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皇室尊亲,相传雍正生母为何抗议雍正继承皇位
dnf皇室尊亲,相传雍正生母为何抗议雍正继承皇位?
在古代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皇位一直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所在,众多皇子为了争夺皇位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了了一幕幕同室操戈、兄弟阋墙的惨剧,让人切实感受到了“无情最是帝王家”的残酷。
而继承皇位,不仅仅是每一位皇子们的理想与奋斗目标,同时也是他们的母亲一生的期盼。因为这样不仅让她们自己能够“母仪天下”,获得极高的地位与殊荣,同时其背后的娘家势力也能得到发展,让整个家族尽享荣光。所以,皇子的母亲们不仅是她们最为坚定的夺位支持者,甚至还会以“宫斗”的方式直接参与其中,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坐上“皇太后”的宝座。
然而,在清朝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位帝王的生母,他不仅不为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皇位而感到骄傲,反而坚决抵制接受皇太后的册封,甚至想要用殉葬的方式来进行抗议。
她便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任皇后、即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而他极力反对的人正是自己的儿子雍正皇帝。
历史上的乌雅氏,在雍正登基之初,可以说是让雍正皇帝颇为苦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在位六十一年的康熙皇帝去世,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这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然而,自康熙刚刚去世、雍正还未登基的时候开始,乌雅氏的表现就极度的不给雍正“面子”。
当得知自己的儿子雍正继承皇位的消息后,面对前来朝贺的官员和其他后妃们,乌雅氏表现出的不是开心与兴奋,她也没有对众人的祝贺表示感谢,反而是非常冷漠的回应说:
“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
断然回绝了众人的朝贺。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的乌雅氏的举动则是更加令人感到惊讶。
“决意从殉,不饮不食。”
实际上,早在康熙朝初年,康熙皇帝就已经亲自下旨,废黜了“殉葬”的制度,而乌雅氏在这个时候不仅提出要主动为康熙皇帝殉葬,甚至到了绝水绝食的地步,让雍正感到非常的难堪,但却有无可奈何。
于是在雍正和众位王公大臣好是一阵良言相劝之下,乌雅氏这才放弃了殉葬的想法,然而她给雍正带来的困扰并没有就此终结。
清朝一直崇尚以“仁德孝道”治理天下,因而按照清朝宫中的制度和传统,新皇的登基是要先到皇太后处进行谢恩与朝贺。结果是乌雅氏不仅拒绝雍正的朝贺,并且直接给雍正泼了一盆“冷水”:
“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
于是,雍正和朝臣们又是一通好言相劝,这才勉强让乌雅氏接受了新君朝贺,登基大典也才得以顺利举行。
折腾了这么多,乌雅氏对于雍正的抵制会不会就此结束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这之后,乌雅氏又在“迁居”的问题上与雍正发生了冲突。
按照清朝的制度,皇太后居住的宫殿应该是宁寿宫。康熙朝时期,康熙皇帝的嫡母、顺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就是居住在宁寿宫。
然而,乌雅氏这次又对“迁居宁寿宫”予以了坚决抵制,并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雍正的安排,以至于雍正对此也是不知所措,所以直至雍正元年(1723年)乌雅氏去世,乌雅氏也没有离开她此前一直居住的永和宫。
而此前,雍正为乌雅氏拟定了“仁寿皇太后”的尊号,也遭到了乌雅氏的拒绝。乌雅氏只接受皇太后的身份,但是拒不接受册封尊号,并且这一拖就是大半年的时间,直到其去世,这个称号也没有得以册封,最终雍正只得追封其为“孝恭仁皇后”。
可以说,乌雅氏的种种行为,包括拒绝雍正的朝贺、拒绝“迁居宁寿宫”、拒绝“仁寿皇太后”的尊号,实际上都是在拒绝雍正的皇权,而她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便是在抗议、甚至是不愿承认雍正登基的现实。
乌雅氏之所以如此抵制雍正,其实与他们母子二人之间本就并不融洽的关系密切相关。乌雅氏在康熙朝时期位列“四妃”之一,按照“惠宜德荣”的顺序,排在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以及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之后,比三阿哥胤祉的生母荣妃马佳氏地位略高。
然而,乌雅氏的出身却是非常的低。
他的父亲威武的官职仅仅是正五品的包衣护军参领,并且康熙十二年(1773年),乌雅氏是通过“选秀”入宫,初入宫之后仅仅是一名宫女。所以实际上,乌雅氏的出身相较于八阿哥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的辛者库出身,并没有高多少。
康熙十七年(1678年),乌雅氏为康熙皇帝生下了皇四子,这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而此时乌雅氏可以说是没名没分,没有任何的级别的封号,按照清朝后宫的传统,乌雅氏是不能自己抚养亲自抚养皇子,而是要将其交由其他品阶较高的妃子抚养。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将年幼的雍正安排给当时还是皇贵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
这个佟佳氏皇后是康熙皇帝的亲二舅佟国维的女儿,也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亲侄女,所以他们两人本就是表兄弟姐妹的关系。由于佟佳氏没有生育子女,康熙这才安排由其抚养雍正。
而佟佳氏皇后对于雍正的抚养可谓是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并将雍正视如己出,而雍正一直在佟佳氏皇后的宫中生活了十一年,直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佟佳氏皇后去世,雍正这才重新回到乌雅氏身边。但是很快,雍正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与后来的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完婚,后又办搬到自己的府邸,所以真正让雍正和乌雅氏这对母子相处的时间是非常的短暂的。
因而,雍正对于养育了自己十多年的养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感情深厚,并且充满了感激,而对于自己的生母乌雅氏却没有太多的感情。所以雍正在后来评价他对生母和养母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才会说:
“生恩不及养恩大。”
雍正对于自己的生母感情不深,同样的乌雅氏对于雍正的感情,也远不及自己另外的一个儿子,十四阿哥胤禵。
十四阿哥胤禵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在此之前的康熙二十年(1681年),乌雅氏已经被康熙正式册封为德妃,是能够抚养自己的儿子的,因此胤禵自幼就是有自己的生母抚养长大,并没有交由其他后妃抚养。加之康熙对于胤禵是非常的喜爱,在其大婚后也未让其搬离皇宫,康熙皇子中只有他和大阿哥胤禔享受到了这样的殊荣,因而他与乌雅氏有了更多的相聚时间。
乌雅氏共为康熙皇帝诞育了三位皇子,分别是雍正、六阿哥胤祚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雍正被寄养在外,胤祚幼年早殇,毫无疑问,由她亲自抚养长大的胤禵与他的关系最为紧密,也是她最为喜爱的儿子。
尽管雍正对于生母乌雅氏的感情比不上对待自己的养母佟佳氏皇后,与乌雅氏的关系也非常冷淡,但是看到同为人子,自己的弟弟十四阿哥胤禵能够得到母亲如此的关爱,而自己却不为生母所喜爱,心中自然也不是滋味。
而就这个时候,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去世,胤祥又被交由乌雅氏抚养,同样被外人抚养、“寄人篱下”的经历,让雍正与胤祥迅速建立起了同理心,关系愈发亲密。相对应的是,十四阿哥胤禵与年龄相仿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的关系更加密切,他们都瞧不上甚至经常欺凌出身不高且没有母亲的胤祥,也让雍正对于胤禵和胤禩等人极度反感。
幼年关系的不和,加上之后政治利益的相左让诸位皇子之间矛盾重重,斗争激烈,而雍正与十四阿哥胤禵就此分属不同的阵营,开始分庭对抗。
特别是在康熙晚年的时候,由于此前“八爷党集团”接连遭到重创,其先后推举的两位皇位争夺候选人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接连遭到了康熙皇帝的惩治,进而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因此,“八爷党”重新推举十四阿哥胤禵为代表,进行皇位的争夺。
而此时恰逢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康熙任命胤禵为“大将军王”,带领朝廷的兵马前往西北,而胤禵也不负众望,顺利平定了叛乱。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中不少官员都认为十四阿哥胤禵能够在康熙去世后顺利继承皇位。而乌雅氏也坚定的希望并且认为自己的这个小儿子能够成功上位,毕竟从“九子夺嫡”一开始,乌雅氏就站在了胤禵一边,支持、鼓励胤禵。
只不过最终的结果让乌雅氏倍感失望,登上皇位的并不是胤禵,而是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雍正。如果乌雅氏仅有雍正一个儿子的话,或许他不会表现的如此抗拒,但是在此时的她看来,正是雍正,这个自己并不喜爱并且同自己关系极为疏远的儿子,抢夺了本应属于胤禵的皇位,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愤恨。
于是,这才有了前文中说道的她对于雍正的一系列抵制行为,说到底除了他们两人之间固有的矛盾外,也有着为自己的小儿子抱打不平的原因所在。
“雍正是否杀母”成为历史的谜团,但是乌雅氏的死却与雍正密切相关。雍正元年(1623年)五月二十三日,乌雅氏在永和宫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据说在她去世前,雍正还是希望为其册封尊号,并且确定了册封大典的时间。怎奈雍正说服了乌雅氏,但是并没有“打动”上天,就在原定于举行大典的前一天,乌雅氏就病逝了,因而这个“仁寿皇太后”永远没有摆上历史的台面,只留下了一个“孝恭仁皇后”的追封。
而由于雍正与乌雅氏不佳的母子关系,及雍正登基之后,乌雅氏一系列极度抵制雍正的举动,让民间留下了“雍正杀母”的传言。
当然,这种说法并不足以为信。
一方面,前文中也说到了,清朝一直以来都是崇尚以“仁孝”治天下,雍正不会如此行事背上舆论的巨大包袱,给自己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这对于他来说确实是得不偿失的;另一方面,这个时候的雍正已经坐上的皇位,即便乌雅氏对其又再多的不满,也已经无法改变这个既定的历史事实,所以雍正是大可没有必要如此。
与之相反的是,好好孝敬生母,树立“仁孝”典范,更加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况且,从雍正继位之后的表现来看,除了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遭到了雍正羞辱和排挤外,其他的康熙后妃或多或少都得到了雍正的恩裳,特别是曾经照看过弘历的两位康熙后妃,即悫惠皇贵妃佟佳氏以及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受到了极大的推崇和尊敬。
所以由此可见,“雍正杀母”确实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然而乌雅氏的去世,除了其身体原因外,还是同雍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便是雍正对于十四阿哥的打压。
雍正登基之后,迅速将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调回北京,随即便剥夺了他的兵权,并将其发配到遵化看守康熙的皇陵。
此时的胤禵正直壮年,正是成就一番事业的时候,而如今却遭到了雍正的打压,可以说是政治前途尽毁,这让将其视为最爱的母亲乌雅氏必然是非常的痛心。与此同时,乌雅氏本就对雍正登上皇位颇为不满,现在又看到雍正如此对待十四阿哥胤禵,必然对雍正充满怨恨,心中也必然是极度的愤恨。
就这样,本就年过花甲的她,加上心中的郁闷与伤心,最终导致了乌雅氏的病逝。
地下城驭剑士称号?
称号里最适合的肯定是皇室尊亲了,40+力不说,攻速暴击属性强化全覆盖,外加强力触发效果。今年国庆的称号也不错。看楼主走什么强化路线,一般走冰火光的比较多,所以就在这几个里面选一个。满属性大概38力,18属强,换算过来对应的属性伤害能提升8%左右了,很不错。
召唤师自定义装备选择?
地下城与勇士召唤自选装备选择推荐:
防具:战争之王的绒丝长裤,长袍,尼尔巴斯的绒丝腰带,短靴,护肩
称号:皇室尊亲(智),时装,宠物选择春节套的
首饰:巫师的灵珠,牛头械王的召唤芯片,厄运之泪戒指
辅助:手套
魔法石:青龙雕纹石
武器:断魂殇
DNF85魔法男弹药用什么称号呢?
推天之骄子·悟,次一点可以选春华。我们区天骄4000W,春华3100W,如果要便宜点的话可以选皇室尊亲智。这个才1000W多。
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详解是什么?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曾经对人说:“老而不死是为贼!”现在很多人提到“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的时候,大多理解成了老人到了年龄还不死,属于祸害人的贼。都认为这是骂人的话。
不过,在《论语》中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这个意思。
那么,这句“老而不死是为贼”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其实,如果想理解这句话,需要联系前后文来看,如果想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还得清楚当初孔子是在何种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
孔子有个故交,叫原壤。
说到原壤这个人,还真有点来头。他是周文王第十六个儿子原伯的后人,算得上是王室后裔。
孔子和原壤都住在鲁国,又都是贵族后裔,因此两人很熟。
但是两个性格差异很大,原壤的风格很像魏晋名士,不遵守各种礼法,任性浪荡,不务正业,整天过着东游西荡的日子。
原壤不拘小节,不注重礼仪,但是孔子是大家公认的圣人,一向注重礼仪,要以礼教人。
原壤和孔子关系很好,类似于现在所说的发小。
孔子和原壤关系亲密到什么程度?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明,根据《礼记·檀弓》里面的记载,原壤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是孔子主持的葬礼。
在葬礼上,原壤竟然若无其事一般,一点悲痛的样子也没有,还手舞足蹈,对孔子说:“哎呀,好久没唱歌了!”
于是,原壤居然站在母亲的棺材上唱起歌来,唱的还是那种靡靡之音:“狸猫的头啊斑斑白白,让我牵着你的手啊那样的柔软!”。
原壤在母亲的棺材上面唱歌,显然于理不合,但是孔子却假装没听见。
周围的亲朋好友都看不惯原壤的做法,孔子的弟子也看不下去了,纷纷问孔子:“老师啊,你不能制止他吗?你怎么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呢?”
对于原壤的举动孔子也哭笑不得,但是他觉得原壤是自己的老朋友,也拿他没办法,只是对弟子说:“老朋友呢,无论怎么样,都是我的老友。”
在孔子看来,原壤是什么人,他最懂得,哪怕他爬到母亲的棺材上面唱歌,孔子也不觉得奇怪,更不可能和他绝交,因为毕竟这是少年时期的发小。
了解了孔子和原壤的关系以后,我们再来看孔子是在何种情境下对原壤说出:“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的。
《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这一段记载,非常有画面感。
既然是发小,孔子始终和原壤保持来往,有一天,孔子去探望原壤,原壤本来在自己家大门口等着迎接远道而来的孔子的。
可是令孔子没想到的是,原壤非但没有在大门口迎接他,反而在屋子里“原壤夷俟”。
“原壤夷俟”中的“夷俟”是一种两腿张开,形似簸萁的傲慢坐姿。
也就是说原壤很粗野地在屋里腿岔开着坐着等孔子。
古代人和现代人的坐姿,完全不一样,古有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古人无论在哪种场合,都有着一套非常严格的坐姿规范,坐不好或者乱坐,都属于失礼行为。
孔子所处的时代没有凳子,在孔子看来,端端正正跪坐的姿势,才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该有的样子。
原壤这样随性的坐姿,在当时的大庭广众之下,是极其不尊重他人的一种失礼行为。
孔子看到原壤动作难看,见到他就说“幼而不孙弟(逊悌)”:你小时候就不恭敬、不友爱,老打架,把腿收回去,注意点礼仪。
哪知原壤根本不理不睬,反而把两腿叉的更开,孔子这时怒火中烧,恨恨地骂了一句:“年幼的时候不懂得敬顺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可以说出口的成就,现在老了,还赖着不死,真的是个害人精。”
这可能是在孔学经典中唯一见到的声色俱厉的责骂了,而且这种责骂又是针对一个老年人的。
孔子“以杖叩其胫”,“胫”是小腿骨的意思。
这里是说,孔子说完这句话,就拿着拐杖轻轻敲打原壤的小腿。
孔子对好友原壤的怒责,世人有各种诠释,有人说,这是老朋友之间的玩笑话。
也有的人说,这是孔子对原壤这种类型的老年人的一种辱骂。
在我的理解里,这个画面非常生动有趣,孔子和原壤是一对发小,此时两人已经是年迈的老人,二人相见,互相打趣,非常有意思。
从原壤的个性来看,他在老朋友孔子面前可能是一个非常随意、不拘小节的人。
孔子对原壤说的话很重,但是就像我们平时也会对好朋友说:“老了不死,你真是贼啊!”这样的话。
从口语上来看,“老而不死,是为贼”和“你老了,成精了?”或者“你从哪儿诳来的寿命?”的意思差不多。
所以,这是玩笑话,也是一种老朋友之间的亲昵举动,正因为原壤是自己的好朋友,玩笑中有某些恨铁不成钢的友情在里面。既是出于无奈,也是因为两人相知。
如此看来,当孔子对着原壤说:“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的时候,孔子的诙谐幽默,原壤的潇洒,二人的亲密关系历历在目,亲切而生动。
对好友开玩笑,指责好友年龄大了,不注重礼仪,是孔子的真正意思,只不过,后世给曲解了,忽略了前文所说,仅仅截取了“老而不死是为贼”这一句话。
综上所述,孔子对老朋友原壤所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是指责朋友原壤不敬顺兄长,为老不尊的意思。
并不是后世所曲解的辱骂老人的意思。绝不能断章取义,用来咒骂自己看不惯的老年人。
其实,“老而不死,是为贼”是一句值得人们牢记的警世之言,不只对老年人,就是壮年和少年,都可以从中得到教益,告诉我们,日常行为举止,要恭敬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