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武神步,为什么古代的武将画像肚子挺大

dnf武神步,为什么古代的武将画像肚子挺大?
为什么不能上战场?实际上武将的武力值与肚子没有直接关系,古人更喜欢实用而不是逼格(腹肌)。
有一个有趣的调查,结论说“15%的美国人热爱健身,而中国的比例则只有3%”。
下图中左侧的是国外英雄(绿巨人),形象注重肌肉线条表现。而右侧的是国民英雄(李世民),气度雍容的同时,形象更注重膀大腰圆……
▲画面左侧为绿巨人,右侧为李世民。
结论说因为我国自古崇尚儒家学说,强调顺应天道,故并不欣赏“肌肉男”,所以“健身”这种事情,我们“先天不足”。
但小妹不太赞同这个观点!我们的祖先也很擅长“健身”!只是方法有点令人哭笑不得……
一:举重小分队。古人最喜欢的健身方式当属“举重”!
这种运动动静不大,一个人就能执行,且健身器材随处可寻,比如——大鼎。
举重小分队的个中翘楚,必须是楚霸王项羽了。来看资料:
《史记》:
“项籍者,下相人也……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史记》中记载的“项籍”,自然就是“项羽”。司马迁说项羽身高1米84以上(汉代1尺等于0.23米),力气大到能举起鼎。
▲举鼎失败的秦武王嬴荡。
除了项羽,历史上的举重名人还有一位叫“赢荡”的家伙……
没错!这位“赢荡”兄和秦始皇“嬴政”是亲戚,他是嬴政的堂曾祖父,也就是赢政爷爷的伯伯。
原本这位嬴荡兄可能是会以另一种方式名留青史的,如果公元前307年的那一天他不举鼎的话……
来看资料:
《史记》:
“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这一段话指的是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健身达人嬴荡与好友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一不小心大鼎脱手,砸断了胫骨,然后人生就没有然后了……
当然,被古人用来当做举重器材的可不仅仅是“鼎”,毕竟这玩意儿属于“奢侈品”,不是谁都能拥有的,于是健身器材变成了“翘关”(举起古代城门上的百斤木质大门栓)、“提缀石”(简陋版壶铃)等等。
来看资料:
《唐会要》:
“凡武举。每岁孟冬。亦与计偕。有二科。一曰平试。射长垛三十发。不出第一院。二曰武举。试长垛。骑射。马枪。步射。材貌言语。翘关举重。”
总之“举重”是唐朝非常流行的一项健身运动,就连武举人的考试项目,也必考“举重”(试长垛。骑射。马枪。步射。材貌言语。翘关举重。)。
▲膀大腰圆的成吉思汗和四个儿子,武力值都不差!
如果你说好穷啊,你连“翘关”和“提缀石”也没有,那要怎么办?
没关系,你还可以“搬砖”!
是真的“砖”。
来看资料:
《晋书》:
“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这段文字中提到的“侃”,是指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这位大将军为了健身,在家中放了一大摞砖。每天早晨将砖搬到屋外,晚上又搬回来……
虽然不太能理解他的想法,但,确实是经济实用的锻炼方法呢!
▲宋太祖赵匡胤也是膀大腰圆。
二:打猎小分队。古人的第二种锻炼方式是打猎。当然,有钱人称它为“狩猎”或者“围猎”……
狩猎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谋生技能之一,尤其是马背上的民族,对于狩猎有着渗透至骨子里的喜爱。
以发迹于长白山麓的清朝为例,他们的祖先以狩猎作为练武和谋生的手段,后来入关,为了不贪图安逸而荒废骑射,满清贵族也仍旧保持着“狩猎”的习俗。
要说满清狩猎运动的个中翘楚,当然是有“小白兔终结者”之称的玄烨啦!
来看一份清代资料:
《大清会典事例》:
“朕自幼至今。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围场随便射获诸兽。不胜纪矣。朕曾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若庸常人毕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
注意最后两句,“朕曾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若庸常人毕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这是我们的康熙帝玄烨自己写的日记,在这段话中他得意洋洋地表示自己在一天内打猎小兔318只……
好吧,兔兔那么可爱!为什么要吃兔兔!?
▲康熙戎装像,爱吃兔兔的康熙帝玄烨尤其喜欢狩猎运动。
我们玄烨当然不是为了“吃兔兔”,他是为了锻炼身体……
满清贵族每年都要举行一至两次狩猎活动,尤其是在康熙和乾隆两朝,盛况空前。
在这个“打猎”过程中,贵族子弟比拼骑马射箭体能眼力,对于提高武力值,确实有一定助力。
三:舞剑小分队。“打猎”太兴师动众了,“举重”又太“糙汉子”,那么请问有没有文雅一些的锻炼方式吗?
“有,舞剑!”
▲舞剑是一项非常优雅的健身运动。
在冷兵器时代,刀剑是绝对的C位。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也就成为了健身达人们争相追捧的锻炼手段。
在古代,不仅武夫需要使用刀剑,就连文人也对此颇为热衷,比如——青莲剑客李白。
李白的师傅裴旻,是一位剑术非常高明的将军。来看资料:
《独异志》:
“……旻于是脱去衰服,若常时妆饰,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下。观者数千人,无不悚栗……”
这段描述裴将军使剑的文字,有“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的既视感,总之非常的厉害了!
▲膀大腰圆的秦始皇嬴政。
西奇妹说:李世民有八块腹肌吗?回到题目,李世民有八块腹肌吗?
“有的。”
其实从广义来讲,每个人都有腹肌,只是有些人体脂厚度大一些,所以看起来并不明显而已。
古代行军打仗的将军一定会锻炼,但他们不追求所谓的“马甲线”。
相反,古人认为肌肉是劳动者的象征,是属于干重活的平民的。按照现代科学来看,如果体脂太低,会导致正常生理功能下降,战斗力也一定会跟随着下降!
也就是说——八块腹肌中看不中用!
所以对于古代上流社会而言的“强壮”,是“膀大腰圆”,是“高肌肉量高体脂”。
所以许多古代皇帝或者将军的画像中,“将军肚”是标配。
▲古人对于“强壮”的审美,精髓在于膀大腰圆。
那么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呢?
古代穷人吃顿肉不容易,他们主要依靠碳水来维持肌肉,必须有大量的珍贵脂肪来支持高强度劳动。“低体脂”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作死”行为,我好不容易吃一点点肉,你还给我锻炼消失?有没有搞错?
所以“健身”、“肌肉”这类词,对穷人来说更是无法理解的奇怪词汇!
所以结论有了,李世民会为了健康强壮而运动,但绝不会为了肌肉线条去运动!
我想,他应该也没有数过自己有没有八块腹肌吧!
因为他压根不在乎!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给西奇妹,发表你的想法。
-------------------------------------------------------
作者:西奇妹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
房玄龄等:《晋书》、
王溥:《唐会要》、
托津等:《大清会典事例》、
李亢:《独异志》。
本文由西奇博物馆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本文配图除特别注明,均来自于网络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练散打韧带多久能拉开?
准确的说拉开韧带根据每个人的韧带柔软度不同,使得每个人拉开韧带的时间不同,俗称“筋硬”。而且切勿高强度透支拉伸韧带,过度的拉伸容易使韧带拉伤或撕裂,所以切记:物极必反!
下面详细分析说明下不同情况拉开韧带不同时长:
散打搏击不同于舞蹈、杂技和体操,对韧带的拉伸不是必须要达到极限的柔软度,所以科学正确的训练方式自然也就能使每一位训练散打的朋友都能达到要求的拉伸强度。
儿童的话因为韧带软很容易拉开。
而成年人或青少年大概1个月至两个月左右就能拉开韧带了,具体方式是:
1.竖叉,单膝跪地,另一只脚向前做劈叉动作,尽量坚持5分钟左右,然后循序渐进加时间。
2.横叉,两只脚叉开并顶住墙,然后身子向前扑,双手尽量往前。
注意:拉伸韧带的训练一定要提前做好热身准备训练,确保拉伸韧带时候不会因没活动开而受伤。
练散打的基本功是什么?
散打常规基本功包括准备活动:
1、慢跑1000M
2、柔软体操(肩、髋、腰)
3、格斗式各方向高提膝练习体能训练:1、5KM长跑双手持两个小哑铃,脚负重进行练习。2、跳绳训练:1000次3、腹肌练习:仰卧起坐30次*3组收腹举腿30次*3组俯卧抬上体30次*3组4、头颈练习:头前后桥练习各200次5、柔韧练习:正、侧、后、斜、踹、压腿各100次正、侧、后、斜、里合、外摆的踢腿各30次前后左右的弯腰、涮腰、转体各50次压肩100次单臂绕环、双臂绕环各50次仆步抡拍10次6、重心的移动:原地的前后左右移动重心5分钟前后左右的滑步练习10分钟闪步和绕环步的练习10分钟放松练习:1、慢跑1000M 2、柔软体操(腰 髋 肩) 3、格斗式各方向高提膝练习
蹉步与搓步的区别?
蹉步是指滑步,又称滑行步。用滑行步移动时,双脚在移动时要留有一定的间隔,在移动过程中要把重心转移到后脚。这种步法一次移动的距离一般较短,但可快速改变方向、灵活变换姿态,而且可以安全平稳地快速行进,在交通方面尤其有应用。
搓步是指用双腿在移动时双脚紧密贴在一起的步法,又称“紧步”。当移动时,要尽可能紧贴双腿,使双腿在向前移动时充分发挥动作。它可以在赛跑中多次灵活转换方向,既可提高跑速,又可以提高跑步的灵活性,是理想的跑步方式。另外,搓步可帮助运动员控制体重和移动的稳定性,以促进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如何练好左鞭腿?
想要踢高位的首先要练习好腰部和胯部的柔韧性,腰主要是侧压,胯主要是横叉,但不用压小腿,大小腿呈九十度,双大腿成最大角度拉开,向后坐胯练习,柔韧达到后在做高位腿法就比较自如舒展。拉韧带的一些简单动作:
1、正压腿面对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并步站立,一腿放在肋木上,另一腿直膝;两手扶按膝关节,立腰收髋;上体前屈并向前、向下做压振动作。练习时,左右腿交替进行。
2、侧压腿 侧对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一腿支撑,脚尖稍外撇,另一腿的脚跟搁于肋木上;右臂上举;两腿伸直,立腰开髋,上体向脚尖侧压。练习时,左右腿交替进行。
3、后压腿背对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两手叉腰或扶一定高度的物体,一腿支撑,另一腿后举,脚背搁在肋木上,脚面绷直;上体后屈并做压振动作。练习时,左右腿交替进行。
4、仆步压腿两脚左右开立,一腿屈膝全蹲,另一腿挺膝伸直,身体向直腿一侧振压。练习时,左右腿交替进行。
5、竖叉 两手左右扶地或自然下垂;两腿前后分开成直线,前腿后侧着地,脚尖勾起,后腿的内侧或前着地;上体向前振压。
6、横叉 两手在体前扶地,两腿左右分开成直线,上体俯卧或侧倾。
7、盘腿前俯 两腿屈膝盘坐,两脚掌相对;两手握住两脚;上体前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