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基金,中微子研究的意义

英雄联盟 124
广告一

微子基金,中微子研究的意义?

研究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宇宙最遥远的角落和最极端的环境的奥秘。

中微子是基本粒子,它们不能像原子一样再被细分,基本粒子是已知的构成万物的最小单位。中微子是这种最小单位中的最小类型。其质量是电子的百万分之一。

微子基金,中微子研究的意义

中微子不受磁场的影响,可以轻松的穿越物质。事实上它们几乎不与任何物质产生相互影响,这使它们能携带着自己的来源信息直线穿越宇宙旅行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年。

可以说中微子可以来自所有的地方,但最高能量的中微子产生于我们知之甚少的遥远宇宙空间。中微子几乎不会与其他物质产生作用,这使它们保存了大量信息,也使它们极难被探测到。

我们现在处于中微子天文学时代的黎明阶段,中微子研究依然面临着辽阔的未知疆域。

杨振宁到底有多厉害?

在开始正文之前,种花家问下各位是在哪种场合下才认识有杨振宁这一号人物的?因为这个第一印象对评价一个人影响很大,所谓先入为主就是这么来的:

1、杨振宁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2、杨振宁伟大的物理学成就?

3、杨振宁和翁帆结婚事件?

可能很多朋友都通过第三件事情才认识杨振宁的,所以围观群众对他的印象并不好,对于网络上满天飞的言论也就不奇怪了,当然我们今天并不是来八卦的,因为杨老和翁帆女士结婚已经第14个年头了,时间证明了一切,所以咱今天就一笔带过了,还是来聊聊正事!

史上最快速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

关于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也许是大家认识他的第二排名选项,毕竟是华人世界中的第一,所以这个知名度还是很高的。

宇称是什么?

宇称是量子力学中描述的宇称变换中的变换量,而宇称变换则是在一个三维坐标系中的x、y、z轴同时进行变换,而之间的变换只是其镜像,在宇称下的标准模型都是宇称对称的,但弱相互作用力中并没有继续保持这种对称性。

诺特定理

诺特定理的表述极其简单:物理学里的连续对称性和守恒定律一一对应。

诺特定理是以埃米·诺特的名字命名的,爱因斯坦形容她为数学史上最终要的女人,但她在物理学上的发现却成了现代物理学的指路明灯!

诺特定理描述的守恒定律和对称性一一对应,简单的说就是每一个对称性都将和守恒定律一一对应,比如旋转对称对应的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则是时间平移对称,动量守恒则是空间平移对称等,只要发现了一种新的守恒,那么就会有一种对称等着它!

所以宇称守恒就是这么来的,在1956年以前,宇称守恒就像能量守恒一样深入人心。因此当杨振宁和李政道折腾出宇称不守恒的案例时,难以想象对科学界的震撼是有多大!

宇称不守恒

科学界早在1956年之前就已经发现了两种介子,它们的自旋,质量,电荷完全相同,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粒子,第一种介子衰变时产生π介子数是2个,第二种介子衰变时产生π介子数是3个,这让科学家怀疑了自己的判断,认为这是两种粒子。π介子为奇数的总宇称是负的,π介子偶数的总宇称是正的,因此科学界以衰变方式不同将两种粒子分别命名为θ(偶数)和τ(奇数)。

1956年,经过深入研究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在排除了各种因素之后,认为τ和θ是完全相同的一种粒子,只是在弱相互作用下,两者的运动规律并不完全相同,同年6月李政道与杨振宁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共同发表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论文,认为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内存在“不守恒”现象,θ和τ是两种完全相同的粒子。

1957年1月9日吴健雄与安布勒、海沃德以及霍普斯等科学家从观测钴60的衰变实验证实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发现。“我不相信上帝是个左撇子”这话就是当时得知弱相互作用下不守恒的泡利说的,他还打算拿一笔钱来打赌。

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从发表论文到获奖仅仅相隔12个月,而据统计诺贝尔奖平均得奖时间为18年,其实这从侧面反映出宇称不守恒对科学界的震动。

宇称不守恒是杨振宁最大的成就吗?

用了那么大篇幅说了半天,这不是杨振宁最大成就吗?准确的说这应该是李政道最大的成就,因为这是杨李两人合作的,诺贝尔奖奖金也是两人均分

请注意1/2,这就是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认定的贡献。但对于杨振宁来说,他的事业才刚刚开始,下表是杨震你一生中的最重要的几个方面的贡献:

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以及粒子物理和场论四个方面都有极其显著的共享,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这一领域中有任一建树,他将跻身顶尖科学家行列,而杨振宁则有十几项。根据科学界对其的评价,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只能排到第三位而已!前两位分别是:

D1.1954 Gauge Theory(杨-Mi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54b,54c。A3.1967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67e。

不明觉厉,细思极恐,我们先来说说这两个理论的延续吧,先说跨界的吧,有六个菲尔兹奖是通过研究杨米尔斯方程和杨巴克斯方程获得的(各三个),菲尔兹奖大家都知道,数学界的诺贝尔!

另外还有有七位获得者是因为找到了杨振宁的标准粒子模型中预测的粒子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比如丁肇中和希格斯,因粒子物理界研究间接获得诺贝尔奖则有数十位,在1960年后杨振宁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的学生几乎垄断了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界的诺奖。

杨振宁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有一种说法认为杨振宁是二战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相信这个观点不是空穴来风,因为科学界对于杨振宁的成就推崇极高。比如号称有“五个大脑”、夸克之父、196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盖尔曼对杨振宁极为尊敬,他认为自己研究的量子色动力学不过是将杨振宁标准模型的su(2)对称性扩展到su(3)而已。

1994年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将鲍尔奖颁发给杨振宁,颁奖词中对杨振宁不吝赞美词藻,甚至有些夸张,是怎么说的呢?

杨振宁的广义的场论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为我们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作为20世纪观念上的杰作,它解释了原子内部粒子的相互作用,他的理论很大程度上重构了近40年来的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产生类似的影响。

将杨振宁排在了牛顿、麦克斯韦与爱因斯坦之后的第四名,当然颁奖词似乎有点夸张,但就成就而言,杨振宁确实够得上这个级别,为什么呢?

牛顿在1687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与莱布尼茨共享的微积分,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等,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了科学体系的建立,开创300年的经典力学时代,其实先仍然在延续,因为我们日常大都用经典力学就能搞定。

麦克斯韦则以一人之力统一了电磁理论,麦克斯韦将电场和磁场的规律综合起来,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表达就是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在电磁学领域的成绩是自牛顿以来的第二次统一,他的研究为量子力学和下相对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大家所能了解的则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质能方程以及广相对时空的描述是现代天文学理解宇宙的基石,但他其实还在光电和量子力学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激光理论也是他提出的。另外他所预言的黑洞与引力波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仍然还在继续验证中。

而且引力波还是未来最有可能触碰到宇宙大爆炸那一刻的信息传递工具,因为我们现在最擅长的光学与射电望远镜只能看到宇宙大爆炸后38万年光子脱耦后的那一刻,但引力在大爆炸发生后的10^-43S即被释放,引力子在10^-36S时即脱耦,相比较而言,中微子至少要1S以后,未来就依靠引力波来探知宇宙的真相了。

杨振宁到底干了啥?

杨振宁在成就在统一四大基本作用力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牛顿完成了引力的描述,但最终爱因斯坦完美的给他画上了句号。杨米尔斯方程能描述强力,而宇称不守恒则是对弱力的透彻理解,理论物理界据此成功完成了电磁力、强力,弱力的统一,而标准粒子模型的根源就来自于此。

对杨振宁了解的越深,你会越觉得他的伟大,如果您对他还是抱有成见,不妨再去了解下他在其他领域的贡献,本文仅参考下科学领域,如果您有不同意见,不妨留言讨论。

宇宙到底是大爆炸的产物还是永恒的?

“宇宙不到一小时就造出了原子,几百万年就造出了恒星和行星,而造出人类却用了50亿年!”——乔治·伽莫夫

大爆炸宇宙模型告诉我们宇宙是有起源的,万物是经过数亿年的演化发展至今的。而这个模型的提出也给出了我们很多关于宇宙起源的预测,并于我们的观察结果相符!

那么大爆炸模型的正确几率有多大?还是说宇宙一直都存在?我们就先来看看宇宙中有什么?

宇宙中有什么

我们的夜空中布满了恒星,而仅在我们的银河系就有数千亿颗恒星。但是在恒星之外,我们现在很容易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看到,有大量的星系散布在宇宙空间中!我们目前也有许多可操作性的技术来测量宇宙中的星系离我们有多远。

最简单的一方法就是哈勃本人发现的,通过观察星系中的单个恒星来测量星系的距离。

我们首先要对恒星做大量的研究工作,知道恒星是如何工作的!从新星到各种类型的变星,再到壮观的超新星爆发,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内禀亮度和表观亮度。所以我们通过观察一颗恒星首先知道它本身有多亮(内禀亮度),然后测量这颗恒星看起来有多亮(表观亮度),根据距离和光度关系,我们就可以算出这颗恒星离我们有多远。

还有一点就是多普勒效应,向我们移动的物体发出的光会向光谱的蓝端移动,而远离我们的物体发出的光会向红端移动,通过测量星系的光谱线,从而发现星系是在向我们移动还是在远离我们,以及移动的速度有多快。

通过对星系光度的测量我们发现了什么?以及一些可能的理论

通过观察星系的距离和红移关系,我们发现星系离我们越远,远离我们的速度就越快!或者,更准确地说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观测到的红移越大。哈勃本人并不知道星系为什么会远离我们,但这个关系(哈勃定律)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在宇宙各个方向上,超过10亿光年以外的星系都是成立的。就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否定一个稳恒态的宇宙,也就是永恒存在的宇宙。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物体离我们越远,光的红移越明显?就其本身而言,这一观察结果就提供了许多可能的解释,包括:

光会疲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失去能量,

宇宙在振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收缩和膨胀,而我们只是正好处在膨胀的阶段,宇宙常数,比如光速,或者引力常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宇宙稳定而均匀地膨胀,并随着膨胀而产生新的物质宇宙在快速旋转,而远离我们的星系有很大的、无法观察到的平移运动。

以上的思想都预测了不同的现象,而这些预测在原则上是可以通过观察来检验的,并使我们能够把这些思想彼此区分开来。但在20世纪40年代,乔治·伽莫夫以及他的学生拉尔夫·阿尔弗和罗伯特·赫尔曼所提出来的想法与以上的思想都不同。

乔治·伽莫夫的大爆炸模型,以及一些预测

伽莫夫的想法是:红移是因为宇宙在膨胀,而且过去宇宙的膨胀速度更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会冷却、膨胀和减速。

和其他的想法一样,伽莫夫的理论做出了一些惊人的预测。如果我们回到过去,让宇宙变得密度、温度越来越高,会发生什么?

实际上,如果我们往回追溯得足够远,宇宙就会因为温度太高,而无法形成稳定的中性原子!但在一个膨胀的宇宙中,电离这些原子的辐射,现在应该是温度很低,并且均匀的散布在整个空间中,这些辐射会红移到光谱的微波部分。不仅如此,残留的辐射应该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光谱类型,被称为黑体光谱。

尽管在20世纪40年代观测的技术还比较落后,但伽莫夫的预测并没有止步于此!

刚才说了单个原子!那么单个原子核呢?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跟单个原子一样,随着温度的增加,原子核也会被辐射能量炸开,在这种温度下宇宙不会形成比单个质子、中子或电子更复杂的结构!

但是我们要记住,宇宙一直在膨胀和冷却的,在某一时刻,宇宙温度降低就可以迈出第一步: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氘。也可以理解为宇宙在某一时间段内,在合适的温度和密度下进行了简单的核聚变,通过向氘添加更多的质子和中子来制造更重的元素!

也许,宇宙中丰富的元素就是这样产生的!

其实关于宇宙模型到底是怎样的?包括大爆炸在内的很多对立的理论被科学家认真考虑了一段时间。因为理论是预测可能发生事情的工具,但是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必须依靠观察和实验的数据来做支撑,或者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哪些理论是最好和最有效的!

1964年是一些理论开始被终结。为什么呢?对预测的验证

阿诺·彭齐亚斯(Arno Penzias)和鲍勃·威尔逊(Bob Wilson)为贝尔实验室(Bell Labs)工作,(上图)使用喇叭天线是为了研究宇宙中的微波辐射。他们发现,虽然银河系平面上有一些特殊的微波辐射,但整个天空中充满了低温噪音,他们甚至清理了天线口中大量的鸟粪,赶走了周围的鸟,还是无法消除这些低温噪声!

说实话,他们对充满全天空的低温噪声感到十分困惑,并不确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其实就是伽莫夫预言的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余晖。但是这个辐射的光谱是什么呢?直到20世纪90年代的COBE任务、以及后来的WMAP和普朗克巡天计划中,通过对微波辐射的精确测量,人们才真正得到了准确的验证!

大爆炸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无可争辩的精度,预言了充满全天空、分布均匀的宇宙微波辐射!

那么最后一部分呢?大爆炸预言的轻元素丰度?我们预测大爆炸会形成一个质量大约为75-77%的氢、23-25%的氦、少量的氘、氦-3和非常非常少量的锂组成的宇宙。我们在微波辐射的光谱中看到了什么?

大爆炸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才开始成形,但它预测能力与观测结果非常一致!根据广义相对论,我们可以把各种奇异的东西扔到宇宙的大规模结构中,例如:磁单极子、宇宙弦、磁畴壁、宇宙常数、中微子、暗物质、暗能量、空间曲率,以及原子和光子。所有这些都会在大规模结构中导致截然不同的观察结果。

通过微波背景的波动。我们发现宇宙初期有一些暗物质,有宇宙常数,少量的中微子,剩下的只是原子和光子。这和大爆炸的预测是一致的。

难道大爆炸的初始条件不需要微调就能得到一个充满这么多物质的宇宙?意思就是说宇宙中的物质咋来的?

解决的方案就是宇宙暴涨理论,它可以导致大爆炸的发生。

大爆炸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宇宙理论。所有的其他的选择都在中途失败了,包括光的疲劳,霍伊尔的稳态理论,以及阿尔文的等离子宇宙学。

保守地说,如果要给出一个概率的话,从宇宙的诞生到现在大爆炸有99.9%的可能是正确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真的认为一切都始于一声巨响!

中微子比夸克小吗?

不是的。因为中微子也是夸克的一种。

夸克是有6种的,6种夸克(上、下、奇、粲、底、顶),其中3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如今科学家还没有证实中微子的质量和大小。

中微子是一种神秘的基本粒子,不带电,质量极小,几乎不与其他物质作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研究中微子的意义是什么?

研究中微子,微观世界来说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宏观也涉及到宇宙的起源,中微子具有优异的穿透性能,所以能够通过研究中微子,得到遥远地方的天体的信息.

还有,中微子通信是一个研究方向,它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优异的保密性能.它可以直接穿越地球传播.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www.pv985.cn/pv/9281.html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yun985@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扫码二维码