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视距,人的目光能看多长久

穿越火线 131
广告一

无限视距,人的目光能看多长久?

一双正常的眼睛,其视距可达到无限远。晚上你能看见距地球38万千米的月亮,甚至远达亿万光年的星星,就是明证。但肉眼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差异非常大。据测试,视力正常的人,其分辨率约为二千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

举个例子,你站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距离国旗400米外的毛主席纪念堂旁边,如果能看见直径20厘米的旗杆顶部,那你的眼睛分辨率为二千分之一。这样,当你乘坐飞机,在10千米高空俯瞰地面,就能清晰地看见宽度5米以上的铁路、公路。

无限视距,人的目光能看多长久

lol界面自己缩小了?

不同的尺寸的屏幕是有不一样的分辨率的,比如我的笔记本,和原来无限视距差不多。

你要是问界面,我把我自己的设置给你看看,这样设置之后保证舒服很多,尤其是网吧电脑默认设置是这样的把用户界面和小地图缩小到最小聊天缩放到一半就行,太小了看不见的…还有,视屏设置里有个色盲模式,点了之后团战就比较容易找到自己,不会跟地板一个颜色,因为是单子号,id马了

魔兽争霸3没有命令的话怎么弄无限视距呢?

如果没有命令,可以尝试在游戏设置中找到“视野”选项,并将其调整为最大值。另外,还可以尝试使用一些第三方辅助工具,如地图Hack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些工具可能会违反游戏规则,造成账号被封等后果,请谨慎使用。

天龙八部怎么调无限视距?

1、打开天龙八部游戏安装路径,在bin目录下找到System.cfg文件,

2、接下来需要用记事本打开编辑。

3、接下来需要找到Camera_MaxDistance这一行,将后面的数字修改为17.5到90.0之间的一个数字,最大为90.0。

4、接下来保存,然后关闭就可以调远了。

5、最后进入游戏就看到视角变远了。

以后都是超视距作战吗?

随着战斗机技术与空空导弹技术的发展,超视距空战(BVR)已成为当前空战的主要形式,在五代机蓬勃发展的今天,超视距空战的水平已经成为了了一个国家空军的技战术水平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一般来说,超视距空战是指双方歼击机在目视范围之外 ,通过机载传感器探测对方 ,并用中远程空空导弹进行攻击的一种空战模式 ,作战距离一般大于 12 km。为实现超视距精确打击 ,要求机载系统具有“先视先射”能力。“先视”也称先敌探测 ,是指雷达系统能够更早更远地发现、截获、跟踪目标 ,“先射 ”是指火控系统在敌方实施攻击之前 ,先于目标发射导弹 ,并击毁目标 。

从BVR战术的发展角度来看,最早超视距空战发生在 1960 年代的越南战争,当时 ,美国战斗机挂装了AIM-7D“麻雀”半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 命中率只有可怜的 9 %。而在1982 年的中东战争中的贝卡谷地空战中, 以色列战斗机采用超视距战法用 AIM-7F 麻雀导弹击落叙利亚 10 多架飞机, 占击落飞机总数的 20 %, 初步形成了超视距空战的模式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超视距空战这一的空战形式终于从之前的从属地位上升到主要地位,联军使用 AIM-7M 麻雀导弹共击落伊拉克战斗机达 26 架 ,占击落飞机总数的69 %,超过了视距内空战的战果。

在未来的超视距空战中 ,面对的绝对不会只是敌方战斗机群, 而是整个的防御体系 ,而且首先面对的可能是电子战飞机 。所以攻击的目标不仅有战斗机, 还有预警机、联合监视目标攻击系统 E-8C 、电子战飞机等。今天,我们在这里从技术角度简单的分析决定超视距空战胜利与否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RCS(雷达反射截面积)

隐身飞机对超视距空战的直接影响就在于雷达反射截面积( RCS),而RCS会极大的影响雷达探测距离,一般来说,最大探测距离的决定因素如下

其中,Rmax表示最大探测距离; Pavg表示平均发射功率; G 表示天线增益; σ 表示目标的雷达反射截面积; Ae 表示有效天线面积; tint表示积累时间; Smin表示最小可检测信号能量。

举例来说,f-15c和f-22在同时配备aim-120时来进行bvr空战,其RCS特性如下

假设载机雷达相同,两者迎头相遇,若F-22 能够在 100 km 处发现 F-15C,而 F- 15C 只能 在 40.365 km 处发现 F-22。

根据 AIM-120 主动末制导雷达导引头的性能,它对于RCS 为 0.3 m2 的小目标可以在 8.4 km 处截获,则 AIM-120 对于 RCS 为 11.3 m2 的较大目标可以在 21 km 处截获。

根据如上数据可知,哪怕在双方雷达水平相同的情况下,f-22仅凭借RCS一项优势就可以达到先敌发现的效果,并且在导弹相同时,可在对方导弹未进入末制导阶段就将其发射机击落(意味着导弹将失去载机的雷达引导,不能命中),另外应当注意的是,AIM-120 的 RCS 为 0.1 m2 ,F-15C 只能在30 km 处发现 F-22 已经发射的 AIM-120,因为从发现F-22( 这时 AIM-120早已发射) 到发现 AIM- 120 之间时间很短,从这意味着f-15c能够进行规避的时间非常可怜。由此可见,RCS不仅影响雷达对战机的发现距离,也影响着复合制导(程序段+惯性/指令+主动雷达末制导)导弹的性能发挥,仅从这一点来讲,五代机拥有着四代机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想象,未来的战机设计必然要将隐身化(stealth)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机动战术

先来简单介绍BVR空战的基本流程

Ⅰ 编队战术巡航飞行

Ⅱ 进入攻击/拦截航线飞行

Ⅲ BVR攻击

Ⅳ BVR再次攻击/ WVR 攻击

阶段 I 的主要任务有:

( 1) 执行阶段 I 任务规划或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 2) 主要基于外部信息(预警机,预警雷达等)保证持续监视任务区域;

( 3) 理解威胁态势、构建初始态势;

( 4) 确定保持/结束编队战术巡航时机。

阶段 II 的主要任务有:

( 1) 执行阶段 II 任务规划或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 2) 基于机载或外部信息跟踪威胁目标、继续搜索潜在威胁目标;

( 3) 对威胁目标实施攻击占位;

( 4) 若敌机具备 BVR 攻击能力,在阶段 II 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电子对抗;

( 5) 态势分析,编队可根据实际态势放弃攻击行动或转入防御。

重中之重,就是阶段III了,若作战载机性能相近,则在阶段 III 时,双方都可能进入对方 BVR 攻击的范围,胜负就要这一阶段揭晓了。

在阶段 III 的主要任务有:

( 1) 执行阶段 III 任务规划或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 2) 编队攻击目标分配和排序;

( 3) 确定我机是否进入 BVR 攻击包线;

( 4) 确定发射空空导弹发射时机———发射点的选取;

( 5) 编队可根据态势分析放弃攻击行动或转入防御

编队在阶段 III 的作战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上一阶段的执行情况和相关信息保障情况。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 如编队对态势判定出现问题、未能准确完成目标分配和排序) ,编队很可能遭到遗漏攻击目标的 BVR 攻击或直接进入近距格斗,在BVR空战中,系统与体系的信息支援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阶段 III 结束以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如果条件允许,将再次实施 BVR 空战编队,即重复阶段 II 和/或阶段 III 创造 BVR 再次攻击的条件,这取决于编队与威胁目标的距离; 如果编队与目标相距比较近( 相距20 km或者更近)将进入WVR空战阶段。这也就是所谓的阶段IV。

在了解了BVR空战的基本流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去探讨bvr空战的具体战术,目前就公开资料而言,我们已知以下几种战术:

1. 迎头接敌、先敌攻击战术

战术使用条件: 当我方飞机雷达探测距离和导弹的最大攻击距离优于目标机的雷达探测距离和导弹的最大攻击距离时,这是一个在优势时使用的战术。

战术实现过程: 指挥中心(地面雷达站或空中预警飞机) 引导我机迎头接敌, 在距敌雷达探测距离以外开机, 机载雷达发现目标后, 应加油门增速, 同时保持雷达对目标的截获和跟踪, 当目标进入导弹允许发射距离时, 先敌发射导弹, 并在对导弹进行制导的同时减速, 在导弹命中目标或进入末制导阶段后, 我机做大过载机动规避敌方导弹的攻击。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怂,就是干。

2. 一侧接敌或两侧夹击的攻击战术

战术使用条件: 当目标机的雷达探测距离和导弹射程明显优于我方飞机时, 应避免迎头接敌, 此时应采用此战术。

战术实现过程:我方飞机在指挥中心的导引下,从敌机航线一侧或两侧(间隔40 km~ 50 km ) 接敌, 在距敌机 100 km~ 120 km 雷达开机, 在指挥中心的导引指令下, 向目标机一侧转弯, 截获目标后, 对目标机进行侧方攻击。

这一战术可以避开敌方雷达的优势探测区域,可以有效抵消我战机的性能劣势,但缺点在于,在目标侧方90°方位, 由于径向速度小, 雷达探测存在着盲区, 可能会丢失目标; 而且侧方攻击时, 目标线旋转角速度较大, 增加了导弹跟踪目标的难度, 会降低导弹的命中率。

3. 隐蔽接敌, 突然攻击战术

机载雷达不管探测距离多远, 都存在死角,一般都存在探测的最大角度和下视能力弱的特点,加上四代机的隐身性能好、超音速巡航能力强, 完全可以实施隐蔽接敌、突然攻击。具体来说, 地面雷达和空中预警机引导我机以负高度差低位接敌, 在接近导弹攻击距离时, 急跃升到目标机高度进行前半球迎头攻击。为什么没有上面两个那么详细呢?因为这属于骚操作了……(想要这么操作,首先你要非常熟悉对方的机载雷达,然而……)

4. 迎头绕侧攻击战术

战术使用条件: 我机雷达和导弹性能处于明显劣势, 双方初始 态势为迎头状态时可以进行此机动。(劣势翻盘的操作)

战术实现过程: 首先我机迅速向外侧转弯, 使目标方位角达到90°附近, 因为当我机的速度向量与敌机雷达的波束垂直的话, 则我机的径向相对速度就非常小, 敌机雷达难以稳定截获。保持此目标方位角, 直到目标机雷达探测边沿, 随后再迅速向目标一侧转弯, 使目标方位角为0°或比较小时实施攻击。如果一次攻击不成功, 则采用多次蛇形机动逼近敌机, 寻机歼敌。

5. 规避机动战术

超视距空战机动规避分为两类:

一是对敌机雷达探测的规避。当我机已被敌机雷达截获, 但敌机尚不具备导弹发射条件, 此时可采用90°侧转、置尾机动和施放干扰破坏对方雷达的跟踪状态, 这是由于侧转和置尾状态下敌机雷达的探测距离会显著降低。

二是对中远距导弹跟踪的规避, 首先施放干扰, 使导弹失去制导, 然后通过机动来破坏中距导弹追踪, 降低其命中概率, 甚至将其摆脱, 使其失控。机动主要有置尾机动、向导弹来向侧转、周期性变过载机动三种。

置尾机动会延长导弹命中目标的时间, 并使导弹在飞行末端的机动性能降低, 有利于摆脱导弹追踪。

向导弹来向侧转有利于增大目标线角速度, 迫使导弹增加其跟踪过载, 可能使导弹跟踪时因超载而失控;转弯角度一般不应大于50°, 否则本机雷达将丢失目标, 无法对导弹提供中制导。本机的火控系统将根据本机的速度和高度以及来袭导弹的距离, 计算出战斗机必须进行转弯的时机。如果超出这个时间, 本机必须用大于50°的角度进行转弯才能规避敌方导弹, 这样的结果也就是本机无法对发射的导弹进行制导, 等于自动放弃了进攻机会。当导弹和本机的距离小到一定程度时, 本机必须进180° 的转弯才能规避导弹的攻击, 这个距离称为“极限距离”。

周期性变过载机动如蛇形机动能扩大导弹的动态误差, 增加其脱靶量, 降低其命中率。

附赠一个:

据美国 《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报道,2007 年 F-22 首次参加“红旗”军演在空战中就被对抗方的“红军”击落 1 架。虽然美国军方最终没有透露该 F-22被击落的原因,但外界分析了多种可能性,其中之一就是 “红军”采用了灵活的对抗措施。被 “蓝军”F-22追击的“红军”飞行员实施各种机动规避 F-22 雷达波束并下降到最低飞行高度,躲进地面背景杂波,以此把 F-22 从 1 万 8 千多米的高空引诱到 “红军”飞行员能实施攻击的地方,他会不断地重复这样的机动动作,直到 F-22 耗尽所有的导弹,然后实施近距离格斗用 AIM-9 “响尾蛇”导弹将其击落。

红旗军演中唯一架被击落的f-22,很可能就是被骚操作搞死的……所以我们要月月火水木金金,苦练技战术,j-8也能戳下f-22(滑稽)。

6. “虎加狼群”战术

战术使用条件:采用较先进的5代机编队或5、4代机高低搭配混编以数量上的优势进行超视距空战, 或者说是配置较高性能雷达和空空导弹的战斗机和雷达、 导弹性能不太先进的战斗机组合搭配,来进行空战。

战术实现过程: 雷达探测能力强的载机与敌机成负高度差, 探测能力弱的载机与敌机成正高度差保持一定间隔距离进行编队。编队前进时, 雷达探测能力强的载机开机搜索接敌, 而其他载机雷达不开机。当雷达开机的战斗机发现目标后, 将目标信息利用战机间数据链传给不开机的编队友机。 不开机的战斗机保持无线电静默, 共享目标数据, 从不同方向隐蔽接敌, 形成合围的态势, 到达一定距离后发起突然攻击。

为了在超视距空战中保持无线电静默, 可以采用机载雷达不发射无线电波而只接收对方雷达波并通过机上的电子战系统以及机上计算机存储的数据库进行对比, 从而判断目标的方位、距离, 在最合适时刻雷达开机并迅速发射武器,这一问题将在后面继续详细探讨。

这一战术,在美军装备f-35这一划时代战机之后,已经在红旗军演中得到应用,f-35凭借其优异的先进通讯系统,得以在编队中起到指挥作用,f-22和其他四代机都相当依赖f-35的信息共享,这一型战机可以说是空战力量倍增器了。

三、电子战能力

在超视距空战中,美国空军的 F - 22 在内利斯基地的对抗演习中被美国海军最先进的电子战飞机 EA-18G 发射的 AIM-120“击落”, EA-18G在超视距空战中,是采用火力 + 电子战的方法“击落”F-22 的。

先来看看国内的一般分析:

演习中,F-22 可能没有得到预警机的指挥控制,它不能采用完全静默方式作战。虽然其装 备的 APG-77 雷达具有低截获概率 ( LPI) 能 力,但是 EA-18G 装备的ALQ-218 战术干扰接收器可采用被动跟踪方式对 F- 22 的雷达发射位置进行大致定向。当 F-22 雷达开机后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已被发现,仍在继续接近EA-18G 以便其发射 AIM-120 的增程型AIM-120C 进行超视距攻击。随后,EA-18G 打开其装备的APG -79 有源相控阵雷达F-22 进行定位跟踪,并在适当的时机 ( 也就是 EA-18G 飞行员所说的 “绝佳时机”,例如: 在 AIM-120C 开始进入中段制导后) ,用 ALQ-227 通信干扰系统使 F-22 和 AIM-120C 的武器数据链失效。而 F-22 因 AIM-120C 没有 双向武器数据链,不能及时获得导弹的状态信息,可能还不知道自己的武器数据链被干扰,为 了命中 EA-18G,继续跟踪接近 EA-18G。此 时,EA-18 发射 AIM - 120 攻击 F-22,F-22 由于当时装备的电子战系统属于自卫性质,并不 能对 APG - 79 和 AIM-120 的武器数据链进行干扰,最终 F-22 被 EA-18G 发射的 AIM - 120 击落。

当然,上面的分析不一定正确,即使正确,美国的海空军也不可能真的自相残杀(再次滑稽)。但是,火力 + 电子战为研究在超视距空战条件下对抗隐身战斗机提供了一 种几乎得到事实证明的新方法。增强的电子战技术,或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抵消隐身带来的优势。

附:

美国虽然有性能先进的空中预警机, 但在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 美国空军的F15 战斗机差点击落海军的F14(我就是要击落海军!); 1994 年, 在伊拉克北部禁飞区, 在有空中预警机引导的情况下,F15 还是将自己的两架直升机击落。

此后,美国空军为避免误伤友机,规定必须有两种以上的证据证明目标是敌机才能开火。这样就又出现了超视距空战的战术使用限制问题。例如 F-14 只有敌我识别器(IFF)一种,于是 F-14 驾驶员不得不采用第 2 种证据———诺斯罗普公司的电视摄像系统。这套系统可以让飞行员在超过视界的距离上对敌机进行跟踪和识别,但是一般作用距离不到 15 km,尽管 AIM-54 的最大射程号称 110 km以上也只能在15 km左右攻击目标。(所以这是何等…)

四、雷达使用策略

基于机载雷达的使用-原则,本文将超视距空战对机载雷达使用的具体要求归纳为以下几条:

① 不能过早的开启雷达,以防止过早的被敌方探测到,特别是在武器性能( 主要是导弹最大射程) 弱于敌机的情况下;

② 不能太晚开启雷达,这样会丧失战机;

③ 雷达不能长时间开机,但一旦开启就要快速稳定而且准确的探测并截获目标,并且快速形成导弹发射条件;

④ 雷达开启时,即使不能很快形成导弹发射条件也不能让敌方形成或容易形成发射条件。

现在来简单探讨一下机载雷达的性能特点

机载雷达的探测距离和截获距离,都是相对于一定的探测和截获概率而言的。要求的探测和截获概率越高则对于同一部雷达来讲其相应的探测或截获距离就会越小。机载雷达的扫描角度范围,通常按水平角度、俯仰角度来给出。雷达作用距离往往要分成好几档,每一档所对应的扫描范围是不一样的。一般的规律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在远距探测和近距探测时采用“小区”扫描,在中等距离时则采用“大区”扫描。

我们得到对于求解雷达开启点和开启时间的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本机与目标机的几何态势( 包括距离、目标进入角目标方位角、速度、高度等) 、武器性能 (导弹最大攻击距离) 、雷达性能(目标探测距离、截获距离等) 等。具体数学分析过于复杂,此处暂时略去不谈。

有计算机专业基础的可以搜索相关论文自行研究(滑稽)。

五、武器攻击区

不论是超视距还是视距内空战,空战目的都是击毁、破坏敌空中目标,使其失去对我形成威胁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我机必须进入一定的武器攻击区(WEZ),所以空战态势优劣的本质是由敌我双方态势对各自WEZ影响决定的。

如图2所示,尽管B的机头已指向A,但A已进入了本机WEZ,且具备了攻击B的条件,所以A空战态势优于B。所以,评估空战因素对态势的影响,也应该从其对WEZ的影响角度来定量分析,基于WEZ的分析才能从本质上评估空战态势的优劣。

除射程外,中距弹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不可逃逸区的大小,譬如aim-120d较上一代不仅提高了射程,还大幅加大了不可逃逸区的的大小,这在空战中可以极为有效的提升战机的WEZ,提升获胜的概率。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pv985.cn/pv/18181.html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yun985@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