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问析题,如果主要持有美债的国家持续减持美债
理财问析题,如果主要持有美债的国家持续减持美债?
如果主要美国债券国持有国一旦大幅抛出美债,势必造成其它债主的跟进,产生足以压垮美国债券价格的连锁反应,最终造成美国财政困境,进而引爆美国的债务危机,而这对美国这个以借债发展经济的国家来说,这无疑会动摇其经济复苏的根本逻辑,美元的信用也会进一步下降,也将冲击美元的储备份额及货币地位,当然,这也会进一步加快美联储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步伐。但是,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还不至于,美国霸权是靠美军、美元、高科技维持,一旦美元崩溃势必严重影响军事开支和国内金融市场崩溃,导致美国霸权的总结,美国难以承受必然采取措施。
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把黄金驱赶出世界货币体系后,并通过“石油-美元-美债”这个循环体系得以让美元以美债投资品的形式成为各货币当局的核心资产储备,大多数经济体的银行系统维持货币稳定不是黄金,而是美国国债。因此,短时间美元地位一时还难以撼动,美国国债还是各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方向,但是如果债权国持续抛售美债,对美国影响也不可小觑。
今年以来,中国、俄罗斯、波兰、印度、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多国央行也开始在不断增持黄金储备,减少美国债券。据美财政部10月17日公布的8月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近大半年以来,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英国、瑞士、比利时、印度、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多国均在不同程度的抛售美债,比如,印度今年3月至7月共连续减持144亿美元,创下去年12月以来最低点;加拿大7月也减持了42亿;德国更是从今年4月开始,共计重手减持了115亿;中国更是减持900亿。黄金作为重要的战略经济资源,增持黄金主要就是为了对冲美元走强,并通过削减美债持仓以降低美元信用下降后的风险敞口。
今天,美国的负债行为是一种战略性的负债,且美国对这些债权投资者资本的依赖还在不断地增强的现实,使得这种负债使美国在面对它的主要债权人时显得有些脆弱不堪,按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陈元在稍早前的分析就是,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并非完全没有弱点,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随之来临。
顶级玉是什么?
顶级的和田玉是什么样?他只说了这几个字!
我们知道在以前,形容人的仪态好有这样一句话,叫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而对一块和田玉来说,它的美其实也可以有一种比较简单的解释,就是下面这些。
油如脂
对于和田玉来说,有一个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标准。
就像很多人对翡翠的印象是透不透一样,和田玉的第一要素就是油不油。
油性对和田玉来说至关重要,而最好的油性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那句话——油如脂。
看起来像一块油疙瘩,当然不是抹的油,而是它散发出来的一种光泽,不是刺眼的亮光,也不是石头那种暗淡无光,而是一种像是油一样的光泽。
好的油性不是抛出来的也不是磨不出来的,好的油性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油性极好的和田玉,不管是籽料也好山料也罢,它做出的成品的感觉会是不一样的。
关于油性,之前我们说过很多,这里就不再细说。
润如“酥”
有句话叫珠圆玉润,很多时候我们形容一件事物,说它如玉一般润泽!
润如酥这个形容并不准确,但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天街小雨润如酥。这种感觉还是很对的。
一块和田玉看起来要有那种春雨过后,万物润如酥的感觉,也就是它要有玉之美。
润这个指标比较难以理解,简单通俗的解释就是玉性的好坏。
什么是玉性,比如有些俄料,油性也好,细度也好,白度也好,但看起来就是不舒服,为什么?就是因为它的润度差,看起来闷闷的。
这种闷闷的感觉,就是缺少一份润性。
再比如罗甸玉,罗甸玉更白,而且更细,但看起来就像是一块石头,即使它的透闪石含量达到了很高,你也不会感觉它是一块玉。
这就是润性的欠缺。
润简单来解释就是一种透与不透的一种临界点。青海料太透,润性太过了,就失去了和田玉的美感。俄料太闷,缺少了一份润性,同样看起来不舒服。
就比如用羊脂来形容和田玉,同样是羊脂,有的羊脂是新鲜的,但有的像是羊板油冷后凝固的感觉,只剩下僵硬白色,没有神韵,缺少了活羊刚杀看到的精光内蕴的那种神采。这种神采就是润性的一种表达。
润性也就像小孩子的皮肤,感觉吹弹可破。
恰到好处的表现出玉的质感,玉的美观。在透与不透之间的一种微妙平衡。
细如绸
好的细度是什么,是完全无结构吗?
无结构当然好,但无结构的料其实很少。除了有色玉种里的一些,在白玉里,能达到无结构的料子极少。
在白玉当中,另一种好的细度其实是一种很均匀的结构。
无结构的料不一定油性好,也不一定玉质特别好。但细度好且结构均匀的细度就会产生好的油性。
就像是绸缎一样,细一些再细一些,抚摸起来就会非常的顺滑。如果交织的特别细的话,你就看不出它的结构了。
细度好的和田玉,摸上去有一种能把它融化的感觉。
而且大家可能不太有感触,细度好的料子,打磨出来会有很强的玉质感。带有一种既柔和又强烈的光泽,能更好的表现出玉性美。
尤其在如今,很多玩家追求结构的大小,其实无结构不见得就一定会好,有结构不一定会差。
白如肪
和田玉有这样的形容叫“白如截肪”的说法。
肪,动物的凝脂,即板块状的脂肪,大概都可以被称为肪,“白如截肪”即玉色及质地如同割开的脂肪。
有人专门研究过,这种脂肪是指的羊尾还是羊腰间的脂肪,这里我们不深究。
和田玉最好的白,是那种精光内蕴,若含若露,白色温和,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整体的浑厚自然的质感。
说到白,很多玩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一级白,高白,脂白等等。各种白度的叫法让玩家对白也有了很多的疑问。而新疆的采玉人对白也有自己的看法。
比如他们只认白里微微闪黄的白玉才是羊脂,闪灰的次之。白里闪黄的感觉,和刚宰杀的肥羊开膛后看到的热乎乎的羊板油一样的感觉。
真正好的白是一种暖白,白色里透着一种温和,而不是那种白的一眼看上去像是纸一样的白。
现在很多玩家喜欢用烟标来对比白度,其实这是一种并不合理的做法。要知道大自然中的白,与人工化学合成的白是完全不同的。
在新疆以前用纯棉花织的布叫正白,但那种正白其实也并不怎么白,这就是大自然所产生的色差。如果用工业上所产生的白,与大自然的白做对比,后者永远跟不上前者,但后者永远比前者看着舒服。
所以,真正的白,并不是跟刚刷过的墙,跟漂白过的纸一样,它一定要是温和的白,甚至不怎么白。
糯如糕
糯性是很多人不太熟悉的一个指标。
糯如糕,像什么糕?年糕!
就是我们说的年糕料。当一块料子足够浑厚的时候,它看起来就如同年糕一般,有油润的光泽,同时也能感觉到它的浑厚度。
糯,最简单解释就是料子的浑厚!也可以理解为料子的“粘稠度”好,料子细而稠!
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玩玉在刚开始会看籽料的细度、油性,到后来就是糯性、老熟了!所以糯性是一个比较难把握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糯性往往决定了在同等白细下,价格玉质的高低。糯性越强,往往玉质感就越好,油糯的感觉就越强!糯性差,往往会缺少和田玉应有的内蕴之感!
顶级的和田玉是什么?一眼看上去,就会让你感觉这是大自然的宝贝,它就是国人心目中最完美的玉的形象。凝如脂,润如肤,细如绸,白如肪,糯如膏!
如此就是完美的和田玉吧!
纯债基金持续下跌?
买之前首先你要清楚这基金经理的风格,认真研究一下基金合同
现在支付宝及银行渠道都不能清楚显示债券基金的持仓
券商软件及天天基金做得好点
纯债基金下跌有两种原因
一个是利率市场变动及资金供应,如果处于加息周期,或股票市场火爆,债券市场资金流出,大量卖出债券,那价格当然下跌,直接表现出债券基金净值下跌,这种只是暂时的,如果你是长期投资者(三年以上
不用太在意,长期还是能跑赢银行存款收益的
另一种有些债基投企业信用债的
这些上一年就有过爆雷,之前很多房产债都跌至4析,如果你所持有的债基刚好踩中,那月内净值跌20%也不足为奇
但现在由于国家政策救助,房产公司又活过来了,
这两个就是典型的咸鱼翻生的例子
总之一定要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结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量力而为。
什么样的股票才是垃圾股?
关于垃圾股的定义,有一种通俗的看法,比如ST的股票、有踩雷性质的股票、僵尸股等等,都属于垃圾类的股票,还有一种股票,什么题材都能掺和一下,但又什么题材都不正宗,这类股票也可以归为垃圾股。以上股票是普通意义上的垃圾股,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股票并不是说一文不值,但是它确实存在的垃圾操作区间,在这种时间窗口,对于这类股票也要尽力避免。第一种情形,处于下降趋势的品类。这类股票在技术形态上,大部分属于B反之后的C杀。这里所说的B反包括日线级别、周线级别甚至月线级别,在我们技术派的操作法则里,B反头部是必须躲开的,对于处在B反头部进入到C杀阶段的品类,不管你对它随后的预期有多高,最好的选择都是应该躲避,在这个时段里,这支股票都处于垃圾时间,它也就成为交易操作的垃圾股。第二种情形,处于筑底阶段的品类。很多股票在突破之前,一般都会经过大量的盘整时间,用于洗筹,夯实底部。这个时候从交易实效的角度来讲,这支股票就属于垃圾时间的垃圾股。对于这种股票,纯技术派交易者是耐心等待趋势发生转折的时候再介入,而基本面分析可能会选择提前潜伏,这就看个人的交易特点。但在反复筑底阶段,我们认为它就是垃圾股,因为它根本就进入不了我们纯技术派交易者的视线。
第三种情景,攻击形态中的强势调整。这一般指三浪攻击过程中的二浪回调,这种回调一般都是结构性的整理,也就是说,这种回调是为了更加强势的攻击,一般都属于强攻击前的最后洗盘。这种调整有的时候时间比较长,有的时间却非常短暂,对于这种处于垃圾时段的调整整固,纯技术派的交易者,一般都选择耐心守候,忍受“垃圾时段垃圾股”的折磨,以期获得丰厚的收益。
笔者梁姐02年入市,潜心研究股票十多年,并集结了一批"民间股神",总结了一套选牛股成功率极高的抄底战法,深受股民喜爱,特此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均线看市】,每天讲解双龙战法选牛股思路,很多朋友学会后,抓住了不少涨停牛股。刚刚也是有很多粉丝朋友说,看了您直播讲解,也是成功抓住了华控赛格80多个点的收益,要不要继续加仓。
华控赛格,是在股价回踩的时候选出,截止目前涨幅高达82%,很多相信了本人的新股民,看了微信直播讲解的粉丝朋友都是抓到这波收益,这也是长期看梁姐直播微信的粉丝朋友所能把握的利润!
深赛格,我是根据双龙战法及时选出讲解,轻松收获58%以上的涨幅,恭喜当时看到笔者选股思路文章的股友及时把握住了该股这波行情。
从上图可以看到此股的走势是不是跟上面讲到的两只股票类似呢,都是经过一段时间下跌洗盘回踩底部支撑后企稳拉升,目前该股也是再次下跌回踩支撑线附近,相信讲到这里大家都清楚了,该股后期走势,就不在这里多点评了,会在选股文章持续跟踪讲解。
本人在定期跟踪研究很久的几只类似光洋股份、西安旅游的股票已经选出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微信公众号:均线看市)查看,最后,如果手中有个股被套,不知道如何解套,买卖点把握不好的朋友,都可以与笔者取得联系,本人看到后,必当鼎力相助!
【梁姐微信公众号:均线看市】
古代三省六部分别负责什么?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三省六部制成熟于隋唐时期,下面我就说说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一、中央最高决策机关——中书、门下两省两省指中书省和门下省,又合称北省,是唐代中央的“机要之司”。就它们的中心工作而言,中书省掌“军国之政令”,门下省掌“出纳帝命”。凡军国政事,一般由中书省草为诏敕,门下省审覆,然后交尚书省颁下执行。
唐代制书的格式,一开头就是“门下”二字,接着才是中书主要官员中书令(宣)、中书侍郎(奉)、中书舍人(行)的官封姓名。接下来是门下省主要官员侍中、门下侍郎、给事中的官封名字及审覆意见。最后还有皇帝批的“可”字。这种行文格式,大体反映了诏书的制作过程和中枢的工作程序。
由于政事堂制度的发展,中书省与门下省枢机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政事堂(“中书门下”)“合中书门下之职”,两省作为“机要之司”的职权被集中到政事堂。中书舍人 一人 在 政事堂值班,实际上已成了政事堂的官员了,门下省的封驳之职仅存于给事中,两省本身实际上已经丧失了作为中枢决策机关的意义,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宋。
1、中书省
中书省始置于魏晋,但是其渊源却可以追溯到秦汉。秦汉少府属官有尚书,汉武帝时以宦官为之,故称中尚书,简称中书,司马迁受腐刑之后就曾当过中书谒者令。成帝时废除宦官典尚书,到东汉末年曹操始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曹丕篡 汉,废秘书令设中书省,置中书监、令,独立为署,典掌机密,其撰拟诏敕之任始被确定。荀勖由中书令还尚书令,有“夺我凤凰池”之局,“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内机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但是,中书作为宫廷侍从官的胎记仍十分明显,如兼修国史、掌礼乐、析疑狱等,其官署仍置于内廷。
隋代是对三省制进行全面整顿的朝代。隋代中书省历称内史省、内书省,废中书监,置令二人。又把它原来的一些职掌划出,如史职并于秘书省,礼乐并于太常寺,兼理疑狱 并于大理寺,从而使中书省(内史、内书省)成为职掌比较集中、接纳百官奏事的中枢机关。
唐代中书省在隋代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调整充实,这主要表现在中书舍人职权的加强,如五花判事与分押尚书六部(其制可能前代已有)和谏职的增设上。唐代中书省分置于 宫内和外朝,在宫内者称中书内省,位于宣政殿西侧,与延英殿仅隔一个殿中内省。在外朝者称中书外省,位于横街(宫城与皇城之间的御道)南侧和承天门街(皇城中央纵横南北的大街)西侧的交汇处。
高宗龙朔二年(662)至咸亨元年(670)曾改中书省为西台——这本来是它在北魏时的一个别名。武后光宅 元 年(684)至神龙元年(705)又改称“凤阁”,这也许与“凤凰池”的典 故有关。玄宗开元元年(713)改称紫微省,五年复旧。
唐代中书省官员据《唐六典》记载,定额四十二名。即中书令二人,侍郎二人,中书舍人六人,散骑常侍二人。补阙、拾遗、起居舍人各二人,通事舍人十六人,主书、主事各四人。《新唐书·百官二》设官比这多十二人,即谏议大夫、补阙、拾遗各四人。谏议大夫是德宗时增置的,补遗则包括后来的加置和内供奉员。此外中书省还领集贤院与史馆以及许多吏职。
中书省的长官是中书令,历称西台右相、内史、紫微令、左相,尊称“令公”,秩正三品。中书令“总判省事”,即对本省工作负总的责任。中书侍郎秩正四品上,历称西台侍郎、凤阁侍郎、紫微侍郎,为中书令之贰。由于中书令身为相职,主要在政事堂议政,办公,因而在中书省负实际责任的是中书侍郎。
安史之乱以后,特别是大历二年(767 )中书令升正二品以后,不再单授,中书侍郎升正三品,多为“同平章事”的本官,便成为中书省的真正负责人了。
唐代中书省的中心工作是起草诏书。据蔡邕《独断》载,汉代皇帝的命令被分为四种形式;一为策书,二为制书,三为诏书,四为戒敕。唐代则进一步分为“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敕”(一作“发日敕”)、“敕旨”、“论事敕书”、“敕牒”共七种形式。
册书是诏书中最为隆重的一种。凡立皇后、建太子、封诸王及封立少数民族首领等场合则用之。唐代一般用竹简书写,仍保存了周代册命制度的旧习。
制书本称诏书,武后时因“曌”、“诏”同音,改称制书。一般用于重要的赏罚刑政、重大官爵的授予、改革旧政、赦宥降敌等。慰劳制书用于褒奖贤能、慰劳勤勉等。它们都用黄麻纸书写。
发敕又称“手诏”,是使用得最多的一种诏书形式。一般适应于下列方面事务:一是人事方面,如增减官员,除免官爵,六品以下官的授予;二是行政方面,如州县行政区划的废置改易,三是刑法方面,如判处流放以上罪刑;四是军事方面,如征发兵马,五是财务方面,如国库钱物支用,凡动用库物五百段,钱二百千,仓粮五百石,奴婢二十人,马五十匹,牛五十头,羊五百口以上,皆用发敕。发敕经过中书门下后进呈皇帝画敕,然后颁行。
所以说“画敕而施行者日发日敕”。它一般也用黄麻纸书写。
2、门下省
“门下”一词源于“黄门之下”,黄门为宫廷内殿之门。
门下之官,最早是指秦汉时代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如侍中、散骑、中常侍、黄门侍郎、给事黄门、给事中等。其时又为加官,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
武帝以后中朝与外朝日益对立,侍中的地位也日渐尊隆。东汉时专门设置了侍中寺,这就是后世门下省的前身。《通典》卷二十一云:“门下省,后汉谓之侍中寺。《晋志》曰:给事黄门侍郎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或谓之门下省。”
汉代侍中宿置禁中,魏晋以来仍常居天子左右,备“切问近对,拾遗补阙”。南北朝时代,侍中又改称纳言,盖以其出纳王言之故。当时为了限制中书省的权力,凡中书所发出的重要诏令,皇帝部要听取侍中的意见,这可以说是隋唐时代中书、门下两省职权分工的渊源。
但是,从南北朝一直到隋初,门下省侍从服务的宫官色彩仍十分浓厚,除了出纳王言,还兼掌一大堆有关天子衣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事务。隋开皇时代这些事务分统于门下省的殿内、御府、尚食、尚药等局。大业三年(607),炀帝将旧在吏部所置给事郎移至门下省,掌“省读奏案”。这就是唐代给事中的前身;又将殿内、御府、尚食、尚药等四局移出,与太仆寺的骅骝署合并在一起,另成立了一个殿内省。至此门下省才算摆脱了宫廷事务的纠缠,成为一个专门的司封驳机关。
唐初的门下省即承隋制而来。跟中书省一样,唐代的门下省亦分内外而置。门下内省位于宣政殿东侧,靠近日华门处,北边紧挨着待制院。门下外省在横街南侧与承天门街东侧相交处,与中书外省相对而置。在高宗、武后和玄宗朝,改中书省为西台、凤阁、紫微省的同时,门下省亦改称东台、鸾台、黄门省。在宋代,门下省已基本上是徒具其名,元代以后就销声匿迹了。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门下省官员定额三十八人,即待中二人,黄门侍郎(即门下侍郎)二人,给事中四人,录事、主事各四人,散骑常侍二人,谏议大夫四人,补阙、拾遗、起居郎各二人,典仪二人,城门郎、符宝郎各四人。《新唐书·百官二》补、遗各作六人,当是后来增补了正员及内供奉。此外,门下省还领弘文馆,并有胥吏一百多人。
侍中是门下省长官,秩正三品,历称东台左相、纳言、黄门监、左相。次官门下侍郎,历称西台侍郎、鸾台侍郎、黄门侍郎,秩正四品上。
《唐六典》称侍中的职责是“掌出纳帝命,缉熙皇极。总典吏职,赞相礼仪,以和万邦,以弼庶务,所谓佐天子而总大政者也”。这里所谓“出纳帝命,缉熙皇极”,是说皇帝诏书由门下省转下,臣下章奏由门下省达上,从而光大皇极之意。所谓“总典变职,赞相礼仪”,是说侍中在重大典礼仪式中的 地 位 和 作用,所谓“以和万邦,以弼庶务”,是说侍中具有宰相身份,佐天子而总大政。如前所述,大历以后,侍中升为正二品,不再单置。门下长官实际上就是门下侍郎,其品秩亦增为正三品。
唐初犹因北朝旧习,门下省高于中书省。其后政事堂迁往中书省,于是中书之官遂高门下一筹。但是,门下因有纠驳之权,亦为宰臣所惮。
门下省在决策系统中的主要工作是审议与封驳。“封”指封还皇帝的诏书,“驳”指驳正臣下的章奏。给事中具体掌握封驳事务,是门下省参与决策的重要官员。隋初于吏部置给事郎 8 人, 炀帝时移为门下之职,减员额为4人。唐武德中改称给事中。龙朔中又改称西台舍人,旋复旧。
唐代给事中秩从五品上,员额亦为4人,佐属有录事、主事、令史、书令史、甲库令史以及传制、亭长、掌固、修补制敕匠等。五代沿置给事中,周边十国中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北汉亦均置之。
二、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尚书省隋唐时确定尚书省在中枢三省中的地位属于执行机构,国家一切重大方针、政策、法令,经决策机关——中书、门下两省议决之后,必须由尚书省贯彻执行。也就是说,尚书省是全国政务中枢。
在中央行政系统中,尚书省六部是政令机关,九寺、五监是事务机关,分别接受尚书六部的政令。唐制除中枢三省之外,另有殿中省、内侍省与秘书省,但其地位低于中枢三省,其长官都称为监,实际上与五监的地位相似。其中殿中省与内侍省属于皇室服务机构,而秘书省则是中央的文教机构,也属于中央行政系统之中。
1、尚书省的职责
隋沿南北朝之制置内书省,为中枢三省之一。唐沿置,其官署位于长安皇城中央贯通南北的承天门大街东侧,中书、门下两省之南,故别称南省。尚书省在唐代曾有几次名称改易:龙朔中曾改称中台,咸亨初复旧;光宅初又改称文昌台,旋又称都台;长安中又改称中台,神龙初复为尚书省。五代时沿置。十国中如吴、南唐、前后蜀、南汉、吴越、闽与北汉亦均有尚书省的设置。其后南唐贬制,改尚书省为司会府。
尚书省是隋唐五代的中枢行政机关。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均由本省转发到中央各官署及地方州县衙门,或根据制敕精神制成政令,交有关官署执行。中央卿监百司下达给地方州县的符、移、关、牒等各种公文,均由本省转发;地方给朝廷的章奏文表也要经过本省转上。
尚书省还要根据制敕制定具体施政的方案,其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根据中书门下通过的法令拟具实施细节;二是对于中书门下难于作出具体判断而交由尚书省有关部门商量的军国政事,商量后将具体意见写成“商量状”,附于原敕后进呈;三是对于中央各官署及地方府州有所奏请并获得敕准施行的事项进行“评定”,也就是根据现行格例与实际情况审查各该事项实施的可能性,认为有不当的,奏报皇帝批准后再施行。尚书省还可以根据行政法规节制中央各官署和地方州县的一般行政事务。
尚书省采取合署办公的制度。尚书都省居省内中心,为尚书令、仆射、左右丞办公之处,称为都堂(故都堂亦可借指尚书省)并设左右司,作为六部的管理机构。都堂之东有吏部、户部、礼部三行,左司统之;都堂之右有兵部、刑部、工部三行,右司统之。
都省的日常工作一是勾稽文书。对于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都有日程的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务急者不与焉。”
二是转发文书。尚书省六部诸司的文案都必须由都省转下,其他官署上行下行的文书也必须由都省转发。三是对于本省的文书档案进行检核。“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凡施行公文应印者,监印之官考其事目无或差缪,然后印之,必书于历,每月终纳诸库。”
此外,尚书都省又是最高的中央勾检机构,“勾检全国各级行政管理官府的官文书(同时也勾检与文书有关的各级官吏)是尚书都省的主要职能之一,这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为内外诸司应出文书皆须送尚书都省勾检,其稽失者的负责官吏要受到行政处分甚至刑事处罚。二为全国内外诸司的已处理完毕的官文书(亦即档案)必须送纳尚书都省覆校。其方法是:京师诸司每年四月一日送纳,尚书都省的都事集诸司令史对校;诸州府每年十月二十五日送纳,可能是尚书省都事与朝集使对校。”
2、尚书省主要官员
尚书省的长官是尚书令。隋制尚书令 1 人,总领众务。
唐因之,秩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太宗李世民于武德初为秦王时曾任此职,此后不再授人。龙朔二年(662年)遂废其官。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以收复东都功,代宗于广德元年(763年)特授其为尚书令。建中二年(781年)德宗以尚书令授郭子仪,因郭子仪恳让而罢。五代亦置尚书令,《五代会要》卷 14《尚书令》有梁开平三年 (909年)尚书令为正一品的记载,十国中的南唐亦曾设置尚书令,其后又设置过“参判尚书都省”与“知尚书省事”两职,其职相当于尚书令。
左右仆射是尚书省的副长宫,隋沿北齐旧制置。开皇三年(583 年)定左右仆射之秩为从二品。左仆射主判吏部、礼部、兵部三部事,兼纠弹御史台纠弹不当之事;右仆射主判都官、度支、工部三部事,并主诸用度杂物,唯不纠弹。唐沿置左右仆射,品秩同隋。
贞观二年(628 年)敕:“尚书细务属左右丞,惟大事应奏者乃关左右仆射。”自尚书令废阙,左右仆射遂成为尚书省的长官,称为端揆。龙朔中改左右仆射为左右匡政,咸亨初复旧;光宅初又改左右仆射为文昌左右相;长安中又称中台左右相,神龙初复为左右仆射。开元初复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天宝初复旧。五代因唐制仍置左右仆射 。十国中唯楚亦置仆射。
左右仆射之下有左右丞。隋制左右丞大体因北齐之旧,分司尚书诸司纠驳。唐初沿置,左丞正四品上,右丞正四品下。龙朔中改左右丞为左右肃机,咸亨初复旧。左右丞分别总领尚书省六部事务。左丞领吏、户、礼三部,右丞领兵、刑、工三部。
此外左右丞可以纠弹御史纠劾不当之事,可以行使封还诏书之权,还可以决定郎官的进用。自贞观二年(628 年)太宗令左右仆射不亲领尚书细务以后,左右丞实际上成了尚书省政务的主持者。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改左右丞为左右司侍郎,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改为左右丞。左右丞之下有左右司郎中、员外郎以任监督稽核之职。左右司郎中的地位与六部侍郎相等,其班序在侍郎之前。
三、六部二十四司——政令官署1、六部组织
隋代尚书省沿北周六官之制,定型为六部,在尚书都省管辖之下已自成为独立机构,不再如南北朝时代尚书各曹仅为尚书省本身机构的一部分。六部的名称为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不久又改度支为民部,都官为刑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二十四司。唐武德初,定六部的次序为吏、礼、兵、民、刑、工,贞观中又改以吏、礼、民、兵、刑、工为次序。高宗时避太宗讳改民部为户部。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按《周礼》六官改定六部的次序为吏、户、礼、兵、刑、工,此后一直到清代,相沿不改。
唐制,六部主要的工作是执掌政令,但是也管理部分实际事务。
吏部在龙朔中改为司列,咸亨初复旧。光宅初改为天官,神龙初复旧。天宝中改为文部,至德中复旧。掌文官的铨选、考课、封爵、勋级之事。开元以前,科举考试亦由吏部主持,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移归礼部。吏部的正副主官尚书、侍郎除了领导本部行政工作之外,还亲自掌管一部分铨选工作,尚书掌六七品官的铨选,侍郎统掌八品以下官的选任。
户部在显庆中改称度支,龙朔中又改称司元,咸亨初复旧;光宅初又改称地官,神龙初复旧。掌全国户口、田赋、仓储等民政、财政方面的政令。礼部在龙朔中改称司礼,咸亨初复旧。光宅初改称春官,神龙初复旧。掌全国礼仪、祭祀、教育、科举等政令。礼部侍郎是法定的知贡举官。兵部在龙朔中曾改称司戎,咸亨初复旧。光宅初改称夏官,神龙初复旧。天宝中又改称武部,至德中复旧。掌全国军事政令,管理军籍、武官铨选、军训讲武等。
刑部在龙朔中改称司刑,咸亨初复旧。光宅初改称秋官,神龙中复旧。天宝中又改称宪部,至德中复旧。掌全国刑法及徒隶、勾覆、关禁的政令。刑部长官还与大理寺及御史台长官共同参加“二司”推鞫。工部在龙朔中改称司事,咸亨初复旧。光宅初又改称冬官,神龙初复旧。掌土木、水利工程及国家农、林、牧(军马除外)、渔业的政令。
2、六部主要官员
隋初六部以尚书为长官,分统二十四司,各司以侍郎为主官,员额1至 2 人,共 36 侍郎,分司曹务,直宿禁省,如汉代之制。炀帝即位,改诸曹侍郎为郎,升侍郎为六部尚书的副职,每部各 1 人。唐初因隋旧制,龙朔中改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咸亨初复旧。尚书秩正三品,侍郎除吏部侍郎为正四品上外,其余五部侍郎均为正四品下。
唐初以来,尚书的地位很高,特别是吏兵两部尚书,常为宰相兼领之职,渐渐不理本部事务。中唐以后六部尚书成为文武大臣迁转之资,侍郎反成为六部掌握实权的长官。尚书的升迁不是按部的序列升迁,而是按行升迁。唐代六部按其在尚书省中的排列,分为三行,吏兵是前行,户、刑是中行,礼、工是后行。不仅是尚书,各部官员的迁转都是按照这个次序,由后而中而前的。
所以担任某部的官职并不一定熟识这一部的职务,而只表明其资格。因此,六部尚书以下的官称,只代表官员的身份而不一定代表所任职务。这就是宋初六部等于虚设,而以其他机构代替六部的由来。
3、二十四司
六部各四司,分掌本部政务。各部的第一司,其名称与部名同,称为子司,又称头司或本司。诸司的正副长官隋初为侍郎与员外郎,炀帝时改诸司侍郎为郎,改员外郎为承务郎。唐初改郎为郎中,承务郎复为员外郎。龙朔中又改郎中为大夫,各司名称也有改易,神龙初复旧。唐制,郎中秩从五品上,员外郎秩从六品上。其下有主事、令史、书令史、掌固等员。
各司职掌如下:
吏部四司
以吏部司为子司,隋炀帝时改称选部,唐武德中复为吏部司,有郎中 2 人,1 人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给其告身假使;1 人掌选补流外官。员外郎 2 人,1人掌选院,即检勘选人文书,因其地在选曹之南,又称“判南曹”;1 人处理本司日常公务,又称“判曹务”。
司封司,在隋及唐初为主爵,龙朔中改称司封,咸亨中又称主爵,垂拱初复为司封;神龙初又改称主爵,开元中复为司封,此后不改,主封爵之事。司勋司,掌文官勋级之事。考功司,唐龙朔中改称司绩,咸亨初复旧。掌考核文武百官的功过善恶及其行状。
户部四司
其名称为户部、度支、金部与仓部。唐龙朔中改度支为司度,金部为司珍,仓部为司庾,咸亨初复旧。天宝中改金部为司金,仓部为司储,至德中复旧。户部司掌天下人户、田土、贡赋之事;度支司掌全国的财政预算和会计核算,是唐代会计的最高主管机关;金部司掌钱帛出纳的政令;仓部司掌粮谷出纳的政令。度支司与金部、仓部二司之间虽无上下级关系,但在会计核算方面却受其节制,凡 一年财物收支及结存情况,金、仓二司必须按时向度支司上报,由度支司统核一岁的出入。
礼部四司
以礼部司为子司,隋炀帝时改称仪曹,唐武德中复为礼部司。助理尚书、侍郎掌礼乐、学校、衣冠、符印、表疏、图书、册命、祥瑞、铺设,及百官、宫人丧葬赠赙之数。祠部司,唐龙朔中改称司禋,咸亨初复旧。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僧尼之政令。膳部司,唐龙朔中改称司膳,咸亨初复旧。掌陵庙祭品与祭具的规格制度与诸王以下常食、小食及蕃客在馆者食料的供给制度。主客司,唐龙朔中改称司蕃,咸亨初复旧。掌前朝后裔 (隋室杨氏封酅公,北周宇文氏封介公)及各藩属国朝聘、接待、给赐之政令。
兵部四司
以兵部司为子司,隋炀帝时改称兵曹,唐武德中复为兵部司。有郎中2人,1 人掌兵马名籍、武官阶品及选授;1 人掌军戎调遣。员外郎 2 人,1 人掌武举;1人掌判南曹,主审核选人的资历档案。职方司,唐龙朔中改称司域,咸亨初复旧。掌地图、城隍、镇戍、烽候、防人道路的远近及周边少数民族归化之事。驾部司,唐龙朔中改称司舆,咸亨初复旧。掌舆辇、驿传、马牛、杂畜等的簿籍,掌其政令。库部司,唐龙朔中改称司库,咸亨初复旧。掌兵器、卤簿、仪仗之政令。
刑部四司
以刑部司为子司,隋炀帝时改称宪部司,唐武德中复为刑部司。掌辅佐尚书、侍郎掌律法及按覆大理寺及全国判决案。都官司,唐龙朔中改称司仆,咸亨初复旧。掌俘隶簿录,给衣粮医药,而理其诉免。凡反逆相坐,没其家口为官奴婢。一免者,一年三番役;再免为杂户,亦称官户,二年五番役,每番时间为一月;三免为良人。
比部司,实际上是全国最高审计机关,但因审计的结果往往伴有行政处分,故隶属于刑部,其职掌见第九章第一节隋唐五代理财机构与职掌。司门司,唐龙朔中改称司关,咸亨初复旧。凡门关的政令,早晚启闭,发钥纳锁之事,掌于皇城司;道路、津梁掌于州县;本司仅掌门关出入之籍及阑遗之物。
工部四司
以工部司为子司,隋炀帝时曾改为起部曹,唐武德中复为工部司。龙朔中改称司平,咸亨初复旧。佐助工部尚书、侍郎掌城池土木的工役程式。若京都有营缮之事,则由少府监与将作监任其事。屯田司,唐龙朔中改称司田,咸亨初复旧。掌全国屯田及在京文武官的职田及公廨Ⅲ。但屯田久已有名无实,其在军事区域兴修屯田者,都由各地长官主持。虞部司,唐龙朔中改称司虞,咸亨初复旧。掌京都衢巷、苑囿、山泽、草木及百官、蕃客时蔬薪炭供顿、畋猎之事。水部司,唐龙朔中改称司川,掌渡口、船舻、桥梁、堤堰、沟洫、渔捕、运漕、碾硙之事。
唐中叶以后,六部诸司的权力往往被使职所侵夺。如选补使、监选使和监考使,分割了吏部的一部分权力。
选补使。掌江淮以南、岭南、黔中诸地官吏的选补之事,常以郎官及御史出任。《新唐书》卷 45《选举志下》载:“高宗上元二年(675 年)以岭南五界、黔中都督府得即任土人,而官非其才,乃遣郎官、御史为选补使,谓之‘南选’。”
监选使。掌监督南选之事。《旧唐书》卷 84《玄宗纪》上记开元二年(714年)十二月,“时右威中郎将周庆立为安南市舶使,与波斯僧广造奇器,将以进内。监选使、殿中侍御史柳泽上书谏,上嘉纳之。”
监考使。掌审核官吏考绩之事。唐制,由吏部考功郎中、员外郎定期对官吏的治绩行能进行考课,按考核成绩分为九等。又置校考使,审核考簿定等之事。《新唐书》卷46《百官志一》说:“贞观初,岁定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给事中、中书舍人各一人依之,号监中外官考使。考功郎中判京官考,员外郎判外官考。其后屡置监考、校考、知考使”。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
上一篇
瑞顺股票网,哪里能查各省股票 -
下一篇
2012年的短期理财,委托别人理财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