喂鱼。当地群众为纪念刘安为政清廉,就把此菜叫做“奶汁肥王鱼”。
朱元璋与徽州虎皮毛豆腐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时,因家贫困,曾给财主家放牛帮工,每天白天放牛后,半夜就要起来与长工们一起帮磨豆腐。他年纪虽小,但做事勤快,颇得长工们喜欢。因此,长工们尽量照顾他,不让他干重活。后被财主知道很不满意,便将他辞退回家了。朱元璋没有办法,只得和附近一座庙前的小乞丐们混在一起。长工可怜他,每天从财主家偷出一些饭菜和鲜豆腐,藏在庙的干草堆里,朱元璋就会悄悄取走与伙伴们分食。
不久,朱元璋父母兄相继亡故,朱元璋更孤苦无依,便入寺当了和尚。因朱元璋最喜食豆腐,初时,长工们仍照样送来藏放草堆里,一次寺里一连几天忙着做庙会,长工们见藏放的豆腐原封不动就没有再送了,当庙会结束,朱元璋记起去取豆腐,发现豆腐上已长满了一层白毛,他就拿回庙中,偷偷地弄来油煎食之,觉得味道更香鲜无比。以后他就常用此法做豆腐吃。
红巾军起义爆发后,朱元璋投奔义军,几年后他升任红巾军左副元帅,时为吴王,1357年,一次,他率领大军到徽州地方驻营时,特命随军炊厨制作此菜,此后就在当地流传下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油煎毛豆腐便成了御膳房必备佳肴。现今起名为“虎皮毛豆腐”成为享誉世界的名菜。
歙县名食黄豆肉馃
此菜为歙县传统名食,早在清代已闻名于世,最初原是市井小吃,用面粉做皮,以黄肉末等制馅心,做成烤饼。相传清乾隆下江南来到歙县,买过此饼品尝,十分高兴,即将其印章送给卖饼人。制饼人一看送他印章的是当今皇帝,灵机一动,即用砖制成图章压在饼坯上再烤制,以示皇帝吃过他制的饼。自此以后,他的黄豆肉馃便闻名远近,成了地名食。
周世宗与寿县大救驾
此菜为安徽传统名点,一些高档宴席上往往也上此点。传说在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柴荣亲征淮南,大将赵匡胤率大兵围攻南唐寿州(今安徽寿县),寿州守将刘仁率军拼死抵抗,双方苦战几个月,直到刘病倒,出了内奸,寿州方落入后周手中,赵匡胤进了寿州城也积劳成疾,饮食难进。
这时厨师用猪油,面粉,白糖,果仁等为其精制了一种小点心,赵食后食欲大振,很快恢复体力,对厨师大为犒劳。后来陈桥兵变,赵夺得大权当了皇帝,仍念念不忘寿州大战后所吃点心。他对大臣们说,幸亏寿州点心救了他的命,使他方有今日的黄袍加身。于是此点被称为“大救驾”。后来,此点便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安徽一道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