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敌营 电视剧,为何张飞家族得以保全
冲出敌营 电视剧,为何张飞家族得以保全?
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魏国大军兵临成都城下后,开城投降,蜀汉灭亡,魏军进入成都后,对部分蜀汉重臣的家族进行了清洗,其中就包括蜀汉超级元老关羽的家族。
干这事的是被关羽擒杀的前曹魏大将庞德之子庞会,史载:“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这可以算是私仇,但也有一定的公仇在内。
因为关羽曾经为曹操效过力,但最终在曹操的厚待下,还是离曹操而去,继续效忠曹操的死敌刘备,因此,关羽还可以算是曹魏的叛将,庞会杀关羽一家是公私兼顾,关羽在天有灵的话,也只能自认倒霉。
和关羽一家遭遇相反的是,同为蜀汉超级元老的张飞家族却得到了善待,张飞唯一剩下的儿子张绍奉刘禅之命献降表于魏,然后带着张家剩余人等跟刘禅去了洛阳,张绍被曹魏政权封为列侯,不但生命财产安全无虞,还能继续富贵度日。
和关羽家族相比,张飞家族的待遇为何如此之好?很多人认为,张飞的老婆是曹魏元老夏侯渊的侄女,这么算起来,张飞家族和曹魏皇族多少有点姻亲关系,因此,曹魏才厚待张飞的家族。
但这个说法值得商榷,首先,张绍并不是夏侯氏亲生,夏侯氏嫁给张飞之后,只生有两个女儿,全嫁给了后主刘禅,并先后做了蜀汉的皇后,张绍本人其实和夏侯渊家族没有什么血缘关系。
张绍唯一能和夏侯渊家族攀上亲的理由是,夏侯氏之女,蜀汉的张皇后还活下来一个,并跟着刘禅去了洛阳,这个真正有着夏侯渊家族血缘的张皇后好歹是张绍同父异母的姐妹。
其次,曹魏灭蜀时,大权早已经尽归司马氏,早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就开始清洗曹氏和夏侯氏中的不服之辈,其中就有夏侯渊的次子夏侯霸,夏侯霸为此还投降了蜀汉,刘禅还因为丈母娘夏侯氏的关系,善待和重用夏侯霸。
因此,在蜀汉灭亡时,夏侯渊家族在曹魏的地位是很尴尬的,是属于掌权人司马昭要防备的对象,司马昭此前连曹家的皇帝都杀掉一个,何况夏侯渊家,张绍要是敢和夏侯渊家攀亲戚,那是属于政治白痴的行为,没准会直接被司马昭干掉。
所以,张绍被善待的原因绝非是因为夏侯渊的侄女夏侯氏是张飞老婆的关系,但和夏侯氏之女张皇后的身份却有离不开的关系,这个关系最终不是归结到夏侯渊家族,而是在刘禅身上,因为刘禅,司马昭才会善待张飞家族和张绍。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刘禅是蜀汉皇帝,张皇后是蜀汉皇后,张皇后的弟弟张绍是蜀汉国舅,也算是半个皇族,刘禅是主动投降,司马昭主导的曹魏政权要善待刘禅,同样就要善待刘禅的亲戚,后族更是要特别优待,何况张皇后还活着,她的家族怎么能杀?
善待刘禅及其亲眷,有做给东吴政权看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主动投降的皇族要优待是比较公认的规则,曹魏早已经是贵族制政权,投降的皇族也算是贵族,贵族之间除非特别的政治因素,一般少杀戮,这也是一种潜规则。
张绍的半个皇族身份才是他和其家族免于屠戮的真正原因,他要感谢的话,绝对不是感谢和夏侯渊有姻亲关系的嫡母夏侯氏,也不是感谢放过他张家一马的司马昭,而是要感谢刘禅,或许还要感谢诸葛亮的继承人蒋琬。
因为小张氏(当年张飞大女儿敬哀皇后大张氏去世)被册封皇后时,正是蒋琬主政,没有蒋琬的点头,小张氏也成不了皇后,张绍和张飞家族因此继续成为皇亲,也因此才在蜀汉灭亡时,因刘禅的主动投降逃过一劫。
敌营18年第三部播放时间?
2016年5月10日,
《敌营十八年》第三部是指《冲出敌营》,2016年5月10日已经上映。
《冲出敌营》是刘逢声、林峰导演的一部谍战悬疑电视剧,由杜淳、戴娇倩 主演。该剧为《敌营十八年》第三部,描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地下情报人员为党、人民和祖国作出的贡献。
那么多人忽悠岳钟琪?
名将世家
岳钟琪是岳飞的第21世嫡孙、岳飞三子岳霖系后裔,出生于武将世家,其父岳升龙为康熙时代的议政大臣、四川提督,当年随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颇有建功,康熙帝曾赐予匾联“太平时节本无战,上将功勋在止戈”。雍正四年(1726),追谥“敏肃”。岳钟琪颇受父亲教益。自幼熟读经史、博览群书。
年少时,岳钟琪和同伴的游戏,常常是用石头布阵打仗,其他少年都斗他,有违背规则的就会受到惩罚,都畏惧他的厉害。读书之余,常常和军士们说剑论兵,所出奇招,连大人们也很佩服。
从军征战康熙三十五年( 1696年),岳升龙跟随康熙帝征伐噶尔丹,立了大功,被提拔为四川提督。岳钟琪便随父来到四川。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岳钟琪年及弱冠,遵照父命,迎娶宋秀之女为妻。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岳钟琪捐官做了候补知府。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岳升龙因为母亲年过九旬,向康熙帝提出入籍四川。获准后,岳升龙四处派人寻找环境最佳的地方,其中当然不乏风水先生。几经周折,最后他们选定了金堂县栖贤乡的松秀山(今岳公山)。岳钟琪也随之入了川籍,来到松秀山下,于是金堂留下了他生活的足迹。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由于边地战事频仍,准噶尔汗国屡屡骚扰边民,为了平息叛乱,加之自己自幼喜爱军事。岳钟琪毅然请求由文职改作武职,作了四川松潘镇中军游击,从此踏上戎马生涯的征程。
奇兵入藏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汗国大汗策妄阿拉布坦与沙俄勾结,欲吞并青藏。遣其侄子大策凌敦多布率兵六千侵入西藏。进占了拉萨,围攻布达拉宫,杀害了拉藏汗及两个儿子,达赖、班禅等被拘禁,西藏遂为准噶尔汗国占领。时隔不久,靠近西南内地的里塘(今四川理塘)、巴塘(今属四川)、乍丫(今西藏察雅)、察木多(今西藏昌都)、察哇(今西藏察隅)等地的藏族首领达哇蓝占巴、达瓦喇札木巴、塞卜腾阿住第巴及一些喇嘛也乘机反清,称霸一方。西藏情况危急。
康熙帝急忙派爱子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赶赴青海视师督战。32岁的岳钟琪被提拔为四川永宁(今四川叙永)协副将。身为副将的岳钟琪驻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在都统法喇的指挥下,率六百精兵作为先遣部队向里塘、巴塘进发。抵达里塘后,在招抚遭到拒绝的情况下,用计擒杀叛军首领达瓦喇札木巴、塞卜腾阿住第巴、达哇蓝占巴等,击溃叛军三千。巴塘叛军头目喀木布第巴闻官兵势如破竹,遂降服献户。接着,乍丫、察木多,嚓哇等地的堪布(寺庙主持)、喋巴(营官)、土司(头人)纷纷顺命归降。
抚定里塘、巴塘后,岳钟琪率六千清兵抵达察木多,活捉了在逃的蒙古喇藏汗等几名叛军首领。得知策零敦多卜使当地武装控制了寨桑饶巴(今西藏洛隆县)三巴桥(今嘉玉桥)。岳钟琪孤军深入,无法与大军取得联系。在这军情紧急,一刻也不能耽误的情况下,岳钟琪果断决定突袭寨桑饶巴,夺取三巴桥。他挑选军中会讲藏语的三十人,着藏服,骑快马,星夜飞驰洛笼宗,先与当地藏族土司三图鼎密秘取得联系,以迅雷之势活捉准噶尔使者金巴等五人,诛杀随从六人。再风驰电挚奔袭饶巴,一举击溃守桥藏军,占领了三巴桥。沿途随叛各藏部落首领惊闻官兵似神兵天降,六个部落数万户尽皆降顺。
拉萨平叛突袭饶巴成功,岳钟琪再设巧计捉拿了被称着“万人敌”的叛军猛将黑喇嘛,攻下拉萨门户喇哩,在这里安营扎寨,等候大军主力。正是乘胜进攻的大好时机的关键时刻,却接到了胤禵从青海传来的勿要轻举妄动的命令。岳钟琪甚为焦急,积极向噶尔弼进言,希望速战速决。岳钟琪献计招降藏军将领公布。岳钟琪见此计已成,又向噶尔弼献计发兵拉萨。并提出昼夜兼程,十日之内可以到达拉萨的建议。噶尔弼认为战机来到,便下令三军火速进兵拉萨,仍命岳钟琪为先锋。岳钟琪率部马不停蹄,日夜兼程,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八月十九日抵达噶尔濯木鲁。强渡过河,攻下敌堡,歼灭准噶尔军,直逼拉萨山城。藏王达克咱闻清军来救,喜不自胜,亲自率地方政教官员出布达拉宫,在拉萨郊外迎接清军入城。在拉萨兵民的援引下,岳钟琪再派兵扼守拉萨各要冲,并在城内展开搜捕,活捉了策零敦多卜在拉萨的内应喇嘛四百余名,降服协助准噶尔军的藏兵七千余众。至此,拉萨叛乱平定,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的阴谋破产。
在平定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的的叛乱中,岳钟琪出奇兵,献计策,剿抚并用,以番攻番,崭露出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才能,深得噶尔弼的赞赏。康熙六十年(1721年)春,征藏大军凯旋,岳钟琪以无可争议的功绩晋迁左都督;五月,升任四川提督;得赏孔雀花翎。
速战速决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靠近四川、甘肃的青海辖境索罗木发生郭罗克(今果洛藏族自治州)上中下三部落反清叛乱,岳钟琪奉旨率师征讨,督瓦斯、杂谷等地土司所辖土兵,从松藩发兵征讨。由于郭罗克一带多山地深涧,不便马乘奔驰, 岳钟琪命改马骑为步行,先攻打下郭罗克诸寨。下郭罗克以数千之敌据险抵挡清兵,被清兵击败,攻取下郭罗克所属吉宜卡等石碉二十一寨。岳钟琪命部队乘胜出击,再攻中郭罗克,经过一天激战,连取中郭罗克所属纳务等大小寨堡十九座,歼敌三百余,抓获叛军首领酸他尔奔等。
清军士气越旺,挥师再围上郭罗克六寨,叛头目坦增临阵归降,擒获假磕等二十二名叛军首领。于是,郭罗克上中下三部落尽皆平定。这次战役岳钟琪采用以番攻番、以步代骑、速战速决的战术,连战连克,仅用了七十多天大获全胜。捷报到京城,康熙帝高兴之极,授岳钟琪骑都尉世职。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岳钟琪讨平羊峒番,于其地设南坪营(今四川九寨沟县)。
万里西征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台吉罗卜藏丹津纠集吹克诺木齐、阿尔布坦温布、藏巴扎布等大小台吉,聚兵十余万人,屡犯西北边陲重镇西宁,劫持了亲王察尔罕丹津,并且扣留并杀害朝廷派去调和的钦差大臣。清廷闻报震怒,雍正帝下旨,授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征西副将军、参赞大臣,挥师西征。岳钟琪于雍正元年(1723年)十一月三日亲率六千精锐部队从松藩出发,取道甘南直扑青海。沿途之上凡遇顺从者招抚,抵抗者剿灭。十二月初十,驻扎归德堡(今陕西榆林),抚定上寺东策卜、下寺东策卜诸番部。岳钟琪命令部队连夜出城,直扑敦策卜。不到半天时间,攻破堡寨二十七处,歼敌数千人。呈库、果密、和尔嘉、沙密等部落(今青海共和、兴海一带)在恐慌中纠集流散武装,占据大石山坚守。岳钟琪率部赶往大石山隘,叛军见清军到来,便群声呐喊,阻挡清军。岳钟琪佯装撤退,待到夜幕降临,岳家军悄悄拔营出发,分左中右三路杀回大石山。左右两翼攻取山头寨堡,中路断其退路。
雍正二年(1724年),岳钟琪授奋威将军。年羹尧部初到西宁,立足未稳,西宁城便被罗卜藏丹津的主力围了个水泄不通,反复猛攻。敌众我寡,形势危急。二月二十六日,岳钟琪六千铁骑赶到西宁城外,见罗卜藏丹津正在攻城,便指挥大军冲向敌阵,直杀得罗卜藏丹津兵马晕头转向,丢盔卸甲。年羹尧在城楼上见岳钟琪率部杀到,便急命城中清军倾数杀出,将罗卜藏丹津人马团团围住,又是一阵凶猛冲杀。不到两个时辰,清军大胜,藏军万余人马全军战死或投降。罗卜藏丹津仅率百十骑败逃。
尽管西征以来取得了不晓得战绩,但是罗卜藏丹津及其主力还驻守额穆纳布隆吉尔,另有阿尔布坦温布、吹拉木克诺木齐等大首领屯守在通往额穆纳布隆吉尔的各关隘要寨,总兵力不下十万。年羹尧命令岳钟琪统步骑一万七千人,操练备战,明年四月青草发芽时出征,与罗卜藏丹津主力决一胜负。岳钟琪认为,待来年开春进兵很为不妥,应当抓住战机,乘胜进兵。年羹尧将这一计策上疏朝廷。雍正帝非常欣赏岳钟琪的作战方案,便下旨年羹尧按岳钟琪的计策行事,并授封岳钟琪“奋威将军”。
抚定青海雍正二年(1724年)二月初八,岳钟琪率精兵五千,良马一万,分三路悄然离开西宁城,向罗卜藏丹津驻地额穆纳布隆吉尔进发。清军拍马冲向毡包,砍毁营帐,驱散马匹,围歼藏兵,不多一会便大获全胜,侥幸活下来的藏军四散逃命。岳钟琪命令部队人不下鞍,马不停蹄,昼夜兼行,赶往伊克喀尔吉。岳钟琪勒兵前进,迅速包围了伊克喀尔吉寨堡,抢占了周围的山头,鼓号振响,催马冲向敌营。经过一番激战,攻破敌寨,捕获阿尔布坦温布和他的妻子长马儿、青黄台吉兄弟两人,吉吉扎布台吉等。岳钟琪指挥清兵乘胜出击,又接连攻下噶斯、次布尔哈两处敌营。
岳家军赶到哈达河畔,清军飞马突袭,歼灭了南岸藏军。岳钟琪见河水并不太深,便命人马囚渡哈达河,经过半日激战,歼敌千余,拿下北岸。吹喇克诺木齐携其妻奔吉卜、其弟端多木札什、台吉札布什端多布等五十多名大小头领及余敌向西仓皇逃窜。罗卜藏丹津率额尔德尼、藏巴札布、格尔格竹囊、额尔克代庆、库勒等五位大台吉,携众数万人逃往乌兰木呼儿,距此地一百五六十里。岳钟琪命令部队待夜幕降临,直扑乌兰木呼儿。次日黎明,岳家军抵乌兰木呼儿,围歼击溃叛军主力,活捉了罗卜藏丹津之母阿尔太哈屯、妹妹阿宝等叛军酋领眷属和其它台吉。罗卜藏丹津改妆逃走。
岳钟琪成功收复被叛军占领的青海地区六十万平方华里的领土,雍正帝大喜,封岳钟琪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授兼甘肃提督。雍正还觉未尽兴意,御笔题写五言律诗二首,又拿过金扇一柄,再题七言律诗一首,并黄带一副,赐给此战的头号功臣岳钟琪。
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岳钟琪率部剿灭罗卜藏丹津之后,留守西宁,处理军务。不久,逃窜至甘肃庄浪卫(今甘肃兰州永登一带)大山中的叛军余党又重振旗鼓,企图东山再起,与清廷继续周旋。朝廷命岳钟琪统兵三万,兵分十路,出青海,翻祁连,向甘肃庄浪进发。
岳钟琪留五千兵力据东山要冲,自己亲率五千兵士驰回石堡城,合原一万主力突然包围了谢尔苏噶住的老巢。岳钟琪挑军中善攀能跑者二十名,乘夜色悄悄登上山顶,再腰系牛皮绳索顺山堕下,悬落于石堡城内。叛军以为石堡城据险可守,官军一时三刻不易攻破,何况有消息证明清兵在黄羊川一带。所以,城内毫无应战准备。当哨兵发现清兵从天而降,仓慌间不知所措,抱头鼠窜,拼命呼喊。官兵则里应外合,冲进石堡城,奋力拼杀,不肖两个时辰,歼敌三千余,拿下石堡城。但“庄浪王”谢尔苏噶住在逃。岳钟琪给被俘的阿屋侧零等叛军头领供以酒饭,好言抚慰,劝其为官兵做向导,分头引领官兵继续搜剿,结果又捕获三千余人。所剩党余见清兵大军压境,势如破竹,谢尔苏噶住不知去向,群龙无首,大势已去,只好向清军乞降。
岳钟琪答应了叛军的乞降,收缴了全部军火兵器,把那些缴获的牛羊驼马、粮草种子全部发给牧民,劝导他们专心耕牧,不要再聚众滋事。对抓获的络力旦达儿等十六位小部落的上层人士,责成庄浪卫同知王廷松妥为安置。一切处理停当,岳钟琪这才凯奏朝廷,并建议改庄浪卫为平番县。雍正帝下旨,再授岳钟琪兼甘肃巡抚,督办甘肃、青海两地军务政要。
改土归流四川乌蒙(今云南永善县)土司禄万钟在云南东川叛乱,镇雄(今属云南)土司陇庆侯及建昌(今四川西昌)属冕山、凉山诸苗相助为乱。岳钟琪与云贵总督鄂尔泰会师讨伐。雍正五年(1727年)春,擒禄万钟,陇庆侯投降。乌蒙、镇雄完成改土归流。
雍正六年(1728年),上书以建昌属河西、宁番两土司及阿都、阿史、纽结、歪溪诸地改土归流,河东宣慰司以其地之半改隶流官,升建昌为府,领三县。定新设府曰宁远,县曰西昌、冕宁、盐源,又请改岷州两土司归流。请升四川达州,陕西秦、阶二县为直隶州。雍正七年(1729年),又请升甘肃肃州为直隶州,陕西子午谷隘口增防守官兵,里塘、巴塘诸地,置宣抚、安抚诸司至千百户,视流官例题补。雷波(今四川雷波县)土司为乱,遣兵讨平之。
招忌被贬雍正三年(1725年)春,年羹尧因九十二款大罪赐死天牢。七月,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此时,岳钟琪官至总督,封三等公爵,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
雍正五年(1727年),有一蓬头垢面,衣衫烂搂的男子双手各握一块石头,在大街上一边赤足狂奔,一边沿街高声叫喊:“岳钟琪要率川陕兵丁造反了!”官府迅速抓捕了那男子,经审讯原来是疯子。但是不能因为是疯子的话,岳钟琪就可以坐视不管。他急忙写好奏疏,希望澄清视听,洗刷冤曲。这封奏疏被雍正帝的朱批写得密密麻麻。言下之意不外乎是不相信谣言,并说了许多安抚的话。那疯子也被朝廷以“造谣惑众,诬陷大臣罪”斩首示众。岳钟琪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雍正六年(1728年),靖州秀才曾静,派门人张熙致信岳钟琪,曾静的书信中对雍正帝极尽责骂之词;又以岳飞抗金的事迹激励为作为岳飞后裔的岳钟琪,劝他掉转枪头指向金人的后裔满洲人,为宋、明二朝复仇。岳钟琪假装同意,骗出口供,反过来抓捕二人,引发吕留良案。事后雍正帝褒奖岳钟琪忠心,并由于军事需要,仍旧对他委以重任,加封宁远大将军,少保,但是,在岳钟琪的仕途已经埋下了祸根。
雍正七年(1729年)二月,科尔沁、喀尔喀草原传来请兵急奏。雍正帝下诏,命黑龙江将军、内大臣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统领满、蒙旗兵组成北路大军;授川陕总督、奋威将军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统领川陕甘汉兵组成西路大军。六月,朝廷派吏部侍郎、大司马查郎阿和刑部侍郎常赍,带着宁远大将军印信和雍正帝特授的兵、吏两部黄带等御用之物赴陕西,在西安东郊筑台,隆重拜授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
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岳钟琪檄令西路大军各部,分由陕西、四川、甘肃三地出发,取道河西,在巴里坤集结。临行前,岳钟琪特旨岳钟琪长子岳濬(时任山东巡抚)专程从济南赶往陕西代表皇上送其父出征。
西路十六万大军全部集结于巴里坤。远在准噶尔的噶尔丹策零早已得到了朝廷大举进兵征讨的消息。狡猾的噶尔丹策零一边调兵遣将,集结人马,准备迎战,一边差使进京,称愿意交出朝廷钦犯罗卜藏丹津,请罢兵议和。雍正皇帝见噶尔丹策零派使议和,便下诏命西北两路大军暂缓进兵,并召两路大军主帅进京商议军务。噶尔丹策零得到清军西、北两路主帅离营返京的消息后,大喜过望,即派出二万人马突袭清军西路科舍图卡伦马厂大营,科舍图马厂大营原是官兵的军马场,是西路清军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和军需仓库。这里积存有大批驼马、粮草、辎重。噶尔丹策零的人马攻来时,清兵早无防范,被劫走大批驼马、辎重,焚烧粮草。清军奋起追击,与敌拼死激战七昼夜,终将叛军击溃,夺回部分被劫驼马、辎重,但官兵的损失相当惨重。正当马厂大营激战之时,护理大将军印的纪成斌胆小如鼠,闭城不出,及至清军击溃来敌后,又隐瞒损失,夸大战果,向朝廷邀功。岳钟琪赶到前线帅营,已是第二年(1731年)的二月。他怒斥胆小庸碌的纪成斌,并发誓要与噶尔丹策零决一死战。
岳钟琪得到情报,说噶尔丹策零率兵十万,准备攻打吐鲁番,并说敌前头部队正向阿岔山运动。岳钟琪以为与噶尔丹策零决战的时机到了,便命樊廷、冶大雄、张元佐、马会伯等将官率部速赴吐鲁番一带迎敌,自己亲率中军主力从巴尔库尔移营穆垒,构筑城寨,摆开了决战的架式。但当樊廷等部赶到吐鲁番时,并没有等到噶尔丹策零的主力部队,只与小股叛军交锋。噶尔丹策零意识到西路清兵乃为甘、川、青汉军主力,武器精良,战斗力很强,不易对付,于是只留少数兵力在吐鲁番一带牵制清军西路主力,而把准噶尔主力精锐大策零敦多布、小策零敦多布及本部族近六万人马布置在北路清军的必经之路——博克托克岭和通呼尔哈诺尔一带。五月,噶尔丹策零派手下台吉哈苏尔海丹诈降于北路清军大营,给傅尔丹提供假情报,一步步诱北路清军主力近六万人马入博克托克岭峡谷,遭噶尔丹策零重兵包围伏击。双方激战十数日,清军以惨重代价冲出峡谷,且战且退至和通呼尔哈诺尔,又被噶尔丹策零围追堵截。战斗打得十分惨烈。清军四位将军临俘自尽,一位副将军、七位王公大臣在混战中阵亡。战后,北路清军六万仅剩下二千人马,几乎是全军覆没。
在北路清军与噶尔丹策零激战之前,驻守在吐鲁番的西路清军难耐盆地的酷暑,加上粮草不济,人马饮水困难,军心不稳,士气低落。情急之下,岳钟琪派兵往吐鲁番运送粮草给养,途中遭噶尔丹策零部抢劫,粮草驼马尽失,损失严重。接着,吐鲁番屡遭叛军骚扰攻击。纪成斌防守的瘦集、张元佐驻防的无克克岭,接连遭叛军攻破,驼马粮草被抢劫一空。奏报到京,雍正帝很是不快。他翻出岳钟琪关于新疆战况和作战方案的奏折披阅,越看越恼,提起朱笔批谕:“岳钟琪所奏,朕详加披阅,竟无一可采。岳钟琪以轻言长驱直入说,又为贼夷盗驼马,既耻且愤。”并下旨将纪成斌斩首示军,张元佐降职留用。
当北路清军与噶尔丹策零激战于和通呼尔哈诺尔的时候,岳钟琪施以“围魏救赵”之计,率西路主力迅速越穆垒过阿察,兵抵额尔穆克河,分三路向乌鲁木齐城下进攻,目的是分散噶尔丹策零主力,减轻北路清军的重压。沿途将士用命,奋勇作战,攻取敌寨多处,歼敌甚众。当大军攻进乌鲁木齐时,守城叛军闻风逃遁,西路清军占领新疆首府。雍正帝下谕表扬岳钟琪“此次领兵袭击贼众,进退迟速,俱合时宜。”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噶尔丹策零七千人马偷袭哈密。岳钟琪遣总兵曹让等将士在二堡击敌,又派副将军石云倬等将官赶赴南山口、梯子泉一带设伏,断敌退路。准噶尔部七千人马攻打哈密时专事焚烧粮草,抢夺驼马辎重,虽被曹让部击退,但也造成重大损失。派往断敌退路的石云倬竟迟一日发兵,当该部到达指定位置时,准噶尔军已离开设伏地点,准噶尔军休息时的点火灰烬还有余热。但石云倬没有挥师追击,致使叛军劫持大量物资安然撤退。雍正帝降旨,治石云倬、曹让斩首示军。严责岳钟琪“攻敌不速,用人不当”。
岳钟琪接连受雍正帝的严责,显然已经失宠。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鄂尔泰乘机奏本,极力弹劾岳钟琪。雍正批准了鄂尔泰的弹劾,下谕“交部议决”。结果削去了岳钟琪三等公爵和太子太保封衔,降为三等侯,仍护大将军印。时隔不久,雍正帝又下旨诏岳钟琪离疆返京“商办军务”,由副将军张广泗护宁远大将军印。十月,岳钟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路风尘赶到京城,张广泗弹劾他的奏折也随之到了雍正帝的龙案。在张广泗和鄂尔泰合力弹劾下,当月雍正就下诏将岳钟琪“交兵部拘禁候议”。 岳钟琪被捕入狱以后,在等候兵部的判决,一直等了整整两年,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月兵部的判决才下来,判决居然是“斩决”。雍正帝接到兵部议奏折子,左右权衡,最后,念及其当年进西藏、平青海之功,改“斩决”为“斩监侯”,并处罚银七十万两。
乾隆二年(1737年),岳钟琪和傅尔丹同被释放,贬为庶人,回成都。岳钟琪在成都郊外百花潭浣花溪畔结庐居住。他取名“姜园”。平日里,他一身布衣木履,粗茶淡饭;清晨早起,在爱闲亭中打几路拳脚,舞几套刀剑,然后牵着他心爱的战马,沿着浣花溪畔溜达;茶余饭后,喂一喂鸡鸭家禽,或者走出姜园,漫步于乡间田埂,或聚集老农于树下闲话桑麻。晚来掌灯,他这才伏于几案,或挥毫吟写田园诗;或秉烛夜读《楞严佛经》。岳钟琪对佛家教义也渐渐青睐,常常入寺拜佛听法。一天岳钟琪回到金堂县老家,在城南十五里的龙尾寺拜佛,盘桓晚了,便留宿寺中,于是写下了《夜宿龙尾寺》。
应召复出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由于大金川叛乱而清廷出兵多时未果,乾隆帝想到岳钟琪,决意重召,先授予他总兵之衔,后改授四川提督,赐孔雀花翎,其时岳钟琪已届六十二岁,久违官场十年有多了。
岳钟琪来到金川军营,张广泗即命岳钟琪领四路官兵,驻扎党坝。岳钟琪抵达前沿军营,登上山梁观察地形,只见这党坝三面环敌,而敌寨处处明碉暗堡,所据地势十分险要,碉寨之间又成犄角之势,相互照应,进可攻,退可守。而党坝清营,简直就是叛军桌上的烤肉。
岳钟琪经过反复思考,向张广泗提出“从党坝就近直接攻打康八达,先拿下勒乌围门户,直逼叛军老巢”的计谋。张广泗反而命令岳钟琪到百余里外去攻打无关紧要的昔岭、卡撒两寨。岳钟琪反对,幸好监军讷亲也赞称岳钟琪的意见。张广泗最后来一个“等我再想一想”,从此按兵不动。对于张广泗舍近求远,避重就轻的战术,岳钟琪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岳钟琪在军中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自张广泗率军抵达金川后用了两位幕客,一位是他的旧友云南昆明人王秋,另一位是当地土官良尔吉,这二人都是莎罗奔派来的奸细,所以两年来清军的行动莎罗奔都早已知道,预先防范。
岳钟琪急将此事密奏乾隆。乾隆看罢甚是愤怒。立即下旨,“着岳钟琪就地诛杀奸细,接管金川军事;罢去张广泗军权官职,逮京侯审。”岳钟琪重掌川军大印后,速斩两个奸细,接着迅速组织征剿。秘密调集人马三万五千,留三千兵力守护粮草辎重,三千兵力分布于党坝、泸河一线,以一万兵马暗出党坝,偷渡泸河,水陆并进,突然袭取敌寨跟杂;再以一万人马自甲索进马牙冈、乃当两地,与出党坝的一万人马形成东西两翼并进之势,包围了马牙冈、乃当两敌寨。经过一番激战,攻克敌大小碉卡四十七处,缴获粮谷十二仓,收复田亩一千四百余段,焚毁敌寨数十座,斩获土兵无算。清军旗开得胜,士气大振。岳钟琪乘势攻击最顽固的堡垒——康八达。康八达是莎罗奔老巢勒乌围的门户,工事坚固,重兵把守,屡次进攻,毫发未损。岳钟琪心生一计——“引蛇出洞”。他派兵在康八达敌碉寨不远处运土夯堡,并派出数队官兵用口袋装土,假装押运粮草。造成清军久围康八达,并且有大量存粮的假象。每天入夜,清军大队人马各持火药喷筒,鸟枪弓箭,埋伏在土堡四周,单等敌兵出寨抢粮。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康八达守敌果然出寨,大队人马直扑清军粮草辎重。待敌人全部进入埋击圈后,只听一声号炮,清军伏兵四起,枪筒弓箭齐发,火星飞溅,散弹呼啸,敌兵纷纷中弹落马。侥幸逃出的拼命往往碉寨里跑,斜刺里又有一队清兵杀出,直冲寨门,与敌兵搅和着一起进了康八达寨内,很快控制了寨门,攻占了制高点,后续人马掩杀入寨。康八达攻下来了,莎罗奔老巢勒乌围已是一座孤城。
新扎下的清军大营与勒乌围隔泸河相望。当莎罗奔得得知清军统帅是岳钟琪时,心中一喜一忧。喜的是莎罗奔与岳钟琪有过一段交往,莎罗奔及本部族上下都视岳钟琪为大恩人。康熙六十一年,莎罗奔带领本族士兵随岳钟琪作战,战后经岳钟琪一力推举,朝廷授莎罗奔金川按抚司一职。再有就是岳钟琪调停杂谷、金川、美同、沃日、龙堡部落间的内乱。岳钟琪秉公而断,把他们失去的土地山寨调回了他们。所以族人对岳钟琪敬佩有加,视为“恩公”。 忧的是自己与朝廷对抗数年,已是朝廷死敌,以岳公的忠心和谋略这仗肯定是必败无疑。莎罗奔决定请求罢兵归顺朝廷。岳钟琪提出要亲自过河到勒乌围一趟,以查探莎罗奔的实虚。众将领都劝应多带些人马才安全。岳钟琪却说:如果此去多带人马会引起莎罗奔的怀疑,不利招降。次日,岳钟琪只着官服,只带随从十三骑,渡过泸河闯入虎狼之穴。众土司见来人真是岳公,不禁惊喜过望:“果然岳公啊!”齐刷刷跪伏于地,不停地叩头请罪。莎罗奔见到恩公,喜出望外,他从地上爬起来,亲自为岳钟琪引路,恭敬地迎入自己的寨堡,请岳公入坐首席,由土司侍候左右,献上奶茶。岳钟琪按藏族习俗,敬天敬地敬主人,然后一饮而尽,接着又要来一碗,一气喝干。莎罗奔等见岳公如此看得起藏胞,个个感动得泣不成声,长跪不起。莎罗奔又邀岳公当夜住宿勒乌围寨堡,以叙旧情。岳钟琪概然答应。勒乌围上下欢天喜地,宰牛杀羊,款待岳钟琪。当晚席散,岳钟琪宽衣酣睡,全无防备之意,更得莎罗奔等众土司的敬佩。
次日,莎罗奔、郎卡及众土司随岳钟琪渡河来到清军大营,正式举行了乞降归顺仪式。大小金川之乱,在祥和的气氛中打上圆满的句号。
溘然长逝乾隆十五年( 1750年),西藏珠尔墨特为乱,时年64岁的岳钟琪,奉命再出康定,会同总督策楞,捕获卓呢罗布藏紥什等,叛乱平息。
乾隆十八年(1753年),岳钟琪的长子岳濬病逝,岳钟琪心如刀绞,痛不欲生。自己年岁已高,痨肺病也日重一日。
乾隆十九年(1754),岳钟琪病势稍有见好,忽有军情来报,说重庆人陈昆,组织邪教,蛊惑人心,聚众反清,其势甚大,当地官府已无法弹压,请派大军征剿。岳钟琪不敢贻慢,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披甲胄,跨战马,率领大军赶赴重庆,清剿邪教陈昆。在他的指挥下,清军在大巴山与邪教武装展开了激战。邪教武装毕竟是一帮乌合之众,很快便被剿灭四散。这时,岳钟琪的痨肺病进一步加重,在返回成都途经资州(今四川资阳)时病情恶化,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八岁,乾隆帝赐谥“襄勤”。
影最后孙俪在门缝间看到了什么?
每当电影散场,我都听见有人吐槽“没看懂”。
无论喜欢与否,大多数人对《影》的评价就是“没看懂”。
在豆瓣,一条最热门的短评如此说道:
看完影,第一时间朋友问我如何?
我说,一脸懵逼
又问,为何?
我说,很难说
如果说电影好,我却一时不能道出好在哪里?
如果说电影不好,我怎么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意犹未尽。
我相信不少观众,看完电影都会有这个感受。
这个感受,除了来源于水墨色调的悠然意境,也来源于开场与结尾的那个镜头。
开场,沛国朝堂内,小艾匆忙跑到门前,满脸惊惧地透过门洞,窥视外面的景象。
两小时后,我们才得知,影片其实采用了倒叙。
小艾窥视门外,其实就是正戏的结尾。
就是经过七天的生死搏杀,影片闭幕前的最后一个镜头。
追求极简的张艺谋,为何要让这个镜头,出现两次?
一个原因:留白。
我们知道,《影》全片弥漫水墨色调,表现手法颇具国画韵味。
而,国画的创作,或者说中式的艺术创作,最讲求的正是“留白”。
比如,南宋年间,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
没画出一滴水,却能使人感受到烟波浩渺。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小艾窥视门外,影片戛然而止。
张艺谋如此拍,就是要留下空白,引发无穷的遐想。
那么,小艾透过门洞,究竟看见了什么?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缕清片中的人物关系。
《影》全片共九名角色,以及ABC三方阵营。
每方阵营,都分别有三名角色,象征三种不同的阶级。
听不懂?没关系,我做了张图——
看完此图,可能有人想问:
“替身,不就镜州是吗?为什么说鲁严和田战也算替身?”
关于替身,百度百科的阐释是:“代替别人做某事的人。”
在战争年代,所谓替身者,就是代替自己身处敌营。
镜州,表面是沛国都督,实则是代替子虞,与外敌杨苍交战,与内敌沛良斡旋。
鲁严,表面是沛国使臣,实则是代替杨苍,潜伏于沛国朝堂,获取沛国的情报。
田战,表面是子虞心腹,实则是代替沛良,探究子虞的虚实,给子虞布下死局。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观众“道不出好在哪里”的原因。
通过明线情节,观众都知道镜州和鲁严的真实身份。
但,绝大多数观众,都没能看出影片的暗线:田战。
田战,其实才是张艺谋最狡猾的设计,是沛良(沛国主公)所布下最阴险的一枚棋。
朝堂上,子虞(实为镜州)因违抗王命,遭到沛良革职。
田战见状,迅速“跳反”,为子虞说话,“主公不可!”。田战的表态,让子虞以为,田战跟自己站在同一队。
接下来——
沛良用一句“你这是新伤”,诈出了镜州实为子虞替身的真相。
但,沛良并没挑明真相,也没下令铲除欺君的镜州和子虞。
这是因为,沛良还不知道,子虞身在何方,又到底有何意图。
所以,沛良决定,暗中派出田战去打听。
又一次朝堂上——
使臣传来情报,杨苍的儿子杨平,想纳沛国的长公主青萍为妾。
沛良刚要同意,田战再次“跳反”说:“沛国迟早要毁在你的手上,昏君!”
面对满朝文武,田战又骂又踢,不给沛良留丝毫情面。
沛良又急又怒,拿起身边弓箭,向田战射去。
结果,箭射到了地上。
田战捡起箭,说:“不劳主公费力,臣自己来。”
田战用箭,捅了一下自己。
捅的并非要害,却骗得了子虞的完全信赖。
《影》改编自朱苏进的小说《三国·荆州》。
在原始剧本中,杨苍就是关羽,子虞就是周瑜,沛良就是孙权。
后来,或许是怕被历史学者批评,就将背景改到一个架空的世界。
但,《影》似乎仍沿用了一些,三国时期的经典事迹。
比如,杨平要纳长公主为妾,其实就是“虎女焉能嫁犬子”的改编。
比如,沛良射田战,其实就“周瑜打黄盖”的改编。
不过,比原版更厉害的是,沛良一箭双雕,迷惑了两名敌方主帅。
得知沛良罢免大将,杨苍开始轻敌,将三万军队从城中撤出。
与此同时,子虞暗中找到田战,将田战纳为心腹。
为了诈出子虞的意图,田战问道:
“都督,何苦自囚于密室?何不取主公而代之?”
子虞毫无防备,既说出了关于镜州的一切,又表明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你帮我攻下镜州城,事成之后,拥我为王,你是都督。”
正因田战的情报,沛良才对子虞起了杀心。
正因田战的情报,沛良才得以知道,镜州城不日将破。
正因田战的情报,镜州快被子虞灭口时,沛良才能将镜州救出。
正因田战的情报,沛良派出的刺客,才能迅速就找到,子虞的藏身之所。
沛良,是沛国的主公,但并不是全知的神明。
唯有如此,才足以解释,为何沛良几乎能掌控全局,整部影片的逻辑才说得通。
沛良没料到的是,犹如病鬼的子虞,竟能杀光刺客,突出重围。
沛良更没有料到,犹如贱奴的镜州,竟会杀死主帅,企图逆袭。
影片最后,以杨苍为首的A方阵营,全灭。
而,B方和C方阵营的“最高主帅”,也都被杀死。
但,镜州与田战,两名次一级的“潜伏替身”,却仍然活着。
所以,作为唯一仅剩的“被牺牲者”,小艾透过门洞,究竟看见了什么?
田战绝无可能放过镜州。
遥想当年,为了救子虞,田战力博十几名山贼。
再看如今,为了救长公主青萍,为了救沛良的妹妹,田战险些被杨平砍死。
像田战这样的死忠,或许可能迫于大势,倒戈向子虞效忠。
但,主公已死,子虞也死了。
田战不可能屈膝于一名,杀死自己偶像的无名小卒。
镜州披荆斩棘,走出血海般的王宫后,仍要面对无止尽的杀戮。
这就是《影》的真实结局。
最近,面对种种采访,张艺谋最常说的三个字是“做自己”。
而在《影》中,我们也能看到,张式古装电影里,一些固有的东西。
比如——
吴磊演的杨平,就可与《黄金甲》中,周董演的元杰遥相对应。
统兵数量虽然不同,动作和步伐却相当一致。
杨平与元杰,同样是英年才俊,同样是孝义无双。
也同样是权欲斗争中,最令人痛心的“被牺牲者”。
使臣传来情报,沛国想与炎国联姻,将青萍嫁给杨平为妻。
杨平,既不知道青萍的样貌与气质,也不知道青萍的思想与灵魂。
在杨平眼中,青萍并非活人,只是一个符号,“沛国长公主”。
抱着“好玩”和“贬低敌国”的心态,杨平回复使臣,要纳青萍为妾。
数日后,战场上,青萍冲向杨平:“叫你欺负我!”
杨平茫然,百思不解:“我都没见过你,如何欺负你?”
这荒诞的台词,让我想起《芳华》里,一名士兵死前问护士:“什么是果丹皮?”
下一幕,两人互相砍杀。
最青春蓬勃的肉体,莫名倒在最鲜红的血泊之中。
最意气风发的灵魂,莫名被独裁者利用,灰飞烟灭。
为什么我说,杨平、小艾、青萍,是“被牺牲者”?
因他们和士兵一样,离真相最远,离死亡最近。
杨平当真以为,父亲战无不胜,敌方只配给自己做妾。
小艾当真以为,丈夫心存仁慈,会放自己跟镜州离去。
青萍当真以为,子虞为国为民,沛良所做是无奈之举。
他们都不清楚,在主帅心里,除了权欲,再无他物。
就像十六年前,王菲唱的那句歌词:
染红整个天空,成全了谁的梦?
只是为了,叫千万人鞠躬!
王菲-英雄电影原声带
《影》是张艺谋底色最为悲凉的一部作品。
就连对爱情的表达,都蕴含着一种残忍。
方才同时在知乎和公众号,看见某大V发表了一篇“影评”,说:
“情节没有交代,镜州和小艾的感情从何而来,所以这两个人并没有打动我。”
这样的“影评”,如果是普通网民随手一写,那我尚且能够理解。
但,它恰恰出自大V之手,还获得了不少流量与赞同。
求求你们,别再吹张艺谋的《影》了
这就让我有些担忧:
原来,掌握话语权的媒体人,其审美与文化水平,也似大多数般匮乏平庸。
镜州和小艾的感情,其实是完全符合心理学的。
镜州自幼走失,造成母爱缺失。
密室中,镜州被子虞的家族软禁:
“没有光,没有声音,我一个人在黑暗里,摸遍了墙上每一条缝。”
密室外,母性极强的小艾,就是镜州赖以生存的唯一。
注意两人这段情欲戏——
镜州蜷缩在地,宛如子宫胎儿。
小艾跑来,拍了下镜州,镜州猛然惊醒,像一个慌乱的孩童。
接着,小艾像母亲般,将怕黑的镜州拥入怀中。
这不叫“进展突兀”,这叫“俄狄浦斯情结”。
这不叫“不会讲故事”,这叫“运用视听语言去展示”。
可惜,我们的大部分观众——
既不懂得在留白中遨游遐想,又不愿意深究视听语言,读解大师级的影像。
网传,《影》的投资在三亿左右,票房需达到九亿才能回本。
然而,截止目前,《影》的票房仅四亿。
低于同期上映的另一部,同样讲述“替身逆袭”的作品。
坦白说,隔壁那部“替身逆袭”我也看了。
镜头语言低劣,毫无电影美感。
角色有多撕心裂肺地呐喊“鄙视金钱”,创作者想“趁热捞一笔”的真实动机,就暴露的有多明显。
其内容已经庸俗到,我不想再为它联想任何语言。
那为什么,它的票房,还能蹭蹭上涨?
我想起2017年,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中,有一处细节,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在现场的大银幕上,播放了一部纪录短片,大抵内容是记者通过采访各国人民,介绍电影对全世界的影响。
意大利人说:“电影让你体验其他人的生活。”
法国人说:“我喜欢为一部电影倾倒,带来永久的顿悟。”
美国黑人说:“能触动你的电影最棒,从每个层面影响你,使你借此作出改变。”
美国白人说:“电影是全球通用的语言,电影就是魔法,魔法是全世界共通的。”
而,轮到中国人时,镜头先给到万达广场。
一名黄皮肤的姑娘,用汉语普通话说道:
(我喜欢看)动感更强那一种
所以我愿意来电影院看电影
为何死在西夏手里?
穆桂英长得如花美貌,武艺超群、聪明伶俐。杨宗保需要来她的寨中取重要的“降龙木”,穆桂英不给,于是二人交战,过程中穆桂英对杨宗保一见倾心,便故意刁难,生擒杨宗保后表白成亲。后来杨宗保在抗击西夏战死沙场,穆桂英等人出征西夏,不料,军队遭遇埋伏,杨门女将挥枪厮杀,由于寡不敌众,最终战死。
在杨门女将中,除佘老太君以外,还有一个女将代表,那就是穆桂英。但这位在戏曲中多次带军挂帅、多次扭转了战局。
不过,穆桂英的原型也是可寻的,比如慕容氏,慕容氏是杨琪的妻子,穆桂英的姓或许就是“慕容”氏的转音,“桂英”可能是民间对她的称呼。
不过,艺术和史实并没有全脱轨,其实从历史的影子中也可以找出。比如穆桂英率军大破敌兵,大破天门阵。当时宋朝损失无数,许多人背井离乡,为了能抹掉这次战败阴影,戏剧作者将此事巧妙移到穆桂英身上,由大败变为大胜,在心理上寻求平衡。
先看穆桂英生平英雄事迹,再看她的悲剧结局。
穆桂英的传奇:传说中的巾帼英雄在杨家将中,佘太君看穆桂英有自己当年的影子,所以特别欣赏她,挂帅任务也是由她来担,率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也是她当先,是女中豪杰。人们都呼她为“巾帼英雄”。
穆桂英在穆柯寨生活,父亲是穆羽,为穆柯寨之主。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跟着父亲切磋武艺,不仅练得一手好箭法,据说百发百中,还有耍一手刀法,一出手就毙命。
杨宗保要破辽兵天门,急需穆柯寨上的降龙木,才能破辽军的门阵,所以杨宗保非常想拿到此物。
穆桂英听说杨宗保要来取“降龙木”,坚决不同意,故意刁难,杨宗保便攻打穆柯寨。杨宗保对战穆桂英时,穿着杨宗保一身白袍,铿锵有力,穆桂英对杨宗保产生好感,就想故意戏弄他,故意卖个破绽拍马而走,杨宗保以为自己有势赢他的机会,便赶紧快马加鞭追赶了过去,不防被她用箭射中坐骑,翻身落马,被押回山寨。
穆桂英倾慕杨宗保的英武刚强,主动表白,杨宗保也对她心生爱慕,两人就此成了婚。之后穆桂英拿着降龙木的大斧,赶到辽兵的天门阵,帮助杨家将大破辽兵的天门阵。就此,开启了夫唱妇随的抗战英雄。
之后,二人一起出征,破天门阵,痛歼辽国的萧太后,亲率的侵宋辽军主力,解洪州之围,大捷葫芦谷,英爽无敌,让宋朝子孙扬眉吐气,此后,辽宋边境再没有发生战争。
穆桂英胆大心细,武艺高强,在沙场上英勇善战,前几次征战取得胜利后,依然继续率兵征战洪州。
在洪州时,她大公无私,严守军规,哪怕是夫君犯错,也绝不轻饶,最后击退了辽军,给宋朝喘息时间。
然而,宋朝是一个千灾百难的朝代,辽军不断来犯,西夏对宋朝又有觊觎之心。西夏动不动就在宋朝边界袭扰,无奈,宋王又让穆桂英重返沙场,但是,这次穆桂英的杨郎宗保战死沙场。这个时候,杨家将所剩无几,所以后来又展开了杨门女将的篇章。
宋仁宗时期,广西侬智高叛乱,他建立了南天国,之后与宋朝之间的冲突不断发生。后来,侬智高上表要求归顺宋朝,但宋朝认为侬智高曾归顺过交趾,没有接受侬智高归顺的上表。侬智高请求归顺被拒绝后,招纳一些亡命之徒,积聚力量,策划侵宋。
侬智高率领五千军队攻破横山寨,又攻陷邕州城,建立大南国,自己称帝了,大封文武百官。戏剧是安排穆桂英夫与杨宗保挂帅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乱。而实则是宋仁宗命枢密副使狄青率军南下平叛的。狄青与侬智高展开大战,狄青用兵得当,大败侬智高。
至此,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沙场、保卫国家,她战术高超,战功累累,被封为“浑天侯”。
其实,穆桂英是幸运的,虽然她后半生都在战场上流离不断南征北战,足堪慰藉的是,在她正当年纪的时候,遇上了一个正当年纪的他。自此之后,不管前途如何险恶,都庆幸有他相伴一程。
当其他女孩只懂得望穿楼台,娇弱地哭泣,她一早打马上前,与他携手共创无限江山,许天下一个太平,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即使在夫君死后,她一样继续着他的事业,追随他的步伐,捍卫他保家卫国的信念。
穆桂英最动人心魄处,她超级能打,无往而不胜。后来,五十岁的穆桂英挂先锋印,再次踏入沙场,力克番人。
后来,杨家将在抗敌战争中,几乎都为朝廷捐躯,但朝廷依旧对他们有极大防备心,朝廷让穆桂英寒了心,于是选择隐居故乡。
退隐20年后,西夏那边又开始袭扰,宋王传旨在校场比武,亲自挑选将才。年过百的佘太君忧心家国,让孙女杨金花、孙子杨文广前去打探消息,谁知,二人也参加了比武,杨文广夺取了帅印,宋王见两人只是年幼的孩子,于是将带兵西夏的任务就交给了穆桂英。
姊弟捧印回家后,高兴来见穆桂英,穆桂英见了帅印,心里难受,触动前情,表示不愿出征,在佘太君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为了保家卫国,她才愿意挂帅驰往前线讨伐西夏。
穆桂英的结局:终于十二寡妇征西穆桂英出征西夏的时候,在虎狼峡半途就遇到西夏偷袭。穆桂英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将领,马上就察觉到有埋伏,所以她从绝谷中辟出一条新径,计划从后杀敌人的战略,杀个敌军措手不及的绝佳战略。
只可惜,她想到的西夏人也想到了。西夏人在绝谷之内埋伏了兵将,就在穆桂英率众探路攀上绝崖的时候,放冷箭要了她的命。
戏剧就有这么一段描述:穆桂英那被血染红的嘴角微微上翘,用尽力气,中气十足吼道:
“我穆桂英,誓死不会向尔等蛮人下跪屈服。死,也要站着死!这就是我杨门将士的风骨!尔等宵小之辈,不配接受我们的屈服!”
于是,双手抓着她蛇矛,紧咬牙关,她的额间、手背,青筋暴突。她双腿一弯,闷哼一声又瞬间站直。
数箭齐发,射中穆桂英的膝盖。她隐忍着所有疼痛,又吐出一口血。她的身体实在无力再支撑,便拿蛇矛插进了自己的胸口,枪杆一端抵着地面,一端抵着她的身体。她用尽最后一口气,道:
“我杨门女将,就算是死,也要站着死!绝不向尔等屈服!绝不!”
就这样穆桂英和她的夫君杨宗保,以及十几寡妇都牺牲在虎狼峡。后来,佘太君率众找到此处,百岁的她放声大哭。泪滴之处,山石塌陷,此崖又名“滴泪崖”。
穆桂英生为巾帼,不让须眉,过门不久就领兵挂帅,是一个勇敢有为的巾帼英雄,半百了领兵平叛西夏,结果战死沙场。不过对穆桂英而言,马革裹尸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写到最后穆桂英的名声之所以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老百姓对杨家将的感情。古人说:“豹死留皮。”杨家将说的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忠勇报国、一个个战死疆场的悲壮感人的故事,如杨令公血洒陈家谷,杨延玉随父战死,杨七郎被万箭穿心,等等。这些故事在民间已深入人心,其人物形象已经基本定位,不可能作更多修改。要进一步塑造杨家将,只有在他们的遗孀身上做文章,把杨门女将也塑造成抗辽英雄。这也是老百姓表达爱憎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