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尊亲,你如何看待她能掌乾坤而又不取帝位

穿越火线 129
广告一

皇室尊亲,你如何看待她能掌乾坤而又不取帝位?

我的答案:孝庄太后是一个守旧的人,她能够掌控朝堂也是因为守旧势力的支持。孝庄太后对清朝政局影响最大的时期,是从多尔衮死后开始,到康熙剿灭三藩为止的。她没有效仿武则天,谋取地位。是因为她本身并不想从自己的子孙手中夺权,政治局面上也没有慈禧后来的那种条件。

孝庄太后如何能够大权在握

1、幼主继位。孝庄太后在皇太极时期并没有什么权力,也没有传闻中的辅佐皇太极,夸大她在皇太极时期的作为,是因为人们对她崇敬所致。毕竟,孝庄在顺治、康熙执政期间,有许多正面的影响力。

皇室尊亲,你如何看待她能掌乾坤而又不取帝位

作为太后和太皇太后,她是有掌握朝政的先天条件的。顺治继位时才六岁,康熙继位时八岁。作为后宫的掌权者与皇帝的养育者,掌控朝政和左右皇帝,既直接又名正言顺。

2、满洲守旧势力的支持。皇太极死后,留下来两位辅政大臣,分别是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势力较大的一方,则是多尔衮。多尔衮是一位革新派,为了更好地统治广大的汉族地区,他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比如任用汉人为官,沿用明朝制度等。

拉拢多尔衮,孝庄也很无奈。顺治皇帝太小,自己没有什么根基,以郑亲王为首的守旧势力,也不是多尔衮的对手。直到多尔衮去世,孝庄才真正松了一口气。不到两个月,便对他进行了清算,最终定上了谋逆大罪。此时的顺治帝还不到十四岁,决策大权流落到了孝庄的手中,加之朝中守旧势力的支持,孝庄后渐渐地掌握了国家决策的主导权。

孝庄与顺治、康熙的对抗,温和又倔强

孝庄与顺治和康熙的矛盾点都在一处,那就是守旧和革新。孝庄没有借手中的权势太过打压二人,是因为亲情关系,这是她的温和。但孝庄同样的也没有支持二人的革新,这又是她倔强的一面。

1、顺治与孝庄,因汉化改革而亲情冷漠。顺治帝与孝庄后期的不和,并不是像大多数影视剧描述的那样,为了一个妃子什么的,那只是人们对皇室爱情的美好幻想。他俩的根本矛盾在于,顺治帝继承了多尔衮的思想,推行汉化政策,虽然顺治帝不喜欢多尔衮,但在他的心里,汉化改革已经到了不得不做的地步。

顺治亲征后,大量启用汉人为官,这也招致了守旧势力的不满。郑亲王曾上书要求恢复旧制,以防子孙后代数典忘本。郑亲王是守旧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个出头的,他背后就是孝庄太后的支持。郑亲王死后,顺治帝改革的阻力小了很多。汉化的力度加大了,内三院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设立内阁和翰林院。

顺治的一系列改革,导致作为守旧派的孝庄很不满意。二人的关系走到了冰点,“定省之礼”也几近荒废。顺治死后,守旧派大臣拟定了他的《遗诏》,文中列举了顺治帝的种种罪过,大多与汉化改革有关。如果没有当时最有权势的孝庄支持,这个相当于罪己诏的遗诏怎么可能放在天下人面前。

2、康熙与孝庄,步步蝉食,集中皇权。康熙相比顺治沉稳了许多,面对守旧势力的阻碍,他步步谋划,将权力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中。康熙继位时才八岁,不能亲政。朝廷在守旧势力的引导下,走了一条后退的道路。顺治时期的一些汉化政策,都被取消,比如已经废除的内三院,又被重新设立,内阁和翰林院却被取消。四位辅政大臣,冥顽不化,尤其是鳌拜。

亲政后,康熙第一个剪除的就是鳌拜势力,逐渐开始恢复顺治时期的汉化政策。并且为顺治帝立碑,碑文实则是对当初《遗诏》的逐条反驳。可以看出,康熙帝在对守旧势力逐步清算。而且到了康熙时期,为了更好的适应统治,汉化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守旧势力已经无力对抗革新的方向。

鳌拜被清算是康熙打压守旧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孝庄虽然不满意,最终却选择了妥协。三藩作乱,康熙帝借着战争彻底拿回朝廷的主导权。本来一切大事,都要经过孝庄认可才行,可战争期间情况特殊,康熙因此脱离了孝庄的干权。为了打赢战争,一批有能力的汉官、汉将被任用,军政大权已经牢牢掌握在了康熙手中。

孝庄不想取帝位,也无法取得帝位

孝庄辅佐了两任幼主皇帝,为何不效仿武则天夺取帝位呢?其实,孝庄虽然守旧,但这是政治见解上的不同,而不是野心。

1、孝庄内心实则不想称帝。皇太极死后,孝庄废了一番力气,将顺治推上帝位。拉拢多尔衮,也是为了保全自己和儿子。包括孙辈的康熙,孝庄本质上始终是维护的。政见的不同,并不能阻碍亲情的联系。况且,两任皇帝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打压守旧派,孝庄也并没有明显的去阻止他们。可以看出,孝庄有亲情,有主见,却没有过多的野心。

2、就算她想称帝,条件也不允许。孝庄是个守旧派,既然是守旧派,那就要遵守祖制。努尔哈赤死时,命叶赫那拉氏陪葬,为的就是防止后宫干政。孝庄辅政,叶赫那拉氏之死过去没多久,对于后宫不得干政的训示仍历历在目。如果她真的想走到朝堂前,支持她的守旧派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她。所以她只能站在幕后,维持一个微妙的平衡。她虽然并非事事干预,但却是守旧派的核心,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是朝堂的决裁者。

小结

孝庄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虽然她有些守旧,间接地阻碍了清朝政治的发展。但如果没有她的保护,幼主继位的两位皇帝也不一定能有作为,自保也许都很困难。所以,对孝庄太后,我们既不能过分夸大她的功绩,也不能妄加揣测,说她有夺取帝位之心。

强化加火的装备有哪些?

瑟利斯特之泪 右槽 +30 火强

疯狂伊凡的避火装置 戒指 +18 火强

皇室尊亲 称号 +6 所有属性强化

真猪护肩 +8所有属性强化

火焰赫瑞克 45火强 65SS

火精灵之戒 16火强

难道刘姓的始祖很多么?

自秦灭,汉朝刘氏坐江山后,刘氏尊亲传遍九州,大汉朝影响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所以至今为止,我们的民族就以汉族自居。所以刘姓比较多,按汉朝的皇室子孙传承至今,沾有刘姓的皇亲血统非常多。

历史上有哪些女政治家?

“历史”是一个宽泛的名词。世界历史上的女政治家多得不胜枚举,仅我国历史上就有好几位声名煊赫、影响力非常大的女政治家。

一、秦宣太后——芈八子

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排第一位的当属秦朝的宣太后。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送回秦国。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继位,即秦昭襄王。魏冉随后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秦武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

二、吕雉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字娥姁,通称吕后或吕太后,砀郡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后世把她与唐朝的武则天并成为“吕武”。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的皇后。刘邦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中国实行帝制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无为而治,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窦漪房

孝文窦皇后(?——公元前135年),字漪房,清河观津(今河北武邑)人,汉文帝皇后。汉景帝继位后,尊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

汉景帝刘启死后,窦太后手握兵符,掌控着汉朝的军政大权,权倾朝野,不仅如此,她在文武百官中的威望也极高,让当时羽翼未丰的武帝刘彻对这位奶奶不得不言听计从,恭恭顺顺。

四、邓绥

邓绥(81年——121年),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汉和帝皇后,东汉王朝最著名的女政治家,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东汉开国重臣邓禹之女。东汉延平元年(106年),年仅27岁的汉和帝突然驾崩,25岁的邓绥临朝称制。她执政期间,对内摆脱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对外镇压了“西羌之乱”,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

五、贾南风

贾南风(257年——300年),字南风,平阳郡襄陵县(今山西省襄汾县)人,西晋太宰贾充之女,晋惠帝司马衷皇后,因惠帝懦弱而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在她死后更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

有历史评论家说,贾南风若不是心胸狭隘,妒忌成性,以她的心机、手段、权力,完全可以成为一代女皇,若如此,那么武则天只能屈居第二了。

六、冼夫人

谯国夫人冼珍(512年——601年),又称冼夫人,南北朝时期高凉郡(今广东茂名市)人,俚人首领。冼夫人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她率领族人归附隋朝而被加封为谯国夫人,死后被追谥为“诚敬夫人”。

她识时务,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功勋卓著,先后被七朝君主敕封,被尊称为岭南“圣母”。《隋书》、《北史》、《资治通鉴》均为她立传。

七、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唐朝和武周时期的政治家,武周的开国君主,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高宗上元元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与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中宗、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96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建立武周政权。她“明察善断”,多权谋,会用人。因而她在位期间贤才辈出,国力强盛。

八、萧绰

萧绰(953年——1009年),契丹族,辽国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在她摄政期间,辽国进入了最为鼎盛时期。

九、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生于蒙古科尔沁草原,是皇太极的侧福晋。皇太极称帝后,被封为庄妃。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即位,称其为“圣母皇太后”,康熙即位后,称为太皇太后。

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朝杰出的女政治家。

十、慈禧太后

慈禧(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的政治人物,清朝末期实际的掌权者。

1861年,咸丰驾崩后,慈禧携手慈安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开始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去世,慈禧于1884年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

2、中华三百名人故事

3、《史记》

4、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红赤子心的好词好句?

名言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 一)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

生活需要一颗来创造,一颗需要生活来滋养。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知恩图报,羊有跪乳之恩,。

(二)

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

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三)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感恩父母的名言

(四)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象!她们的心始终一样,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养儿方知娘艰辛,养女方知谢娘恩。

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饰舌、酗酒或其他脆弱的人心的恶德还要厉害。

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pv985.cn/pv/18113.html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yun985@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