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股市,怎样操作才能跑赢大盘
赢在股市,怎样操作才能跑赢大盘?
在想怎样才能跑赢大盘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弄懂几个问题。
怎么化解T+1交易模式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什么叫涨多了就会跌,跌多了就会涨?
什么叫顺势而为?
什么叫大盘定仓位?
把这四个问题想明白了,跑赢大盘就很容易了。在我解答这四点之前先奉劝那些抱着股市钱好赚思想还没参与进来的朋友,能不参与就不要参与。同时也对那些已经参与进来了的超级散户朋友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既然你无力改变这个环境,就只能适应这个环境,好好学习,不断总结,失败是成功之母。下面我就本人多年学习和操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解答这四点,或许也不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供参考。
什么叫顺势而为,首先交易者应该要明白你要交易的是个股而不是大盘。大盘是由A股几千支个股所组成的五大主板。交易者交易的仅仅是某一主板中的某一支个股或多个主板中某一两支个股而已。在大盘无系统性风险发生时,交易者应该顺的是持仓个股主力的势,主导个股涨跌的是主力。
怎样才能化解T+1交易模式所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在股市中唯一确定性的东西就是不确定性,T+1交易模式是当日买隔日卖,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运行,要想当日买当日卖变成T+0,交易者手中必须要有筹码,也叫底仓,资金与仓位配比度就不展开说了。有了底仓自然就化开了T+1交易模式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了。
什么叫大盘定仓位,明白了顺势而为和化解T+1交易模式所带来的风险这两点,大盘定仓位就好理解了,当大盘下跌时,主力会借大盘下跌洗盘或出货。首先交易者要确定所持仓个股不是主力出货途中的个股。大盘运行趋势向下,降低仓位,大盘运行趋势向上,适当加大仓位,但不论怎样,都不能使底仓成本增加而是遂步降低的,如果是越做底仓成本在不断降低而底仓持仓数增加,就说明做对了,反之就是错了,那肯定是贪婪与恐慌造成的。
明白了这三点,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这个道理自然就明白了,任何主力从建仓到完成目标都不会一发而成的,因为主力一旦建仓完成准备拉升,说明筹码收集够了,派发筹码需要相当的过程才能完成。主力由建仓,洗盘,拉升,出货至出局。这个过程就不展开说了。
明白以上四点,踩准节奏,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总结,跑赢大盘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股票高手都曾有个瞬间开窍顿悟的高光时刻?
作为一名在股市里长跑了十五载的股民,谈谈我的看法。
经历过两轮大的牛熊,有过连续十一个涨停的高光时刻,买到过十倍大牛股的幸运,也踩过无数的坑,长时间的反思自己到底哪里错了。
顿悟过后,最终渐渐明白,真正投资股票的捷径,不是每天抓涨停个股,还是寻找企业价值,才能有稳稳的盈利。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高手。
这么多年折算下来,平均的年化收益率,不过也就30-40%,比起那些一轮大牛市就翻几十倍的真正高手,差太远了。
可能我努力了那么久,都不如有些人最近几年一直手握茅台,来的实在。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散,我只知道,要在杀人不见血的股市里活下去,没有那么容易。
家里有个买啥亏啥的老爸,仿佛在时时刻刻的提醒我,要懂得敬畏市场,不要骄傲自大,否则一不小心就血本无归了。
确实,七亏二平一盈,要靠实力成为那10%,很难。
从运气派,到技术派,再慢慢顿悟转向价值派,股市中的顿悟,都是在一次次的交学费之后。
可以说,前人走过的路,我都再一遍一遍的走,只是每一次尽量走的短一些,不要掉进坑里爬不出来了。
说说自己的心路历程。
纯正的运气派。有时候,炒股这件事,确实要靠点运气。
入市的时间选择很重要。
我是2006年入市的,可以说是赶上了好时候,要是2008年入市的股民,可能早就被市场给啃的骨头都不剩下了。
绝大多数股民,其实都是在牛市入场的,可能他们都在牛市末期我在牛市早期。
运气更好的是,牛市早期,我就拿到了牛股,当时券商的第一股,中信证券。
当时我看了很多资讯,提到了券商业务的黄金期,还有不停增长的开户数等,让我坚定的一路持有。
硬生生的从8块钱,一路拿到了100块。
当时其实内心也挺挣扎的,因为06-07年,其实是有色金属的大牛市,好几次想换股票,最终都管住了自己的手。
牛市里最大的特色,就是看什么股票都会涨,都想买,但不知道为什么要去买,只是感觉好像会涨。
当你感觉一只股票会涨,而股票确实涨了,甚至涨停了,你会膨胀,认为自己的眼光越来越好,盘感越来越准。
运气总有用光的一天,因为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也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
只可惜,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是08年熊市末了。
似乎每个人,都要在股市里亏过钱之后,才明白那句话。
靠运气赚来的钱,最终都会靠实力亏光。
刻苦学习的技术派。2009年起,我开始崇尚股市中的技术。
受制于当时的工作,没法做超短线,所以一开始学的是波段技术。
波浪理论,缠论,江恩理论,反正能学的都学了。
买过书,看过视频,甚至进入了正宗的QQ群学习,每晚每晚都研究技术。
可以说,图形都看烂了,闭上眼睛都是K线图。
技术这个东西,在牛市里,那是相当的准。
09年,依靠这些一知半解的技术,加上半熟的盘感,在小牛市里驰骋,并且慢慢的膨胀。
09年,又是赚了三倍多,几乎快把08年的损失都给补上了。
懂技术,仿佛就掌握了一切,都在运筹帷幄之中。
买股票,只看K线,甚至都不用参考成交量,什么基本面,当时觉得都没用,反正做的是短线,基本面再好,不涨也没用。
师父们告诉我,K线反应了股票一切的真实状况,看懂了K线,把握了主力意图,就是拥有了赚钱的法门。
牛市里,资金收割的是那批笨的小散,等到熊市里,那批小散原地卧倒了,资金就开始收割我们这些所谓的技术派了。
熊市里,绝大多数技术,都是错的。
因为资金千方百计的想套住这些还活跃在市场里的资金,收割他们手里的钱。
什么技术图形,大部分都变形了,可以说是一样亏多赢少。
熊市最好的办法,只能是空仓。
2010-2013,是漫长的四年熊市,或者说是没有大级别行情的震荡市。
折腾四年,谈不上颗粒无收,但实际收获不大,而交易的佣金和印花税,加起来都有好几万了。
一番折腾,让我明白了两点。
第一,技术是有用的,但牛市里更有用,熊市里最多能保命,市场的趋势才是真正的掌控者。
第二,折腾技术花费的时间精力很大,成本非常的高,看似赚块钱来的实在,实则都是在刀口舔血,最终可能都没跑赢某些价值成长股。
就好像绝大多数的人,即便在股市里赚到钱的,都不如买了万科、茅台、美的一路拿到现在。
寻找价值是艰辛的。价值投资,说白了就是买一家好的企业。
一开始,我觉得不难,就是看看F10,那些基本面信息,每个季度的研报。
后来才发现,其实不容易。
中国的市场,信息太不透明了。
科技股,大批量的概念,没有实质,或者说业绩今年还在增长,明年立马急转直下。
业绩确定增长的,大部分都集中在大消费,就是食品饮料白酒和医药。
问题是前有三鹿,后有瘦肉精,还有重庆啤酒的疫苗造假,长生生物的疫苗门。
可以说,食品行业,生物医药制造,能看到的也都是活下来的那些,中间的雷也不少。
还有各种企业的造假上市,企业的财务造假,让研究基本面也是困难重重。
研究一次基本面,就想一劳永逸,一样是不存在的,也需要动态的去观察。
作为散户,能够获取行业信息,了解企业在行业内的真正价值和地位,也是非常困难。
所以,尽量找到自己有明确认知的行业去投资,寻找更多的确定性。
就好比这几年互联网电商红利下的快递行业,百花齐放,三通一达。
我发现,所有的有点价值的东西,几乎最终用的都是顺丰速递。
不管是企业的快件,还是贵重的东西,顺丰似乎代表了速度和安全,也代表了高费用。
这说明了顺丰就是行业龙头。
同样的,最贵的白酒是茅台,那茅台自然是龙头。
但在家电领域、在医药领域、在芯片领域等其他高科技领域,由于认知的不足,价格的不敏感,产品的陌生,没法确实的认知到企业的价值。
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不投资,以免踩雷。
如果非要投资,就买点基金,让专业的人去做他们专业领域的事情。
投资和研究熟悉的企业,是我对于价值投资的标准和原则。
从2014年起,我就开始不断的寻找好的股票进行投资。
技术形态走的再怎么好,股票的基本面不过关,成长性不足的,或者估值太高,我就直接筛选掉,不进行投资。
宁可放弃错过,也坚决不与风险博弈。
只要踩一个雷,可能很长一段时间的投资收益就没了,几年投资就白做了。
趋势投资的价值。从价值投资到趋势投资,我又思考了很久。
巴菲特说,在合理的价格,合适的时间,买入优秀的企业。
可以说,优秀的企业不会套人,因为企业始终不停的在发展,蒸蒸日上,股票的内在价值就会随之成长。
而股价的波动,除了因为内在价值的上涨出现上涨,还会因为资金的多少,影响估值。
这里说的是估值,不是价值。
两种情况下,好的股票也会出现下跌。
第一种,估值过高,远超价值了。
我想大家都知道,再怎么业绩增长的股票,也经不起短期内五倍十倍的上涨,价格贵了,买的人少了,自然就跌了。
第二种,资金紧张,流动性枯竭。
当整个市场遭遇资金荒,谁都没有钱的时候,股价自然涨不上去,相反,只要有抛售压力,股票就会往下掉。
这两种情况,都会形成下跌的趋势,而且短期内不会扭转。
于是,我开始结合价值投资本身,去规避趋势性的下跌。
虽说,好的股票都能穿越牛熊,但是如果熊市里企业的基本面再遭遇到转折,双重暴击之下的损失,是难以承受的。
优秀的企业,出现下跌的时候,可能是买入的良机,也可能是风险的开始。
有太多资金提前收到风声,在企业业绩拐点来临之前,先人一步的离场了。
傻乎乎的股民,看着业绩增长,却想不通为什么股票一蹶不振,直到公布新的年报季报,才发现企业的情况发生变化了。
确实,这个风险无法避免,因为信息披露一定是滞后的,资金的反应却是提前的。
所以,当行情趋势明显扭转的时候,再好的股票,也应该尽量回避一下。
还是那句话,宁可错过一些收益,不要和风险去博弈。
另外,好的股票出现上涨,同样需要资金的推动,而资金介入后,股票会出现明显的趋势线上涨。
也就是跟着资金一同入场优质的股票,搭上资金的顺风车。
2017年,可以说是开启了趋势投资的黄金十年。
一大批优质的企业,将长期处于上涨的趋势通道中,只要坚定的持有即可。
在股票市场的时间越久,就越会发现,股票投资本身,真的就是在投资企业。
很多人会提及短线的波动,尤其是热点题材。
其实热点题材本身,是会对企业有长期利好存在的,只不过资金会在短期内把这部分的价值给迅速透支了。
更要命的是,长期利好不代表所有具备题材的股票,最终都能实现利好,一定会两极分化,所以导致很多股票在爆炒之后,长期低迷。
作为普通的散户,不是不可以抓热点,而是发现热点的能力比较差。
等自己入场的时候,往往就是热点的尾巴了,也是最容易吃套的时候。
题材对于企业的价值,在短期透支后,就失去了空间,被高估的价值,加上资金退潮的流动性枯竭,是很要命的。
没有价值的股票投资,和赌博其实区别不大。
所以,在我看来,与其盲目的追逐潮流的尾巴,不如踏踏实实陪伴企业的成长。
股市里没什么秘籍,只有能被挖掘的价值。
如果你不是“赌博”高手,那就踏踏实实的做个投资者,企业的成长会给你带来相应的回报。
有可能在股市不亏钱?
新人在股市中不亏钱还盈利的可能性肯定有啊
在这个赌性这么强的a股市场。炒股的知识能力越强,就证明他让自己亏钱的概率越小,反之能盈利的概率就越大。炒股高手也不可能所有股票操作都能赚钱,只能说他的交易系统能在不同的市场中,在一定的期限内,能大概率的达到盈利状态。这其实有点像打德州扑克的一个长期保持正EV(期望值)的玩法中,结合其他技巧,能在长期打牌中能保持每次行动都在正确中做决定,能长期保持正收益的一个过程。但不代表牌手每一把牌,每一局牌都是赢钱。
所以新人也有赚钱的可能,你瞎买一支股票,第二天涨了卖掉,那就赚钱了啊。但是,这只是个开始,如果一直长期是新人,不学习,不进步你的钱迟早会被自己的知识盲区而吞噬。那你就要找到自己觉得自己适合的风格,学习对应的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并且坚持长期复盘,去验证,修改细节,尽量让自己的交易系统能适应不同的大环境,自制自律的去实施。这也大部分人做不到的。
但是股市虽然有规律,但也是多变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人与人之间,资金与资金的一场博弈。所以炒股没有百分百赚钱的方法。减少亏钱的概率,不亏为赢。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啊!以上个人愚见。有哪些大V看到,望指点。感谢!
为什么在股市中真正赚钱的高手?
曾经拜读过很多股市高手写的书籍,最终总结出一句话。
不同的人看同一本书,能看懂的东西不一样。
高手不是不愿意分享炒股秘诀,而是分享了也没几个人能听懂,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还不如闭嘴不说话。
很多股市高手都会写一些自传,而中间分享对股票市场的感悟,都是弥足珍贵的经验。
真正靠炒股赚到钱的人,又怎么会愿意去和别人辩论,自己拿着自己的方法论,该赚钱赚钱就行了。
和别人争个面红耳赤,除了影响自己的情绪,还浪费自己的时间。
普通人学不会那些高手的手法,原因主要有两点。
1、认知差。
认知差决定了一个人在股市中的投资逻辑。
说白了,高手的投资手法,即便一字一句仔仔细细的告诉你,你可能都没法理解。
不要去嘲笑那些纸上谈兵的人,至少人家还懂一些兵法,一个连兵书都看不懂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呢?
高手把理论摊开,大部分人都是一脸懵。
有一部分人,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结果只是一知半解。
最终自己操作下来伤痕累累,还去责怪高手没把精华分享出来。
除非高手能把投资逻辑固化成一套系统,让计算机来跑结果。
否则随便怎么学习,都只能用交割单来证明到底能不能赚到钱。
与其整天东张西望的寻找,不如仔仔细细的去学习和琢磨,先把缺失的认知差给弥补上。
2、行动力差。
从学习到模仿到最终的复制,还有一个很难克服的点,就是行动力差。
人不是冰冷的机器,都是有情绪的,也是容易被情绪支配的,行动力自然不一样。
纸上谈兵之所以无用,是因为在实操的时候会发现,底下的兵不听话,亦或者临场的反应速度不及时。
行动力,其实就是理论贯彻到实际的买卖,是实战。
行动力的偏差,决定了不同的结果。
就好像两个人买同一只股票,最终的盈亏结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拷贝不走样,在股市交易中特别难。
除非一套理论的买卖点是制式化的,不会出现任何的突发情况。
认知差和行动力差,决定了股票交易中,高手和普通人天壤之别的结果,也决定了要填补这个差距,不是简单地看一本书,听高手分享一下就可以的。
大道至简,信则通达巴菲特是全球公认的股神,他告诉世人,要做价值投资。
他的成功早已应验了他的理论是成立的,但又有多少人真正读懂了他的理论,秉承了他的投资理念,并且最终做到了价值投资。
市场中依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去说价值投资是错误的,A股市场哪有什么价值。
很多人自身追求的,才是真正虚无缥缈的。
比如很多人都想着每天能够打涨停,靠打板赚钱,月收益在30-50%。
从理论上完全可行,从实际上来看,几乎不可能。
如果打板一定能赚钱,那么最赚钱的应该就是量化机器人做的打板策略了,而且应该是稳赚不赔,或者说每年的收益都能翻好几倍。
就好像,所有人都会认为自己买入一只股票后,股票就会立马开始上涨。
实则,一多半的情况,买完就开始跌。
如果别人赚到了钱,尤其是长期赚到了钱,那么他说的方法,一定是有道理的。
至于这个道理,你运用了却没赚到钱,那就是你的问题。
你要么就是没有完全相信,操作变形,夹藏了私心,要么就是一知半解,没能够理解透,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所有能称得上股市中高手的人,都是被时间验证过的,都是赚过大钱的,都不是靠运气的。
大道至简,信则通达。
这句话说的是,你必须先相信炒股并不是一件难事,高手的理论也并没有那么复杂,选股、买股、卖股,也没有那么多的奥秘,只要掌握了一些规律,就能赚到钱。
问题在于,你到底能不能明白别人口中的理论和规律,或者你能不能够靠自己不断地摸索,去找到一些规律。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投资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每一种对的方法都能赚到钱,不管是超短线的打板,还是短线的主升,亦或者波段操作,趋势投资,价值投资。
但你不能执着于每一种方式方法都赚到钱,既想短期做博弈赚钱,又想长期做价值投资躺赢。
所谓大道至简,另一层面上,指的就是专一。
专一的人往往自律,执行力就更强,更容易在股票市场里生存,更容易赚到钱。
我的股市秘诀事先说明,我的这些股市秘诀,一部分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一部分是靠自己的实践悟出来的。
总之,在大量的实践过后,我觉得比较有道理,能够赚到钱,所以给大家分享。
既然很多都是别人无私分享给我的,那我就该无私地分享给大家。
有缘分的,又能看懂的,还觉得有用的,可以再分享给一些需要的人。
1、投资股票一定要先看行业,找到朝阳行业。
投资嘛,本质上就是赚大概率的钱,所以对于选择股票所在的行业,尤为关键。
都说风口来了猪都会飞,行业选对了,鸡犬升天。
长期来看,虽说同样是朝阳行业,也有很多企业半路夭折,但机会一定比那些夕阳行业不停地有企业淘汰,要来得靠谱。
单个企业可能看不懂,因为企业具体怎么经营,里面的道道太多,但行业的好坏,未来的发展前景,其实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
这就像你去猜大小,虽说不能精准地知道是多少点数,但能明白是大还是小。
在优质的行业里选择股票,赚钱的概率就大增了,如果碰上整个行业板块被炒作,即便选的股票并不怎么好,也能跟着吃肉。
对于很难把握个股的散户来说,把握好行业趋势,是很有必要的。
2、在宏观大环境缺钱的时候,尽量规避投资。
所谓的宏观大环境好不好,其实主要指的就是货币政策。
说白了,如果整个市场没什么钱,那行情一定不会太好。
就最近几年中的熊市,2015年下半年,2018年,几乎都是在去杠杆,降杠杆。
简单地说,就是严格控制杠杆资金进入股市炒作。
当资金被限制住了,大环境缺钱了,整个市场自然就不会太好。
股票是一个钱堆起来的生意,市场的总市值那么大,上涨个10%,就是大几万亿,没有资金又怎么撑得起行情。
所以,宏观大环境,多关注一下货币政策,这个真的很关键。
3、不跟趋势作对,跟着大资金做决策。
所谓的不跟趋势作对,指的是你不要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想法一定是对的,自己的判断是准确的。
可能你买的一只股票确实不错,但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它还是会出现下跌的,因为大资金出逃了。
你可以有你的判断,大资金也有大资金的判断。
问题在于你的判断不能左右行情,大资金的判断可以左右行情。
所以,当趋势来了,资金来了,资金的决策才是最准确的决策。
聪明的投资者懂得顺势而为,跟着资金走,固执的投资者,只能坚守价值,等待时间和资金的周期。
两者没有对错,只是投资的时间效率不太一样。
4、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赚属于认知内的钱。
放弃既要又要还要的心态,找属于自己的路。
很多人之所以一直没有成熟的交易模型,是因为什么钱都想赚。
短线交易和长线交易肯定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跟着资金,一个是跟着上市公司业绩。
每个人对于股票的认知不同,拥有的经验就不同,适用的投资方式自然就不一样了。
一定要懂得放弃,有一些钱就不是你能赚到的,交易市场一定会有一些超出认知的偶然性。
只有放下这种执念,才有可能把自己的认知做成体系,形成一套好的交易模型。
5、懂得休息,可以躺平休息,也可以放下仓位休息。
最后,就是要懂得休息。
所谓的休息,一种是索性空仓休息,另一种是持仓休息,不再随意地换股票。
交易市场呆久了,很多人都会很迷茫,不知所措。
一定要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时间,去调整,去休息。
行情确实天天有,但你不能天天都做行情,每天都上涨,也是完全不现实的一件事。
有时候,错过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你想做,每个周一到周五都可以做。
股市开门后,几乎不可能关门,未来几十载,有的是机会。
工作累了,你懂得休息,投资累了,也必须要懂得休息。
如何通过实践精进投资技术不管是自己的理论,还是别人分享的经验,都需要通过自己的打磨,最终为自己所用。
所谓的投资技术,是需要不断精进的。
一方面市场在变化,需要不断地做出调整,才能保证自己的能力能够适应新的时代。
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一些更精细化的操作,把自己对于投资的技术不断提升,从而提升赚钱的概率。
理论上,有一套赚钱概率51%的方法,那么就能赚钱。
现实中,由于交易损失,由于其他不确定性的因素,一套方法策略,至少要有60%以上的胜率,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赚到钱。
所以,在交易中不断打磨方法论,是完全必要,也是必须要去做的。
尤其是从别人的理论,到自己的理论,更需要通过实践去校验,去真正的理解。
因此,每一次交易,我们都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步骤。
1、按照既定计划去执行。
你的技术始终没有精进的主要原因,是你从来不按照计划去执行。
打磨技术的基础,就是要运用技术。
你必须按照自己原有的计划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才有可能会发现问题。
肯定没有百分百赚钱的交易模型,但每一套交易模型中,一定有自己的规律。
规律,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去总结经验的,或者说总结概率,前提就是要有计划的去试错。
再直白一点说,按照同一种方法去交易股票,10次,20次,你一定会发现这种方式的优势和劣势,才有可能对症下药去做调整。
2、根据结果去总结问题的原因。
在执行之前,不要去揣测,不要去下结论,根据结果去找原因。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定要根据结果做反馈,市场才是最好的老师。
有很多人喜欢凭自己的臆想去判断未来的行情,用一些所谓的时间空间理论去揣测行情。
行情是千变万化的,可能会殊途同归,但没法准确预测。
但你能做的是,当行情已经给出答案,给到结果,去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很多人说亏钱了,再去分析原因,没有用。
你不分析原因,很有可能下一次又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有些人说赚钱了,就不用去分析原因了,因为一切都是正确的。
那试问每一次赚钱的过程似乎都不一样,问题出在哪里了。
不论成败,都需要去总结和分析,你可以理解为是收集数据,增加经验,才能进行下一步。
3、根据交易反馈去修改交易原则。
最后一步,就是交易原则,交易模型的精进。
你必须通过结果来修改交易模型,每次做出一些调整。
事实已经证明了交易模型中存在的缺陷,那就一定要去查漏补缺。
交易原则的修改,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因为一两次交易的亏损就去修改。
投资市场讲究的是概率,一次两次的偶然性太强了,遭遇黑天鹅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交易反馈必须经过总结和筛选,把明显有问题的,给修正掉,然后继续试错。
交易原则是一个股民在股票市场长期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所有人都想做到稳定赚钱的基础。
永远不要单纯地跟着别人做股票,一定要试着去明白别人为什么这么操作。
作为一个股民,如果想在股市中长期赚到钱,最终一定是要脱离别人,拥有自己的投资逻辑,并且保持独立投资的。
炒股的秘诀如果可以单纯地复制,那么早就有股市培训班,人们都去学习,然后就都能赚钱了。
事实证明了,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
也就是高手即便分享了他最最最核心的理论,也是完全无效的,因为无法复制。
所以,别再说别人藏着掖着,多去思考自己的投资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如果想学习,就踏踏实实耐心地学习,如果要去质疑别人的理论对或错,我觉得真没必要了,浪费时间为了验证别人是错的,真的是毫无意义。
多把时间放在交易实践,并且多去琢磨交易成功背后的逻辑,让自己离成功更进一步才是真的。
如何看待各种消息满天飞的乱象?
为什么股市稍有起色,各种消息满天飞的乱象?而且特别出现好多“股神"?看看下面的数据:
2019年混合型基金最高涨幅121%,基本上排名前十的混合基金收益都翻倍了。赚钱效应非常明显!
2019年股票型基金最高涨幅106%,排名前十的股票型基金最少的也80%左右。
2019年指数型中证白酒最高涨幅86%,排名前十的指数基金最少也60%左右。
2019年可转债基金最高涨幅也达到43%,排名前十的可转债基金也有30%左右。
2019年QDII基金最高涨幅也50%左右,排名前十少的也有30%。
加上今年的以来受疫情的影响,医药主题基涨幅巨大最高的有73%的涨幅,最低的也有60%。
所以每当股市出现了赚钱效应之后,市场不断上涨,投资者的账户开始盈利的时候心理面开始发生变化,心理面感觉自己变得更富有,更聪明,因此很多投资者就变得很乐观,加上一些证券卖方的宣传,于是就会出现许多“股神"、“什么股市黄金十年"、“什么神创板"“改革牛" "什么利好消息满天飞" ……
所以作为一名普通的投资者:
一、要理性投资,坚持用闲钱投资,不要放杠杆。珍惜自己的血汗钱。
二、坚持价值投资,逆向投资,不要追涨杀跌。
三、投资基金或者股票不要去追热点。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