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逆战 正文

逆战官(松锦之战中清军的损失大吗)

逆战 243
广告一

逆战官,松锦之战中清军的损失大吗?

在这次大战的起初阶段,清军损失也是挺大的。

明将袁崇焕死后,清军数次深入明朝腹地,明朝毫无办法,眼睁睁地看着在北方防线的防务情况被摸得一清二楚。

逆战官(松锦之战中清军的损失大吗)

不过,满洲要实现自己的霸业,就必须打破所有山海关外的明军城关。

虽然清军就数次绕关而入,杀入长城防线内。又通过对诸蒙古部落征伐和收服,已经形成了对直隶地区的战略包围。但因为有山海关与几个关外城市的存在,清军的战略迂回总要面临被抄后路的危险。

但袁崇焕死后,“边事益无人矣”,北方防线上的明军就缺乏统一的调派指挥,无法对清军多次迂回入关而组织起战略性的打击。

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决定拔除掉这些随时都可能产生威胁的关隘。

1639年2月,皇太极首先发动对锦州的攻势,决意要啃掉这个山海关外的最后的硬骨头。

但经过熊廷弼和袁崇焕两代边将构筑起来的坚固防线,仍然给不擅长攻城的清军添了不少麻烦。

清军一开始没有带上足够的炮兵。数月攻城战,非但没有拿下锦州,反而折损了不少部队。

这是清军遭受的第一次损失。

皇太极效仿大淩河之胜的方式,停止强攻,转而用骑兵骚扰周边农业,切断锦州的外援。

锦州明将祖大寿经历过大凌河战役,他战前就储存了可供全城守军三年之用的粮食,根本不怕短期的围困。

相持到6月,皇太极下令多尔衮去指挥攻打锦州事务。

多尔衮到任,发现清军士气低落。就下令后撤30里,以轮换的方式作战,轮流回家。结果,祖大寿趁机打开缺口,又运了一批粮食入城。

皇太极闻讯大怒,撤销了多尔衮的指挥权,还罚款降职,派济尔哈朗去接替指挥。

济尔哈朗亲自带人,四面布营,深挖壕沟,围困锦州周边地区。每个营地之间,也挖出长壕隔断,日夜巡逻。围得水泄不通。

“驻扎屯田,令明山海关外宁锦地方不得耕种”。

济尔哈朗又派人偷偷买通城中的蒙古将领,打开了城门。 最终,祖大寿被迫撤到内城。以火炮防御。守军向朝廷求援。

“填壕毁堑,声援断绝”,锦州守将祖大寿向明廷报称:“锦城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倘狡虏声警再殷,宁锦气脉中断,则松、杏、锦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

崇祯皇帝接到锦州告急,调集了十余万人的兵力、四万多头骡马和三千多门的各式火炮和充足的弹药,全部交给蓟辽总督洪承畴,并调来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这8个总兵的部队,归洪承畴指挥。

洪承畴也知道清军铁骑的厉害,吸取萨尔浒战役分兵多路的教训,就下令全军集结在一处缓慢向前步步推进。

战初,洪承畴派前锋去攻打济尔哈朗的松山右营。明军携带了大量大将军炮。尽管性能比较落后,仍然给清军造成很大杀伤。明军先锋占据了清军部分营地。济尔哈朗被撤职。多尔衮再次返回前线指挥战役。

“清人兵马,死伤甚多”,洪承畴将吴三桂列为首功,“吴三桂英略独擅,两年来,以廉勇振饬辽兵,战气倍尝,此番斩获功多。”

这是清军遭到的第二次损失。

但10万大军粮饷消耗太大,洪承畴又不肯速战速决,穷到要当裤衩的大明朝廷压力山大。

而明朝境内发生了很糟糕的事情,镇压义军得心应手、百战百胜的孙传庭被崇祯关进大狱后,原本已经被招安的张献忠等人,降而复叛。他们趁着洪承畴带着主力去与清军作战之际,不断地骚扰各地。曾被洪承畴打得半死不活的李自成,也重出江湖,攻入河南,把福王炖了汤。

兵部尚书陈新甲很清楚崇祯皇帝是多么的刻薄寡恩和暴虐无情。他只好要求洪承畴快战快决。陈新甲进言崇祯,认为洪承畴只要快速进攻,就必能获胜。

崇祯想成为扭转乾坤的千古一帝,又恰逢明军初战告捷,而洪承畴踌躇不进令他疑心顿起。 于是,他下令洪承畴速战速决,一战定江山。

陈新甲又给洪承畴增派了三万兵力,明军在数量上就有了优势。洪承畴这下子就被架到了烤炉上。

“陈新甲趣之,未免轻进以顿师”

挨了皇帝一顿训斥,又得到了兵力补充,监军张若麒又催得紧,“振臂奋袂,扶兵之势,收督臣之权,纵心指挥”,于是明军“但知有张兵部,不知有洪都督,而督臣始无可为矣”,洪承畴再没有什么动作就恐怕要惹祸上身了,只好放弃原定的稳扎稳打,“逼以车营,毋轻战”,逐步推进的计划。

7月26日,明军推进到乳峰山一带,决战正式打响。

洪承畴突然改变战术,让对面的清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之所以敢大举进攻,除了上级压力外,也是因为他自信在火力上完全压制对手。

当时,明军携带了3273门的各式火炮和弹药。有新式红夷大炮,也有仿造的佛郎机炮。但大多数是土制的大将军炮为主。

红夷大炮的技术赶得上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世界先进水平,但弗朗机可能只是15世纪后期的中世纪晚期水准。至于性能更差的大将军,就只能到英法百年战中去寻找欧洲远亲了。

多尔衮下令八旗军队发起全线冲锋。

根据经验,明军的野战能力很差,总是躲在车阵后方,用各种五花八门的武器还击。但这一次,清军吃了大亏,被明军一阵炮火覆盖,伤亡惨重,多尔衮无奈下令部队后撤60里。

这是清军遭受的第三次损失。

由于明军缺乏大规模的野战突击能力,清军得以从容撤退,再次扎营固守。多尔衮向皇太极请求增援。

皇太极气得流了鼻血。“上行急,鼻衄不止”,他怒火万丈,率领所有余下的军队,星夜兼程赶往乳峰山。

这样,清军就总共有七万老满洲部队,科尔沁为首的三万东蒙古军队,还有两万汉军,共计十二万人马参战。与明军相比,丝毫不落下风。在战斗力和战斗经验方面上,更是超出很多。

为了在火力上与明军抗衡,清军还将登州兵变后叛降的孔有德所部的精锐炮兵,全部带上了。虽然在火炮数量上远少于明军,却有37门红夷大炮,还征调了大量民夫运输大炮和弹药。

清军的红夷大炮不仅数量更多,质量也更好。

增援清军赶到了乳峰山。皇太极一边流鼻血,一边观察明军防御。发现明军后卫不足,就下令扎营在松山和杏山之间,并且在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向阴屯、灰窑山至南海口等处扎营。每个营地都深挖壕沟,断绝交通要道,将明军全部包围了起来。

洪承畴看到八旗的阵势后大惊失色。他知道一定要打破包围圈,不然自己只有被困死在当地。鉴于明军普遍守强攻弱的特点,他将主要进攻手段放在了炮兵身上。

8月20日,明清双方开始了一场炮战。

明军这边虽然有三千多门火炮,但是大部分射程很近,真正有远程威胁的只有6门红夷炮。

清军情况恰恰相反,小型火炮少得可怜,却有37门重型红夷大炮。配备的炮手也是经过洋人教官认真培训的。

明军的炮兵阵地上,硝烟四起,震耳欲聋,炮声隆隆。但几千发炮弹,都落在清军营地的前方。真正能打到清军营地的,则只有6枚。加上炮手久疏战阵,校准手法很差,没有几发能中命中目标。

清军这边声势虽然不大,每次发射都只有37枚炮弹。但每一枚炮弹都能飞到明军的阵地,由洋人教官训练出的炮手也更能准确的命中目标。

技术有差距,结果自然不同。

明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本方红夷炮也被击毁了两门。

清军趁着明军被牵制在松山,派出奇兵突袭,拿下了附近的笔架山,夺取了明军的粮草。

粮草失陷,明军上下陷入恐慌。他们只剩下了三天的补给。“因饷乏,议回宁远就食”。

21日,突围失败后,明军主帅大帐内,诸将商议分兵突围,由总兵王廷臣带领左路明军突围,总兵马科带领右路明军突围,等到晚上7点左右,同奔宁远。

得知消息,明军上下军心瞬时崩溃。

总兵王朴未待时到,抢先开溜。明营顿时全军炸营,各路人马争相奔逃,场面混乱之极。步兵和骑兵都在自相践踏,随处可见遗弃的弓箭和盔甲。 “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

皇太极早知明军必会突围。他下令蒙古骑兵前往海边埋伏。左右两翼的部队埋伏在各个路口。

“且战且闯,各兵散乱,黑夜难认”。

半夜,吴三桂、王朴带人跑到了海边,正好掉进了清军精心编制的口袋中,被打得丢盔弃甲,往杏山方向逃去。跟着后面的其他人见势不妙,改道逃往海边,希望通过海路逃回宁远。

等候已久的蒙古骑兵趁势杀出,直接冲进了毫无战心,魂飞魄散的明军队列之中。

天色已晚,明军急于逃命,竟然争相跳入海中,希望抢到几艘渔船活命。

第二天,清军清扫战场,发现大海上密密麻麻都是人和马的尸体,飘在海面上,场面蔚为壮观。

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

逃到了杏山的吴三桂和王朴,又在高桥遭遇清军伏兵。激战过后,二人损失惨重,逃回了宁远。其余的明军除唐通等少数人外,也基本上全军覆没。

此夜一战,明军13万大军几乎全部报销。仅被清军斩首的就有53780人,数以万计的溃兵跳海淹死。

“轻进顿师,进不能突围,退不能善后,形见势绌,遂使重臣宿将选率骁骑,十万之众,覆没殆尽”

洪承畴带领残军撤入松山城中,上书求援。

崇祯怒不可遏,但无力支援。松山一役,十几年剿匪锻炼出来的将领和部队,损失大半。余下的残余也被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牵制,根本无力驰援。

为了解救洪承畴,崇祯命令顺天巡抚杨绳武、兵部侍郎范志完率军赴松山解围,可是,“皆敛兵不敢出”。

洪承畴组织了几次突围,都被清军的壕沟所阻,清军不但挖了壕沟,还在上面放木桩并系上铃铛,安排训练过的战犬蹲守。

时间流驶,“转饷路绝,阖城食尽”,松山粮尽。松山副将夏成德叛变。

1642年2月18日晚上,清军攻城,夏成德放清军入城。

激烈的巷战,明军3600名士兵和100多位高级军官被杀。洪承畴和祖大乐等人,连同1240多名士兵被俘,松山之战结束。

被俘的洪承畴和祖大乐先后剃发归顺清朝。

被困三年的祖大寿听闻松山失陷,也开门向清军投降。

最后来比较一下双方的在这次历时近三年的战役中的损失状况:

清军缴获:

清军从松山缴获红夷炮5门,发熕炮2门,大将军炮146门,二将军炮737门,三将军炮1237门,行营炮200门,佛郎机33门。

锦州缴获红夷炮7门,发熕炮1门,子母炮3门,大将军炮18门,二将军炮147门,三将军炮176门,行营炮33门,佛郎机12门。

塔山缴获红夷炮1门,发熕炮2门,大小将军炮409门,佛郎机37门。杏山缴获红夷炮2门,大将军炮6门,二将军炮122门,行营炮182门,佛郎机65门。

总共大小火炮3583门。

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

明军伤亡:

其中洪承畴溃败进松山的大概有四万人,之后有八万人突围失败,八万人中三万人逃回宁远,其他人或死或散,一部分人又补充进四城。之后洪承畴组织突进的数万人突围,结果全被海潮淹死,至1642年四城失陷时仅剩一万多明军,因此最后一次突围失败后,四城估计也就剩2~3万人。

明军最后的精锐,总共约十三万人,清军斩杀五万三千多人,吴三桂率将近三万人逃脱。海潮淹死和流散将近三万人,降清一万多人。

“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

洪承畴为首百余将领和3600余残兵被俘。

锦州失守,祖大寿降,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王朴问罪死。

“但姑念其(吴三桂)守宁远有功,可与李辅明、白广恩、唐通等贬秩,充为事官。”独斩王朴。

清军伤亡:

四品以上武官战死:一品2人, 二品2人 ,正三品15人, 从三品2人 ,正四品14人 ,阵亡议政大臣一名,副都统3名。

清军士卒伤亡估计有万余人。

对于清军的总量来说,这样的伤亡也算很惨重了。

战争前期,双方伤亡相差还不算很大。当皇太极出现在战场上后,洪承畴部被围,明军伤亡剧增。

此战之后,“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

有哪些电视剧中的配角?

1 周星驰: 他是喜剧之王,当初,星爷的出身就是跑龙套出身,接着参演配角,比如说星爷从《射雕英雄传》的兵丁到《龙蛇争霸》的小弟到后来《大话西游》以后的角色走向主角,那演得越来越精彩,也好看,越难忘!

2 范冰冰:范冰冰也是从小角色 配角走向主角的;

比如说,我从刚看到张卫健主演《聚宝盆》里的富商沈万三,范冰冰就扮演沈万三的老婆开始,接着演《还珠格格》里的金锁,便走红起来,以后就走向主角的演艺之路,比如说《武则天》!美丽还强大,确实不能小看!

3 吴孟达: 和周星驰演的搭档,也是周星驰的黄金配角,吴孟达就是在配角中演出主角的光彩!确实很佩服!

4 罗家英:也是周星驰的黄金配角,从《大话西游》中扮演唐僧的精彩演出和唱段,令人回味无穷!也演出了主角的精彩之处!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诸葛亮的一生

诸葛亮一生算无遗策,便是死后一计也愁怀了司马懿祖孙三辈人。不过,尽管司马懿狡诈如狐,堪称是诸葛亮一生的对手,依然还是被诸葛亮死后一计给算计到了,而且,诸葛亮这一计不但涮了一回司马懿,便是连他的儿子和孙子都被狠狠地戏耍了。既然说到诸葛亮,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有可能这个人是三国中唯一一个能够和诸葛亮抗衡的人,他就是司马懿,此公起初不显山不露水,把“忍”字诀发挥到了极致,凭着超强的才能逐渐得到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人的重用,最后他的孙子司马炎更是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晋,再次完成一统大业,他也被追封为宣皇帝。然而,遗憾的是,终司马懿一生也没有找到诸葛亮的墓穴,非但如此,即便到了他的孙子司马炎称帝之时,司马氏一族仍然一无所获,而诸葛亮凭借死后一计,轻易的就愁坏了司马氏祖孙三人,足可见诸葛亮的才智是何等的惊人,“三国第一智者”的美誉名不虚传。

诸葛亮的性格

司马懿临终留下一计,千年后被老农破解,于是就输给了诸葛亮!诸葛亮生前根据司马懿聪明又爱疑虑的性格设了一计,料定司马懿得到兵书不敢从头看,要倒看兵书,所以就把毒涂在了后边,司马懿果然中计而死。埋在哪里的就是一具无名尸体,埋这么浅尸体要么被动物挖出或者变成骨头,时间久了,就算后来发现的是他也没人知道是他,这是最不保险的下葬方式,但是只有一点,估计是诸葛亮算到四人肯定不会等绳子断了才埋他等等一系列都猜到,但是他的尸体基本是保不住的基本是已经没了!可以假设四个壮汉,一直往南走两天。将四个壮汉的脚力,初步换算一个速度,再去掉休息,吃喝拉撒睡的大概时间,加上人在走路时,虽然是在直行,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偏移了角度,以此来可以算出诸葛亮墓地的大概范围,再将范围逐依筛查,想来是能够找到的。

诸葛亮的结局

刘备临死前说:此人不死,蜀国必亡,诸葛亮不听,结果句句应验。虽然刘备重用魏延,然而,魏延的结局并不好,诸葛亮并没有充分任用魏延,导致魏延在诸葛亮死后和杨仪争权,兵败被杀,蜀汉损失一位栋梁之才。刘备临死前也曾经对诸葛亮说过一句话,那就是:此人不死,蜀国必亡,诸葛亮不信,最后句句成真,这个人又是谁呢?为何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那么马谡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马谡并非一个徒有虚名的人,他对兵法的研究非常的透彻,甚至有时候和诸葛亮互相讨论,也能得到诸葛亮的称赞。甚至说,在军事理论方面,诸葛亮还不如马谡呢。

当然,《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还是非常厉害的。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不听诸葛亮安排,坚持舍水上山,结果很快被张郃击败,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无奈之下,只能 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第一次,也是最顺利的一次北伐,宣告失败,从此之后,曹魏对蜀汉有了防备心理,纵使诸葛亮自己,又进行了四次北伐,其接班人姜维,也数度挥师北上,蜀汉却再也未能取得如此战绩,更不用说入主中原了。诸葛亮为了挽回军心,不得已只能将这位博学的知己斩首了。

如何评价诸葛亮

司马懿高度评价诸葛亮,诸葛亮怎么评价司马懿呢?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代顶尖的谋士,杰出的人才,两个人交战,可以说是真正的高手对决,司马懿曾评价诸葛亮,说诸葛亮是天下奇才!而诸葛亮怎么评价司马懿呢?诸葛亮和司马懿打仗,退军的时候,司马懿来到诸葛亮驻扎营寨的地方,查看一番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

也就是说,作为对手,司马懿是高度评价了诸葛亮,认为诸葛亮有才,甚至自己不如诸葛亮。这可以说明,司马懿在诸葛亮的眼中,和女人一样,看不起司马懿。而司马懿收到诸葛亮送来的女人服饰之后,很生气,向魏国皇帝上表,请求出战,但是,皇帝不许。这在史书中有记载,《晋书 宣帝纪》: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记载:亮自至,数挑战。宣王亦表固请战。使卫尉辛毗持节以制之。姜维谓亮曰: 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 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为什么那么讨厌魏延?

史载,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时,不用赵云、魏延这样具丰富实战经验、能独当一面的老成宿将作先锋,而是不顾众人的质疑和反对,选择毫无军事指挥经验的参军马谡为前锋。之后发生的事大家都懂,史书是这样描述的:“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 。马谡失街亭,蜀军顿失战略主动权,诸葛亮一出祁山功亏一篑,只得铩羽而回。

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在军中扶植亲信,另一方面恐怕也是用自己的弟子马谡牵制、打击魏延、赵云等战功赫赫的老臣。身为蜀汉丞相,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著称于世的诸葛亮为何如此讨厌并排斥谋勇兼具的能臣魏延呢?

魏延是刘备时期的重臣,他起于卒伍,能征善战,在蜀军中之地位仅次于关、张二将。刘备死后,魏延又成了蜀汉的国防中坚和军队里的中流砥柱。刘备很赏识智勇双全的魏延,封他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他镇守汉中期间,防御措施得当,攻守兼备,使魏军无机可乘,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魏延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其水准甚至不在诸葛亮之下。论奇谋,用兵过于谨慎的诸葛亮或许还不如魏延。

某伟人说:“诸葛一生惟谨慎”,其实这评价很精准。诸葛亮长于行政,短于奇谋,他在看人、用人的眼光上甚至还不如刘备。古人云:“兵者,诡道也”,以奇用兵,出敌不意,方为百战不殆之王道。而军事奇材魏延则与四平八稳的诸葛亮不同,从一个小卒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他,深谙以奇用兵的奥妙。

当年,诸葛亮空国而出、全力北伐曹魏时,魏延曾多次向他提出一个令后世军事家激赏不已的北伐计划:从汉中兵分两路,一路出斜谷,一路出子午谷,神不知鬼不觉直捣长安。

诸葛亮觉得此计虽有道理,但过于冒险,于是拒不采纳, 导致他屡出祁山均无功而返,在军事业务上的能力与威信受到魏延的挑战,自觉颜面扫地的他开始忌惮、厌恶魏延,而且亟需找一个人出来牵制延。此时,一贯与魏延不睦的杨仪进入了他的视野。诸葛亮开始重用杨仪,果不其然,杨仪之后的所作所为完全达到了诸葛的预期。魏延和杨仪是一对老冤家,两人互相看不上,到一起就吵,根本无法和平相处。

两人矛盾激化,如针尖麦芒,一旦争论起来就不可开交,因话不投机,魏延常拔刀恐吓杨仪,身为文官的杨仪则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诉。

面对如此不和谐的内部环境,诸葛亮竟对人说:“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他的意思是说,杨仪很有才干,魏延则勇悍异常,两人最大的问题是搞不好团结,人才难得,我又不能厚此薄彼,真让我左右为难啊!话虽如此,他不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也便罢了,却有意无意把早已势同水火的两人放在一起,军中焉有不乱之理?

魏延很有本事,资历又老,为人也桀骜不驯,有些恃才傲物,不喜趋奉、谄媚领导,诸葛亮心里早已不悦,很厌恶目中无人的他。诸葛亮一面放纵杨仪和魏延争斗,一面又摆出一副公正的面孔调和彼此,大讲干部团结的重要性。诸葛亮重用杨仪后,牵制并降服刘备旧臣的目的似乎达到了,但将帅们将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内讧上,哪还有心思全力以赴北伐曹魏呢?蜀军的士气也必受严重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尸骨未寒,杨仪就和魏延展开火并,军队也分成两派,之后,力主继续北伐的魏延死于杨仪之手,并遭诛灭三族。这种混乱情况在古今中外军事史上都不多见。这一切,似乎隐隐和诸葛亮当初的部署大有关系。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是个反面人物,他素有忤逆之心,而且故意踢灭了诸葛亮用以续命的“七星灯”,诸葛亮早就看出魏延脑后长有“反骨”,预测到自己死后他必反,于是暗中授意马岱在自己咽气后乘其不备将他一举诛杀。

其实,魏延根本没有反心,他只是不服杨仪,讥讽他不懂军事瞎指挥。按正史记载,魏延的部队是蜀军先锋,部署在与司马懿所率魏军对峙的最前沿,身后才是诸葛亮的中军。诸葛亮一死,杨仪正好阻截住了魏延的归路。所以,魏延的部队面对前有杨仪阻挡,后有司马懿追击的不利境地,军心大乱。由于杨仪污蔑魏延欲造反,魏延手下的将士担心无法回成都,大多归降了杨仪,魏延只得带几个心腹落荒而逃,最后被杨仪派来的马岱斩杀。值得注意的是,魏延并没有往北边逃,而是往南逃,也就是往蜀国方向跑,假如他真的要叛逃,为何不往北边的魏军阵营逃去呢?这一切,或许真的是诸葛亮事先布置的呢。

【问答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有人说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很荒唐?

说实话,很多时候我都特别心疼广东、广西和海南人民,如今生活在这片美丽富饶土地上的人们,可曾知道,1000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最黑暗的王朝,两广和海南人民的祖先,曾经在这个王朝的统治下,过着暗无天日的非人生活,它就是南汉。

南汉建立

乱世之中,只有狠角色才能生存。刘隐就是这样一个狠角色。

古时候的岭南(粤桂琼港澳以及附近地区)一带,远没有现在这般繁华,道路崎岖,毒瘴满地,是中原王朝流放官员的绝佳之地。东坡先生就曾经被流放至此,还写下了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样的著名诗句。

唐懿宗初年设置岭南东西二道,后来岭南东道节度使改称为清海军节度使。刘隐就是最后一位唐清海军节度使。

刘隐是一杀伐果断之人,年轻时,他在贺江为父亲服丧,当时发生了士民暴乱,刘隐当机立断,一夜之间屠杀殆尽,早早就展现出了性格中的帝王气质。

自古以来,广州就是优良出海港口,凭借海贸带来的巨额收入,刘隐招兵买马,扫平了周围的一大堆刺史,势力大大加强,可惜就在他成为南海王不久就去世,年仅三十六岁。不过他已经为将来南汉国的建立扫平了道路。

刘隐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做刘岩,据说刘岩的生母段氏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妾,当时其父刘谦已经是封州刺史,正妻韦氏争宠,早已经不满刘谦对段氏的宠爱,于是命人带来刚出生的刘岩准备斩草除根,可当她看到还在襁褓中的刘岩后,大惊失色,连声道:此子非同常人,将来必有大作为。结果,刘岩的小命保住了,只是苦了生母段氏,韦氏命人杀掉段氏,亲自抚养了刘岩。

在哥哥刘隐去世后,刘岩继承了哥哥的爵位,并在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于广州称帝,国号大越国,第二年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称为南汉,刘岩也就成了南汉高祖。

生命中最大的爱好就是折磨人

刘岩的爱好很多,比如说折磨人,不过那是后话,刚建国这一阵,他更喜欢的是发明创造,比如说给自己造个新名字出来。

我们知道武则天曾经发明了一个“曌”字,并把自己改名为武瞾,表明自己是天空的日月,至高无上。

刘岩则青出于蓝,发明了一个“龑(yan)”,改名叫做刘龑,暗指自己是天空之龙,取飞龙在天之意。

刘龑生性奢华,属于能花钱绝对不会闲着的主,守着广州这个大宝库也为他创造了便利的花钱条件。他横征暴敛,滥用民力,征发十万农夫为自己建筑宫殿。南汉皇宫的奢华程度,连慈禧老佛爷都只能望其项背。

2009年7月,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南汉地层发现了“二号宫殿”,现场发掘的500平方米,还只是宫殿内2个开间的大小。“据专家估计,整个宫殿面积可能达到近2000平方米,比故宫太和殿还要大。”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南汉皇宫有一座南熏殿,有二十四根大柱子环绕,柱子里面中空,放满了各种珍贵香料,人在殿中,只觉得香气扑鼻,沁人心脾,但却不知道香从何来。每当有客人前来,询问何来异香时,刘龑都会得意洋洋的说:这都是朕的二十四个藏用仙人的功劳,朕的机智和风雅,纵不能上追尧舜禹汤,做个圣主仁君,也不失为风流天子。

不过不管是起名字还是盖房子,都是刘龑的副业,刘龑真正的主业就是折磨人,“灌鼻、割舌、支解、跨剔、炮炙、烹蒸”这些都是日常操作,刘龑还自己发明了新的刑法,最变态的叫做九蒸九晒大法。

煮上一锅沸水,将人扔进去煮,然后拿出来浑身抹上盐,放在太阳下暴晒脱水,再扔进沸水里煮,如此九遍下来,任你铁打的汉子,也会在这酷刑折磨下,全身皮肉腐烂,哀嚎而亡。

当然,刘龑是一个有“品味”的人,他还有更加文雅的折磨人方式,比如说他会在自己的宫殿里修一个水牢,里面放上毒蛇,然后将犯人放进去,闻着扑鼻的香气,看着犯人惨叫,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杀光了所有兄弟的刘晟

刘龑的恶毒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响亮的称号,岭南人民称其“真蛟蜃”,他死时,普天同庆,老百姓们以为苦日子终于到头了,可谁曾想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真蛟蜃2.0和真蛟蜃3.0。

刘龑死后,刘玢继位,这小子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爹的头七未到,他就已经开始通宵饮酒作乐,穿着丧服跟娼妓鬼混,令人叹为观止。

刘玢怠于政事,懒得上朝,每天就是让一堆男女不穿衣服跳舞给他看,文武百官说话稍有不如意就下令处死,闹得天怒人怨,于是刘龑的另一个儿子刘弘熙开始暗地里策划刺杀刘玢。

刘玢喜欢角力,刘弘熙投其所好,找了一些力士来表演给他看,趁刘玢酒醉之际,力士抓住刘玢,摧击其前胸毙命。刘弘熙继位,改名刘晟。

刘晟的皇位是杀了兄弟得来的,因此他对自己的同父异母兄弟很是忌讳,害怕有人也会有样学样,从而取而代之。结果刘龑的十九个儿子,刘晟杀掉了十五个,为啥留了三个?是天良未泯么?错,真正原因是大哥二哥因病早逝,九弟死于战场。

最无耻的是,刘晟居然斩草除根,把兄弟们的儿子也一并杀了,女儿充入后宫供自己玩乐,蹂躏自己的侄女,算得上是丧尽天良了。

杀光了潜在威胁的刘晟自我感觉良好,他开始全面继承父亲的事业,继续大肆装修本来就已经很豪华的皇宫,没钱就派巨舰出海,抢劫过往商旅,算是官兵做海盗的先驱了。

刘晟不光残暴,还很自大。大概在他看来,普天之下就属他南汉最大。当时后周的郭威派使者来南汉访问。偏居一隅的南汉国力比占据中原的后周差得多,按说大国来访,刘晟应当借机交好,搞好关系才对。谁曾想,刘晟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他得意洋洋的带领后周使者参观了一番自己的奢华宫殿,临走时刘晟还送了使者一支岭南特产的茉莉花,怕郭威不认识,还让使者传话,这花叫做---小南强!

好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南方小强。也不知道郭威看到小南强后是怎么想的,大概是恨得牙直痒痒,恨不得一巴掌拍死这个妄人吧。

重口味的刘鋹

最后我们来看看南汉的末代皇帝刘鋹。爷爷和老爹的爱好,刘鋹一个不少,与此同时,他还发明出了一些新爱好,比如说刘鋹喜欢宦官。

理由很简单,宦官无后啊,无后的最大好处就是,活好自己就行了,不需要为子孙操心。这样也就不用贪污了,因为留钱没用啊,留钱给谁用呢?

所以刘鋹定了个规矩,要想当官,先要自宫。从此以后,南汉的高官们只剩下了两条路,要么自杀,要么自宫;南汉的学子们就更惨了,只有金榜题名时,而没了洞房花烛夜。

朝廷最兴盛的时候,宦官达到两万人,想想这个盛况,满朝文武全是太监,真的心疼南汉的官员们。

刘鋹的恶趣味可不只有这些。有次他上街,碰到一个又黑又胖的青年女子,刘鋹一见钟情,即走上去,和那女子搭讪,原来是名波斯商人之女。次日就降旨宣此女进宫,春宵一度后,刘鋹欲罢不能,从此以后视各种绝色美女如无物,而将这个大家私下称为“媚猪”的波斯黑胖女奉为至宝,宠爱有加。

有了媚猪,刘鋹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起来,每天就是把犯人扔进猛兽笼子里看人兽相搏,媚猪还从宫女中选取十人,分别命名为媚猪、媚牛、媚羊、媚狐、媚狗、媚猫、媚驴、媚兔、媚猿、媚狮,授以秘术,同刘鋹日夕做乐,将那国家大事统统抛到一旁。

各位看官试想,这样子胡闹,国家还能有的好?很快刘鋹又开始作死,这时候赵匡胤已经取代了后周,建立了宋朝,刘鋹居然遣兵向北侵袭桂阳及江华。赵匡胤正愁想打南汉师出无名,这下肥肉自己送上门了,于是赵匡胤派大将潘美南下,岭南的百姓早已经受够了刘氏王族的残暴无行,宋朝大军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一路平了南汉。这个中国最黑暗荒淫的王朝,猖獗了半个世纪的小强也终于走到了尽头,永久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pv985.cn/pv/2746.html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yun985@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