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敌营 电视剧,宋高宗为何会将皇位传给宋太祖的后人呢
冲出敌营 电视剧,宋高宗为何会将皇位传给宋太祖的后人呢?
宋高宗正在宠幸小妾,忽然一声“金兵来了”,吓得他从此软趴趴,失去了生育后代的能力。当他在南方称帝之后,鉴于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人俘虏,百姓深以为耻,民间对“还位于太祖后人”的呼声一片,使得宋高宗不得不抛弃宋太宗后人,而立太祖后人为继承人。
年轻的赵构也曾不畏生死宋高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软弱皇帝,为了与金国求和,不惜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当朝名将岳飞。
然而,谁知道年轻时候的赵构也曾经勇气可嘉,不畏生死?
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看着雄伟的城池,金兵其实也没有攻下的把握,于是下令让宋朝派遣有身份、有地位的亲王和宰相前来议和。
这时候的徽宗早已经吓得退了位,宋钦宗继承了皇位,赵构找到宋钦宗,主动要求前去议和。
到了金军营寨,赵构也不失中原皇朝亲王的身份,对金军统帅毫不畏惧,被金军扣押了十余日,也没有丢失气概。
相比之下,以宰相身份前去议和的张邦昌被金军几句话就吓得跪地求饶,痛哭流涕。
金人见责,邦昌恐惧涕泣,帝不为动,斡离不异之,更请肃王。——《宋史》赵构的表现让金军非常意外,毕竟在金军的印象中,北宋朝堂上下都是软弱无骨之人,怎么会有这么不畏生死的亲王?
于是金军心生怀疑,这个赵构莫不是假的的皇子吧?
毕竟中原皇朝以假的公主和亲是惯用手法,用假皇子前去议和听起来也并没有那么不可思议。
就这样,金军将赵构遣送了回去,要求北宋换一个亲王前去议和。
这年冬天,金兵再次南侵,宋钦宗觉得赵构前次表现上佳,于是再次让他做使者,前去议和。
谁知道,这一次赵构却让宋钦宗失望了,他不仅没有与金军议和,甚至连金军的面都没见到,就停了下来,而且是主动停下来的。
被命,即发京师。以门下侍郎耿南仲主和议,请与俱,乃以其子中书舍人延禧为参议官偕行。帝由滑、浚至磁州,守臣宗泽请曰:“肃王去不返,金兵已迫,复去何益?请留磁。”磁人以云将挟帝入金,遂杀云。——《宋史》不偏不倚地说,此时赵构哪怕见到了金军,或许也无法改变北宋灭亡的历史,但是他此时半路停了下来,说明他的心已经变了,屡次三番被金军欺辱,他的内心中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以身为大宋皇子为荣,他已经见识到了文人们嘴上吹嘘的“强宋”,到底有多强。
为了不去金国议和,赵构与宗泽一起杀死了王云,这个王云是前次前往金国送岁币的使者,也是他带回来金军的要求,让人前去议和。
赵构于是留在了磁州,也正因此才让他在靖康之变时保住一命。
12月,金军再次包围开府,赵构被封为河北兵马大元帅,令其率领河北兵马救援京师,但是他再次退缩了,他移屯到大名府,后来又逃到东平府,始终没有敢与金军对抗。
直到1127年5月,金军肆虐完开封府,连宋徽宗、钦宗二帝都被押送到了金国去牵羊,赵构摇身一变,在应天府称帝。
那一夜,赵构失去了生育能力北宋时期,赵构为亲王的时候,也曾生龙活虎,年纪轻轻就生下了5个女儿,可惜这几个女儿都随着徽宗、钦宗二人去了金国,给他招了无数金人女婿。
赵构即位不久,7月23日,他的儿子出世,取名赵旉[fū],这时候的赵构可谓是意气风发,本来跟自己毫无关系的皇位,在金人女婿的帮助下轻轻松松落到了自己手上,又马上后继有人,可谓是达到了人生巅峰。
很快,乐极生悲的事来了。
1129年初,金军数千人突然直奔扬州而来,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假消息,毕竟天下已经“太平”了两三年。
直到金军离扬州只有一日路程的时候,这件事才得到确认,当时得到消息的太监匆匆忙忙去向赵构禀报此事。
而赵构此时正在与后妃忙着“造人”,努力让自己的江山传承万年,手握十万火急军情的太监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前来打扰。
正在兴头上的赵构突然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如遭雷击,第一次入金营的时候,他还是很自豪的,以中原皇朝天潢贵胄为荣,所以对金兵的武夫们毫不畏惧。
第二次出使的时候,经过近一年来对金军以及宋军的了解,他这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从此不敢正面金人。
现在自己已经坐上了九五之位,更加不敢以身犯险,毕竟“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自己是九五至尊,身系天下,自己要是有个什么好歹,这天下亿万百姓如何能活得下去啊!
想到这里,深感责任重大的赵构吓出一身冷汗,当场全身抽搐,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得到消息之后,赵构不顾此时还是夜晚时分,第一时间就冲出皇宫,向南方而逃,学习晋朝先贤们的“衣冠南渡”,为南方百姓带去希望。
最终结果是,驻兵十余万军队的扬州在面临六千多金人的情况下,不战而逃,金军不会吹飞之力占据了这座规模仅次于开封的大城。
苗刘兵变自从赵构即位以来,一直执行放弃中原,闻金而逃的策略,终于引起了一些有骨气之人的反对。
直到这次放弃扬州,更是彻底激起民愤与部分军队中人的愤怒。
王渊因为深受赵构宠幸,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富可敌国,在逃亡之时,他主动要求断后,却把战船拿来全部运送自己的财宝,致使数万宋兵以及战马失陷敌营。
当时,百姓争相传颂,说船上的财宝都是王渊在平定陈通时,滥杀百姓而搜刮得来的,这个流言更是让人对王渊的做法深恶痛绝。
建炎三年二月,金人攻扬州,帝仓卒渡江,渊与内侍康履从至镇江。奉国军节度使刘光世见帝泣告:“渊专管江上海船,每言缓急决不误事。今臣所部数万,二千余骑,皆不能济。”渊忿其言,斩江北都巡检皇甫佐以自解。——《宋史》王渊的行为自然传到了赵构耳中,但赵构对此不以为意,只是暂时免了他枢密使的职位,改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没过多久再次让其掌管枢密使。
3月26日,宋神宗忌日,百官祭祀,苗傅和刘正彦趁机杀死王渊,并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逼迫宋高宗将皇位禅位给皇太子赵旉。
4月20日,苗刘兵变失败,宋高宗复位,赵旉再次被立为皇太子,毕竟此时的高宗 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没有其他儿子。
7月28日,宫人不小心踢到金炉发出声音,太子赵旉受到惊吓而去世。
赵构养子储君是国之根本,失去了唯一亲生儿子的赵构,虽然知道自己已经失去生育能力,但是还是心怀一丝期望,努力耕耘,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三年后,在满朝文武大臣或明或暗的劝说下,赵构终于打算收养一个孩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
养子该怎么选?
其实古代的养子并非随便选择的,尤其是家大业大的,不可能随意选择一个外人来做自己的养子,毕竟身边那么多亲人不选,选择外人,怎么看都是六亲不认的人才能做出来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最正常的应该是按血缘关系来选择。
当然,在封建时代,这个血缘关系一般特指父系这边,考虑到辈分,最好选择自己的侄子一辈的。
比如诸葛亮当年,也是久久无子,无奈之下将兄长诸葛瑾的第二个儿子诸葛乔过继了过来,当做养子,这才是正常操作。
而宋高宗又不同,因为他的亲兄弟都已经去金国牵羊了,亲侄子也一样,徽宗血脉,到此只有他这么一个。
当然,往上数几代人,总还是能找到合适的,但是现在还面临另一个问题。
因为靖康之耻的原因,民间对宋太宗的后人极其不满,当初宋太祖雄才伟略,打下来的江山,到了宋太宗后人手中,却被北方小国给凌辱,哪怕宋太宗后人不感到羞耻,百姓却感到耻辱。
再联想到当年的“斧声烛影”、“金匮之盟”,民间就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宋太宗没有依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将皇位还给太祖后人,才造成这一切。
此时的赵构从北方逃到南方,本来根基就不太稳,又不敢跟金国交战,还得倚靠南方百姓拥护,所以在挑选养子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到民意。
当然,主要是选择太祖后人与太宗后人,其实对他来说并无太大区别,还不如顺从民意,给百姓一个好的印象。
于是,宋高宗将目光看向了宋太祖的七世孙,因为宋高宗是宋太宗的六世孙。
这时候,有两个候选人进入了高宗眼帘,这二人都还年幼,一个偏瘦,一个偏胖,宋高宗更中意那个胖点的,毕竟胖嘟嘟的看起来更有福气的样子,但很快发生的一件事让宋高宗改变了想法。
这天,宋高宗将这二人叫到一起训话,碰巧这时候进来一只猫,而瘦点的一心听高宗说话,并没有分心,而胖点的却开始心猿意马,不仅一直盯着猫看,还极其粗鲁地一脚踹了过去,看到这一幕的宋高宗对小胖胖顿时失去了好感。
这个瘦点的叫赵昚【shen】(原名并不叫这个,改了多次,被立为皇太子之后才最终定下赵昚的名字)。
赵昚虽然被留在宫中,但是数十年来宋高宗都没有将其册封为太子,毕竟名分一旦定下来,想改就难了。
其实宋高宗的心思不难猜,毕竟赵昚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对自己还有期待,万一哪一天他也能重整雄风,出现奇迹呢?不能将自己的路给堵死。
考虑到一个孩子不保险,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万一出现意外,或者这个孩子以后并不让自己满意呢?
几年后,宋高宗再次领养了一个孩子赵璩,当然也是宋太祖的七世孙。
也许是宋高宗眼光好,也许是宋高宗的教育好,长大之后的赵昚不负所望,非常孝顺,品性上佳。
1162年,36岁的赵昚终于在被高宗领养30年后得到了太子之位,并在不久之后被赵构传位,成为南宋第二位皇帝,即宋孝宗。
赵构传位之后自己并没有死,而是做起了太上皇,25年之后才驾崩,虽然在这期间赵构也经常干预朝政,但是总的来说,这父子二人关系还算不错。
后世普遍认为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为岳飞平反,启用主战派人士,加强集权,被后人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从这方面来说,宋高宗选人的目光还算不错的。
冲出敌营剧情介绍?
《冲出敌营》是刘逢声、林峰导演的一部谍战悬疑电视剧,
由杜淳、戴娇倩 主演。
该剧为《敌营十八年》第三部,描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地下情报人员为党、人民和祖国作出的贡献。
剧情梗概
《敌营十八年》第三部《冲出敌营》以1945年8月光复前后至1949年渡江战役为历史背景,贯穿十万大军闯关东、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捎带淮海战役)等几个历史大事件。
讲述江波、康瑛、梅果等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在漫长的敌营生涯中,与国民党敌工何昆等殊死较量的故事,
以及梅果、柳芭、李铎(何雁南)仨人间;许曼华、丛丽、江波、何昆、滕玉莲五人间;江波、康瑛、藤玉莲仨人间的爱情缠绵角斗和情感疲劳纠葛。
红色种子梅果已经出落成艳丽稚嫩的美女特工。她与李铎、柳芭的情报战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情拚杀、滴血友谊成为第三部悬念的新生带亮丽抢眼。
内容提要
本剧为《敌营十八年》下篇,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地下情报人员为党、人民和祖国作出的贡献。抗战胜利后,藤玉莲被认定为汉奸而入狱,江波请求何昆帮忙营救她,何昆出面,被释放并按何要求留在了他身边。
何昆与藤玉莲在工作中产生了超乎友情的情感,藤玉莲多次帮助江波打消何昆的怀疑。因国内斗争形势变化,江波来到国民党东北行营。
他的儿女滇生与梅果与父亲并肩战斗在地下情报工作一线,三人策动敌人一个师起义,大大加快了长春的解放进程。
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梅果英勇牺牲。辽沈战役结束后,江波被调入敌华北剿总,在地下党的配合下完成了配合北平和平起义的任务。
后来江波身份暴露,他逃出虎口回到队伍,成为我军高级指挥员,指挥部队顺利打过长江,向全国进军。
该如何评价张巡?
为了守城选择吃人,张巡值不值得尊敬。假如我是张巡,作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会选择怎么做?
要么向安史叛军投降。在免受吃人的骂名的同时,可以换取一定的荣华富贵。至于卖主求荣的骂名,相比吃人的骂名则远远小得多,况且安史之乱中变节者众多,人们又何至于揪住我一人不放,骂名早晚会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要么拼尽全力战死沙场。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避免吃人骂名,从而还可以赢得忠臣良将的名声,为后世敬仰。即使不为后世敬仰,又有何妨呢。再或者弃城逃跑,上无变节骂名,下可苟全性命,大不了忍受一顿懦夫的指责鞭斥。
总之,不论我怎么做,一定不会背上吃人的千古骂名。
那我这么说,是不是等于从反面辩解说,我支持张巡为了守城而吃人的行为,并不是。张巡的行为,说好听点,这是违反了 人类底线,说难听点,则是丧心病狂至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我面临着,被张巡吃掉的情况,我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吗?答案再肯定不过,万万不能接受。那好,再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换作你是张巡,置身于当时他所面临的局面,你又将如何抉择?请问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你还会有站在局外人的角度,那般的轻松吗?张巡死守的睢阳是江淮的门户,后方一马平川,叛军一旦攻陷睢阳,将会长驱直入。江淮一旦不保,朝廷将失去东南财赋和兵役来源,朝廷的经济命脉就会被掐断,再也无力回天。巡蔽遮江淮,沮贼势,天下不亡,其功也。”史书上记载,叛军拿下潼关以后攻破长安,在城中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一时间,长安城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近二百万人口的京畿地区,在叛军的劫掠过后,竟仅剩不足千户人。从此,繁华无尽的长安变成了一座豺狼出没的废墟。试想如果睢阳失守,叛军席卷而下,不知后方的千万江淮百姓,会遭遇何种灭顶之灾。正是凭借张巡的苦苦支撑,赢得了至关重要的两个月。从小了说,唐王朝能够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继而避免了更多百姓遭受战争涂毒。也早日避免了因战乱带来的饥荒,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易子相食的惨剧。战乱一日不停,便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无辜百姓被卷入战争。
往大了讲,顶住和遏制了叛军的南下攻势,为最终反击和消灭叛军提供了支点,得以平定安史之乱。可以说,如果没有张巡的睢阳保卫战,就没有大唐此后一百五十年的江山社稷。这种说法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并且在古代,食物往往都是优先供应给军士。以当时的情况而言,即便是身为守城的军士,尚且无粮可食。城中百姓又能有什么食物?其情况可想而知。
哪怕百姓能够坚持住,可到了城破之日,以叛军的秉性,他们会放过这些百姓吗?手无寸铁的百姓又能如何自保?
叛军作为邪恶一方,屠城吃人便是理所应当?张巡作为正义一方,守城吃人便是丧尽天良?我不服。张巡吃人的行为自然是罪无可恕。不过,因此将其否定的一无是处,描述的罪恶滔天一般合适吗?
当初在长安城里屠戮婴孩和全城百姓,造成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叛军,不应该才是千夫所指,最应该为人所唾弃的吗?
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张巡吃人的行为是否是情非得已,是否是万般无奈之举,不必深入追寻。
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张巡此举,绝不是为了自己的苟活。不然,何以有陆游“忧愤张巡嚼齿空”的感叹。
有些人啊!尽可以用高高在上的姿态,一身轻松地辱骂张巡的残忍之举。然而,在张巡吃人的悲剧后面,更有着一群无耻之极的首恶和帮凶。张巡弹尽粮绝的之前和之后,数次向周围援军求以救援,却无一人伸出援手,眼睁睁看着吃人的悲剧发生。他们难道没有责任?
是谁沉迷享乐任由奸臣当道?由此引发安史之乱,叛军挑起战乱之祸,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是谁手握重兵,却不能保一方百姓安宁,陷在自身利益里无法自拔见死不救?如果他们都能够像张巡一样,不仅可以避免吃人那样的惨剧,而且极有可能早日平定战乱。
与那些望风而降,置百姓于不顾,任由叛军屠戮祸害的官员而言,为何要如此鞭斥张巡。既然要批判张巡,首先不能放过昏庸的统治者。从昏庸的统治者到安史二人,他们是没有犯下吃人的禽兽之举,但谁能告诉我说,他们的罪恶比吃人轻?
最后,我想说,无论张巡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其吃人的行为永远无法接受。但同时,我希望多一份对于这位英雄的理解,不能一味的只有指责。在我眼中,张巡无愧为铁骨铮铮的汉家男儿!
李世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敬德?
都说贞观十三年,李世民预备许配自己的女儿给尉迟敬德是试探,是警告。但实际上,这件事压根就没那么多心机在后面,李世民看尉迟敬德老了,和他联姻表示君臣之间的感情好罢了。
在李世民凌烟阁大臣中,魏徵、房玄龄、杜如晦都曾经获得李世民的婚配,长孙无忌更是自己人,而魏徵是因为后来侯君集事发被取消了婚约,但是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李世民的亲家,总不能说李世民试探他俩吧,这个联姻其实就是亲上加亲的表现啊。
之所以许配女儿给尉迟敬德遭人猜疑,觉得是不是李世民要拿尉迟敬德做文章。其实就因为这件事情就出在了李世民不是说把女儿嫁给尉迟敬德的儿子尉迟宝琳,而是嫁给这个比李世民还要大十三岁的尉迟敬德。李世民嫁女给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嫁给了他们的儿子,而不是直接给他们当媳妇,是给他们当儿媳妇,只有尉迟恭这里有点意外之处。
不过这也无关大雅,或许是尉迟宝琳不愿意,李世民才说嫁给尉迟敬德,可个中的细节没有被记载到,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模糊的。
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突出此事,难免会形成一种阴谋论,总觉得是不是李世民要对尉迟敬德下手。可事实上,整个贞观朝,李世民如果连尉迟敬德都信不过了,那就真的完蛋了。尉迟敬德的真性情李世民太了解,就那幅天天得罪人的样子,根本不用李世民防他。
尉迟敬德跟了李世民很多年,最早和李世民相遇,是源于交战,武德二年为了反击刘武周,李世民在美良川设下埋伏,打得经过的尉迟敬德全军覆没,不过这一战他却跑掉了,没被俘虏。在次年,李世民才招降了尉迟敬德,得到了这个来自鲜卑族,还要比他大十几岁的猛将。
其实尉迟敬德这个人真的不复杂,李世民对付这类武夫,就是用感情打动他。
本来大家嚷嚷着还是杀了尉迟敬德吧,说怕尉迟敬德这么能打,要是哪天造反就麻烦了。而李世民却在这个时候力保尉迟敬德,什么感人的台词都说了出来,尉迟敬德佩服李世民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二十岁的秦王,就这样获得了尉迟敬德的忠诚。
当然啦,光是李世民仁义也不管用,尉迟敬德一辈子都服李世民,还是因为李世民比他厉害。
在后来的诸多战役中,尉迟敬德建立了很多功绩,比起李世民身边本来的将领还要厉害,直到玄武门事变前夕,尉迟敬德已经成为了李世民最顶级的那种心腹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当年玄武门之门的推动,和尉迟敬德有着很大的关系。
尉迟敬德看着局势严峻,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要把天策府一众人给逼得没路走了,尉迟敬德和李世民摊牌:
“要造反就赶紧造反,杀了太子和齐王,解除隐患,如果你还当一个乖秦王,那么俺就要带着你的大舅哥长孙无忌跑路了,你又不反抗,只会害死我们”。
李世民整个人生中,敢这样和他说话的,一个是魏徵,另一个就是这个四肢发达的尉迟敬德。
所以玄武门事变后,尉迟敬德能成为李世民赏赐的第一等功臣,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之所以说尉迟敬德这个人是一个四肢发达的人,因为他真的是典型的头脑简单,是一个十足的莽夫,最起码贞观年的中前期是这样。
武德九年,尉迟敬德被封吴国公,地位很高,加上李世民刚刚登基那几天,突厥颉利可汗带兵趁着大唐内部权力动荡入侵。其实这一年的入侵,是李世民一生中最险的一次,除了李世民机智地立下渭水之盟解除危机以外,带兵在半路拦截突厥并且获得大胜的尉迟敬德则是给了突厥震慑。
但就是这样功劳巨大的尉迟敬德,人格有点缺陷。
他经常嘲讽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甭管啥事,只要是他尉迟敬德看不过眼的,都要参与发表言论。而尉迟敬德,大家也知道,一个莽夫,没什么坏心思,就是嘴臭,脾气遭人恨。时间久了,李世民都觉得这尉迟敬德再这样下去迟早被人打死,于是贞观三年,让尉迟敬德襄州当都督去了。
最过分的是贞观六年,李世民这一年摆了宴席邀请这些老伙计们来吃饭,尉迟敬德从同州赶了回来。谁知道,老尉迟一到现场就不开心了,因为有他不喜欢的人坐在他的旁边,具体是谁,史书没说,但极有可能是后来凌烟阁里的人物,老尉迟从来不吃亏,一开口就是拿着功劳来灵魂发问:
“你有什么大功劳呢?有什么资格坐在我旁边”
座上的众人一听,这不就尴尬了吗,没脑子没到这个地步,真是让人不省心。于是李世民的堂弟、江夏王李道宗出来圆场,说将军人家也是有功劳之人,别生气了,快坐下吧。
不说还好,一说这话,李道宗脸上就挨了一拳,还是打在眼睛上,差点就打瞎了。
当着皇帝的面殴打老李家人,也只有尉迟敬德干得出来。
李世民还真的生气了,立马和尉迟敬德讲道理,说大家一次次面子你,你也不要得寸进尺,这才让尉迟敬德醒悟,连连道歉。
看起来好像李世民真的对尉迟敬德不满了,但事实上,就是这样狂到没边的尉迟敬德,才让李世民放心。
打了李道宗之后,事实上尉迟敬德一点惩罚都没受,这就意味着李世民也就是做做样子,毕竟也是打了自己堂弟,这个尉迟敬德还不给众大臣面子,作为老大怎么都要说句话,但是李世民的处理方式很明显,就没打算追究尉迟敬德。
同样是贞观十三年,李世民问尉迟敬德,有人说你造反,这是真的假的。尉迟敬德一听,脾气就来了,他说:
“对啊,我就是造反了!李世民,我跟你出生入死打仗这么多年,全身不是刀伤就是箭伤,现在好啦,和平盛世啦,你就想着杀俺尉迟了,真是太让人寒心了”。
可能李世民都没想到尉迟恭反应这么大,于是连连道歉,流着泪说就是开个玩笑啊,尉迟老哥别说得那么夸张。
反正李世民手下那么多将领,完全真的只有尉迟敬德不按套路出牌,你说李世民这一辈子有没有防范过他,或许还真的是没有。
所以就李世民说要嫁女给尉迟敬德一事,就是李世民想要联姻那么简单。不过关于联姻一事,尉迟敬德倒是有点智商了,不是说皇上的女儿不敢要,而是他的发妻真的是跟了他很多年了,他也五十多岁了,再说老牛吃嫩草有点过分,于是拒绝了:
“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
最重要的是,尉迟敬德的老婆苏娬不是什么小女人之流,苏家还是有点地位的,尉迟敬德的岳父还是都督。那么李世民女儿嫁过来了,苏娬又该如何自处,谁受委屈都不行啊,李世民自然也不可能看着自己女儿受委屈,所以这件事情完全就是在伦理上有难题,尉迟敬德才拒绝。
因为整个大唐,李世民和许多功臣都联姻了,所以试探尉迟敬德这件事根本就不现实。尉迟敬德是整个大唐最没可能造反的人了,如果不是李世民拦着,那么尉迟敬德得罪那么多人早就被打死了。
而实际上,李世民一直觉得自己愧对尉迟敬德,因为尉迟敬德性格有缺陷,注定不能在京城当高官享清福,不然就会鸡飞狗跳,只能到地方去。而其他的财宝又没给他多少,这才有了联姻一事。
再到后来贞观十七年,尉迟敬德之所以这一年退休,和李承乾造反后,李泰想要当太子有关。这一年,李泰和李治是当太子的热门人选,各自有大臣支持他们,而尉迟敬德必然是一个很有力的将领,可他也知道就他这个脑子,没必要参与其中,于是和李世民达成默契,退休回家。
贞观十九年,尉迟敬德还和李世民去了一趟高句丽,回来之后,就只管修仙之事了。
因为老年的尉迟敬德也明白,李世民也老了,朝中的功臣太多了,难免会让李世民担心鱼龙混杂。而尉迟敬德,这个曾经李世民身边最重要的武将,他的退休,才是李世民隐藏最深的一张底牌,不过幸好,直到尉迟敬德去世都没再出山。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梁山对付得了史文恭吗?
在我看来,卢俊义之所以能拿下史文恭,只是宋江等人设下的一个圈套,为的只是破解晁盖临终时定下的那个谁捉到射杀我的人,谁就是梁山之主的遗言。
宋江和晁盖的权力之争,卢俊义成为了其中的一枚棋子晁盖等参与七星聚义的七人在生辰纲事件暴露后,被迫上了梁山,在经历了林冲火并王伦事件之后,晁盖事实上就成了梁山之主。
晁盖后来宋江因为杀了阎婆惜,又在酒楼题了反诗后,彻底熄了争夺功名的心思,也无奈上了梁山,想要走曲线捞得功名的道路。因为和晁盖有旧,又对晁盖有救命之恩,在宋江一伙人上了梁山后,晁盖对宋江是礼遇有加,一直非常尊重。
但宋江是有野心的,他不甘心久居于人他人之下。最重要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发现了自己的晁盖存在着重要的理念上的冲突。晁盖是个没有大志向的人,他的梦想就是啸居山林,做一个快活的山大王;而宋江则想大闹一场,等到声势大到朝廷不得不重视的时候,再走招安的道路。他想要的是封妻荫子,争得更高的权力。
晁盖和宋江所以宋江采取了重重措施来加强自己的声望,强化自己的位置。在晁盖提议对目前梁山所有人按功劳来重新排座次时,宋江巧妙予以化解,提议暂不排座次,按上山顺序先上山的坐一边,后上山的坐一边,这样宋江一方明确占据了人数上的优势。
宋江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架空晁盖,他上山后,所有的重大行动都是自己亲自出马,一旦晁盖有意下山,就以晁盖是山寨头领,岂可轻易出去为理由予以拦截。这样宋江通过多次重大行动,拉拢了大批好汉,极大的增长了自己的声望,一时梁山周边几府只知道梁山泊宋江,而不知晁盖之名。
晁盖和宋江在锦毛犬段景柱盗马上梁山,被曾头市抢走,宋江又欲再次带人下山打回来时,对此有所察觉的晁盖拒绝了宋江的建议,坚持要亲自带人下山,结果一去不返,面门中了一枝药箭,伤重不治而亡。临终时对宋江有所怀疑的晁盖也想法摆了宋江一道,作为名义上的首领,晁盖立下了遗嘱:“谁捉到射杀我的人,就是梁山泊新主”。如果不是怀疑宋江,以托塔天王晁盖的义气,和对宋江的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他死之后作为二号首领的宋江接任他的位置成为大头领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晁盖中箭卢俊义只是宋江破解晁盖遗嘱的棋子史文恭是曾头市的教师,是曾家五虎的师傅。虽然武功极其厉害,曾二十回合打败日后的五虎将之一“霹雳火”奏明,但梁山阵营中也不是没有能和他实力匹配的人,为什么非要卢俊义出马?
在攻打曾头市之前,宋江和吴用曾想法用计诳卢俊义上山。当时看中的只是卢俊义的名声。毕竟梁山泊已经非常兴旺,好汉数量众多,其实没有卢俊义影响也不是特别大。之所以想诳卢俊主上梁山,其实只是为了梁山泊的名声着想。
史文恭直到攻打曾头市时,晁盖受伤毙命,宋江一直拖着,并不急于为晁盖复仇,反而对卢俊义上山一事上心起来。但宋江拉卢俊义上山的步伐其实非常缓慢,前前后后拖了有近一百时间,最后差点都忘记了有卢俊义这回事,害得卢俊义饱受刑狱之苦,求劫法场救卢俊义的也没有梁山几个真正的主力,可见对卢俊义的需要并不是非常迫切。
直到时间拖的足够长,众好汉对晁盖受伤毙命一事已经快要淡忘,宋江才再次发兵攻打曾头市。并指认史文恭为射杀晁盖的凶手。其实在卢俊义出面之前,史文恭已经被梁山众将逼得惶惶如丧家之犬,但梁山众将并不急,反而如同猫戏耗子般,将史文恭刚好赶到卢俊义面前,将功劳让给了卢俊义。
卢俊义生擒史文恭而在捉到史文恭后,面对史文恭这个超级高手,又和卢俊义、林冲皆有师兄弟之情,正常情况下以宋江的求贤若渴,招揽史文恭才是符合宋江的一贯风格,但宋江毫不犹豫让下令快速处理掉了史文恭,恐怕就是担心陷害史文恭是杀害晁盖的凶手。
毕竟只凭射杀晁盖的箭上刻着史文恭的名字来指认凶手,逻辑上完全讲不通。像史文恭这咱弓马娴熟的高手,每日肯定是练箭不缀,不可能无聊到把箭杆上每只都刻上自己的名字,有什么意义吗?难道为了彰显功绩,打响自己的名声?
史文恭之所以把擒获史文恭的功劳让给了卢俊义,宋江其实是谋算好,存了私心的。毕竟晁盖曾经是梁山之主,他的遗嘱不可轻易忽略。而卢俊义虽然名望够,实力也够,但他初来乍到,根基不稳,在梁山内部只有带来的燕青一个亲信,如何能当梁山之主?卢俊义深知这点,知道他要是不识相顺势接下了梁山之主的位置,恐怕是凶多吉少。
宋江场面功夫做到了,卢俊义坚辞不受大头领的位置,宋江再当起来就名正言顺了。
卢俊义和宋江扯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说明,卢俊义不是唯一能对付史文恭的人,只是各种原因决定了他是最适合对付史文恭的高手。事实上此时的梁山高手还是不少的,起码在我看来,林冲就和史文恭差不了多少,关胜作为五虎将之首,实力也不可小觑,不会比史文恭差太多。即使一人之力拿不下来,梁山头领众多,以多打少也是完全可以的,毕竟曾头市的底蕴并不深厚,武艺高强的武将并不多。
-
上一篇
英雄联盟键盘失灵,惠普键盘失灵解决方法 -
下一篇
cf调烟雾头,cf排位烟雾头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